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品课教学是进行公民品德常识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有效融入;思品课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先进价值观的时代符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要目标和任务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常识;思想品德课程融入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谋而合,因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不断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时效性。
一、有效融入的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对思品课教学起到了引导、指向的作用。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
(一)思品课教学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学校德育课的核心与主渠道,承载着专门性德育与渗透性德育。思品课教学是开展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主流意识的价值取向,既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又包括公民品德教育。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想道德特点,在思品课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渐渗透于学校德育课中,充分发挥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其体现于中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营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是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典型特点之一。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主文化与亚文化的激荡等,易造成对价值观做出错误、偏激的取向。在思品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中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有效融入的方法、途径
(一)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紧密联系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尤其是思想品德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中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提高思品课教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品课教学过程中。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元主导,多样共存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存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并传递着正能量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在思品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树立言传身教的理念、践行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的主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说理引导、实践锻炼、自我教育等方法,对中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思想引导和人格塑造。
(二)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要树立双主体教学观念,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地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一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思品课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情感体验,针对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价值观目标和教育内容,显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二是平等的对待学生。在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采用“对话式”教学,允许学生说出个人的观点、看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在思品课教学中关注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分层次、分阶段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增加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
初中思品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教材内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经验。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要“抓纲务本”即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制定教学内容,从原来的“教教材”观念转变为“用教材教”充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與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初中思品课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于教学内容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思品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与调整,找到思品课教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思品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根据初中生实际所生存的环境、日常学生生活经验、遇到的困难、社会事实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优化、重组或者增删。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旨在充分挖掘出思品课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层内涵,更加深入地把握国家、社会、公民等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品课教学中。 (四)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有教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欲在创法。在思品课教学中,对于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学生学习情况等综合考虑。比如:可采用理論灌输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灌输可以使中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有利于直观的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明确党的政治方向;社会实践使中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体会到价值观的重要性,有利于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尤其是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同伴的示范作用。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形的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营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学习的班风与校风。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修养,坚持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的接受和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同伴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同伴教育具有开放、平等、可接收受性强、影响广泛的特点,加强同伴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行为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主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品德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造丰富的教育情景,比如:班级的宣传栏目、诗歌朗诵、小品演绎、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从内心深入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品德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品德课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与践行能力。课堂教学中,品德教师应该将一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对于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形地融入于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品德课教师还要重视对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道德知识的人不等于有道德的人,品德课教师要培养的是有道德的人而非是具有道德知识的人。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得力于内化于心,重点落实于实践,对于品德课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要鼓励学生与信赖学生,将任务型任务转化为驱动型任务,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三、结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思品课教学中,有助于凸显思品课教学的德育性、时代性与现实性。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于课堂教学内容中,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培育、实践与坚守。作为中学品德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不断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时效性。总之,思品课教学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与重要载体,承载着思想的灌输与引导、行为的规范与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品课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引领社会文明前行的精神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周利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5]张益.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2015(02).
【关键词】:有效融入;思品课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先进价值观的时代符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要目标和任务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常识;思想品德课程融入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谋而合,因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不断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时效性。
一、有效融入的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对思品课教学起到了引导、指向的作用。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
(一)思品课教学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学校德育课的核心与主渠道,承载着专门性德育与渗透性德育。思品课教学是开展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主流意识的价值取向,既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又包括公民品德教育。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想道德特点,在思品课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渐渗透于学校德育课中,充分发挥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其体现于中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营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是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典型特点之一。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主文化与亚文化的激荡等,易造成对价值观做出错误、偏激的取向。在思品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中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有效融入的方法、途径
(一)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紧密联系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尤其是思想品德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中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提高思品课教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品课教学过程中。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元主导,多样共存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存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并传递着正能量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在思品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树立言传身教的理念、践行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的主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说理引导、实践锻炼、自我教育等方法,对中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思想引导和人格塑造。
(二)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要树立双主体教学观念,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地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一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思品课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情感体验,针对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价值观目标和教育内容,显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二是平等的对待学生。在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采用“对话式”教学,允许学生说出个人的观点、看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在思品课教学中关注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分层次、分阶段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增加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
初中思品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教材内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经验。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要“抓纲务本”即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制定教学内容,从原来的“教教材”观念转变为“用教材教”充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與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初中思品课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于教学内容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思品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与调整,找到思品课教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思品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根据初中生实际所生存的环境、日常学生生活经验、遇到的困难、社会事实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优化、重组或者增删。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旨在充分挖掘出思品课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层内涵,更加深入地把握国家、社会、公民等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品课教学中。 (四)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有教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欲在创法。在思品课教学中,对于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学生学习情况等综合考虑。比如:可采用理論灌输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灌输可以使中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有利于直观的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明确党的政治方向;社会实践使中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体会到价值观的重要性,有利于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尤其是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同伴的示范作用。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形的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营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学习的班风与校风。总之,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修养,坚持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的接受和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同伴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同伴教育具有开放、平等、可接收受性强、影响广泛的特点,加强同伴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行为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主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品德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造丰富的教育情景,比如:班级的宣传栏目、诗歌朗诵、小品演绎、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从内心深入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品德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品德课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与践行能力。课堂教学中,品德教师应该将一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对于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形地融入于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品德课教师还要重视对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道德知识的人不等于有道德的人,品德课教师要培养的是有道德的人而非是具有道德知识的人。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得力于内化于心,重点落实于实践,对于品德课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要鼓励学生与信赖学生,将任务型任务转化为驱动型任务,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三、结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思品课教学中,有助于凸显思品课教学的德育性、时代性与现实性。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于课堂教学内容中,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培育、实践与坚守。作为中学品德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不断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时效性。总之,思品课教学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与重要载体,承载着思想的灌输与引导、行为的规范与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品课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引领社会文明前行的精神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周利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5]张益.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