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加重视。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不能再只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积极的改进教学方法。美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对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位、创造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动手能力又是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途径
引言
随着对素质教育和美育教学的重视,对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小学美术老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学任务以及素材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在美术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老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影响。老师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并且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学地位较低
美术教学作为美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但是在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家长和老师往往更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这就导致美术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有很多障碍。
2.教学思想与方式落后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的应该是老师,并且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有一些教学年龄较长的美术老师,由于长期进行美术教学工作,就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他们不能够及时的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甚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3.学生的积极性受到限制
美术课程相比于小学阶段的体差课程地位较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家长对美术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普遍偏低,这就导致学生进行动手活动的时间严重受到了限制。由于小学生这个群体年龄较小,他们通常会对自己喜好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导致他们不愿意参加动手活动。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1.认真了解美术,树立美术课程的动手意识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较低,并且会存在着将美术与绘画混为一谈,因此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去了解美术课程。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够教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是做基础性教学,应该对美术教学的方面进行积极的拓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不能够只重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基础性的绘画技巧,更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美术进行探索,从而培养起学生在美术领域上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花扇》的学习时,老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更要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折、叠、组合、粘贴等不同的形式去进行创作,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动手操作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对于美术学习的认识,更能够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在美术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意识。
2.适当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添加动手教学
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基本都是一些基础性的教学任务,因此老师可以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开展动手操作的范围不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美术是一门包容性较广的学科,虽然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动手操作同样也是小学美术必须开展的教学任务。老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动手课程,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猫和老鼠》时,除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猫和老鼠的形象进行绘画之外,也可以将课程改变为手工课,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课程中使用不同材质的纸进行创作,并且鼓励学生对色彩的搭配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起想象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手工过程中的乐趣。
3.鼓励学生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危险程度认知较低,因此许多老师和家长并不愿意让学生进行手工操作,但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手工操作的兴趣,甚至对手工操作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这样的情况就会严重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全面性的发展,同時也会打击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动手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伤害。
在赣教版小学美术的教材中,有很多动手操作的课程,老师要充分的结合课本对学生开展教学,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对小学生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起对教学内容和动手实践的联系,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娜.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8.
[2]李鹤.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04):61-6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途径
引言
随着对素质教育和美育教学的重视,对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小学美术老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学任务以及素材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在美术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老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影响。老师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并且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学地位较低
美术教学作为美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但是在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家长和老师往往更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这就导致美术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有很多障碍。
2.教学思想与方式落后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的应该是老师,并且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有一些教学年龄较长的美术老师,由于长期进行美术教学工作,就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他们不能够及时的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甚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3.学生的积极性受到限制
美术课程相比于小学阶段的体差课程地位较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家长对美术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普遍偏低,这就导致学生进行动手活动的时间严重受到了限制。由于小学生这个群体年龄较小,他们通常会对自己喜好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导致他们不愿意参加动手活动。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1.认真了解美术,树立美术课程的动手意识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较低,并且会存在着将美术与绘画混为一谈,因此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去了解美术课程。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够教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是做基础性教学,应该对美术教学的方面进行积极的拓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不能够只重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基础性的绘画技巧,更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美术进行探索,从而培养起学生在美术领域上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小花扇》的学习时,老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更要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折、叠、组合、粘贴等不同的形式去进行创作,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动手操作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对于美术学习的认识,更能够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在美术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意识。
2.适当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添加动手教学
小学时期的美术教学基本都是一些基础性的教学任务,因此老师可以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开展动手操作的范围不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美术是一门包容性较广的学科,虽然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动手操作同样也是小学美术必须开展的教学任务。老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动手课程,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猫和老鼠》时,除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对猫和老鼠的形象进行绘画之外,也可以将课程改变为手工课,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课程中使用不同材质的纸进行创作,并且鼓励学生对色彩的搭配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起想象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手工过程中的乐趣。
3.鼓励学生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危险程度认知较低,因此许多老师和家长并不愿意让学生进行手工操作,但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手工操作的兴趣,甚至对手工操作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这样的情况就会严重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全面性的发展,同時也会打击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动手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伤害。
在赣教版小学美术的教材中,有很多动手操作的课程,老师要充分的结合课本对学生开展教学,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对小学生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起对教学内容和动手实践的联系,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娜.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48.
[2]李鹤.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0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