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会给上海甚至全国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都是巨大的。概括起来就是:开阔、丰富,升级。带来一些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也许会带来相应的就业机会。但新兴专业的不完善性本身也存在挑战性和风险性。因此,需要从“专业”反观“行业”。去判断这个行业在社会经济里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上海世博会跟我有啥关系?大家去上海白相白相嘛。”
没赶上“世博人才储备”的趟儿,不少同学难免觉得世博会只是一个“我刚上大学。它就结束了”的盛事。殊不知。这个盛会的结束,正是“后世博时代”的开始。能不能抓住世博“后续效应”,伺机而动。捕捉这个时代最有优势的专业类别——就看你的了!
建设、城市规划专业
从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看,上海世博会注定会在我国城市发展史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轰轰烈烈,红红火火。或许,我们正面临堪称“全球最大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阶段,而且在未来数十年里,情况依然如此。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会有大量围绕着基础建设、城市建设、城市改造美化等领域的工程。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上,重心将有这样几个方面:城市扩展带来的规划、新建项目;旧城区中心、旧街区的改造项目;城市建设带来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建筑设施维护项目。
“城市化=盖新房子”的观念。正在逐渐被抛弃。城市化进程需要的大量专业人才,毫无疑问,将会是塑造着我们生活环境的一群人。为了担负起如此重大的责任,你要学些什么?
先说建筑设计师。梁思成曾说过,“建筑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基本上,建筑学专业的你。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如果你更有倾向成为结构工程师,又或者是做路桥、隧道、给水排水方面的工作,那就要更强调工程方面的钻研。
如果你对园林、景观设计更感兴趣,那你就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都算是“技术与美学的融合,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我国现代以来著名的建筑师。从杨廷宝、童寯,到齐康,在严谨之余。都画得一手好画。年轻有为的“鸟巢中方建筑师”李兴钢,当年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另一个志愿竟然是“服装设计”!
金融、经济专业
高楼林立的上海陆家嘴地区,早已是我国知名的金融业集中地。汇聚的上万名金融从业人员那里,就是传说中的“金领”。
“十一五”期间,上海已大力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体形成了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中,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世博会”的洗礼,对上海优化金融产业环境、吸引国际资金,增进国际协作方面的积极作用,今后会继续显现。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发达的金融业城市,也将对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其他省市产生辐射影响。它的“样板意义”,不但在于把上海金融产业这个蛋糕做大,更在于刺激其他地区的金融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成熟。
这,又会给打算报考经济专业的我们什么启发?
当世博会结束,对于世博经济后续影响力的研究和探讨,才刚刚开始。教授们的头脑风暴,就会成为你课堂上的甘霖!但笔者要强调,“知识乃天下之公器”。
上海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高校的金融、经济专业,在信息交流和社会实践方面肯定有优势。毕竟,长三角有我国最密集的城市群,而且世博会的举办,让各城市间的经济合作更为紧密,进一步向网状发展。同样地,北京一天津经济带、珠三角地区的高校,也能够为你提供这种城市联动带来的便利。对你来说,这些都是难得的实践机会。
金融、经济专业,对国际交流能力的要求会比较高,目前许多在职的高级职位的人员,都有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验。为了得到国际化的视野,其中,不少高校在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设置时,都与国外的大学有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学期间到海外交流和学习。
创意、文化类专业
火遍了大江南北的动漫展,可能是你在准备“火拼高考”时,心里很惦记的一个事儿。最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之猛,更新之快,涉及之广,早就超过了面向青少年的动漫、游戏产业。“不设计,非生活”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
曾几何时,文化生活顶多能让人联想到“阳春白雪”,但如今,它俨然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拥有非常可观的产值。特别是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形成了“上下俱进”的推动力。
从政府层面来说,各地持续涌现大量节庆活动,纷纷组织各种大型展览、文化节、民俗庆典等,对当地文化影响力的重视程度继续增加,为广告创意、动漫制作、会展设计和创意文案等领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从创意产业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接受基础。在地铁、轻轨里,连消防知识说明和标示,用的都是卡通图案呢!东方和西方、严肃艺术和商业艺术,历史题材和当下应用,许多看似矛盾的关系里,恰恰诞生了效果極佳的创意。
“世博会”作为全球性的展览盛会,本身就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创意、思维激荡、碰撞的场所。各国的场馆本身,有关注历史的,关注生态的,关注科技前沿的,表达本国文化传统……堪称是绝佳的一次“设计现场课”。同样不能错过的,是其中涉及的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装置艺术等内容。可以想象,它对我国创意文化产业带来的“头脑风暴”式的冲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消散。全国人大代表戎光道也说过,“我们要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契机,打造出一个文化中国、本色中国、创意中国。”
以多媒体设计为例。目前,上海地区有2000多家多媒体制作单位,包括出版社、电子出版部门和网络公司等,对多媒体设计人才的需求很大。而上海,也提供了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良好环境。
再以小型空间设计为例。世博会带来大量的商业机会,也是检验上海零售业、休闲文化产业方面创新能力的一次“大考”。谁能配合世博,把橱窗、货架、商品内容配合得独到、精巧,谁能以世博会为题材,设计出琳琅满目的周边产品,让游客一见钟情,慷慨解囊?谁能通过设计和展示,帮助世博会所辐射的长三角区建立更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一谁有创意和实现的能力,市场就会为谁买单。
世博会这个历时长渺及国家多、内容丰富的盛会,给上海甚至全国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都是巨大的。概括起来就是:开阔、丰富、升级。开阔的是国际性的视野;丰富的是不同层级的产业需求;升级的,是对城市和人才的要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这些大型国际化活动的意义都在于此。
身在这样一个急速建设和急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会发现,浮躁和盲目在高校、社会,甚至在我们自身做选择时,也经常会出现。
“守住基本,关注创新。”在职业的选择上,切莫因三五年内的风气和热潮,冲动地跟风。新兴产业,也许会带来相应的就业机会,但新兴专业的不完善性本身也存在挑战性和风险性。因此,你需要从“专业”反观“行业”,去判断这个行业在社会经济里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身在这样一个急速建设和急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会发现,浮躁和盲目在高校、社会,甚至在我们自身做选择时,也经常会出现。
“上海世博会跟我有啥关系?大家去上海白相白相嘛。”
没赶上“世博人才储备”的趟儿,不少同学难免觉得世博会只是一个“我刚上大学。它就结束了”的盛事。殊不知。这个盛会的结束,正是“后世博时代”的开始。能不能抓住世博“后续效应”,伺机而动。捕捉这个时代最有优势的专业类别——就看你的了!
建设、城市规划专业
从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看,上海世博会注定会在我国城市发展史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轰轰烈烈,红红火火。或许,我们正面临堪称“全球最大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阶段,而且在未来数十年里,情况依然如此。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会有大量围绕着基础建设、城市建设、城市改造美化等领域的工程。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上,重心将有这样几个方面:城市扩展带来的规划、新建项目;旧城区中心、旧街区的改造项目;城市建设带来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建筑设施维护项目。
“城市化=盖新房子”的观念。正在逐渐被抛弃。城市化进程需要的大量专业人才,毫无疑问,将会是塑造着我们生活环境的一群人。为了担负起如此重大的责任,你要学些什么?
先说建筑设计师。梁思成曾说过,“建筑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基本上,建筑学专业的你。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如果你更有倾向成为结构工程师,又或者是做路桥、隧道、给水排水方面的工作,那就要更强调工程方面的钻研。
如果你对园林、景观设计更感兴趣,那你就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都算是“技术与美学的融合,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我国现代以来著名的建筑师。从杨廷宝、童寯,到齐康,在严谨之余。都画得一手好画。年轻有为的“鸟巢中方建筑师”李兴钢,当年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另一个志愿竟然是“服装设计”!
金融、经济专业
高楼林立的上海陆家嘴地区,早已是我国知名的金融业集中地。汇聚的上万名金融从业人员那里,就是传说中的“金领”。
“十一五”期间,上海已大力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体形成了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中,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世博会”的洗礼,对上海优化金融产业环境、吸引国际资金,增进国际协作方面的积极作用,今后会继续显现。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发达的金融业城市,也将对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其他省市产生辐射影响。它的“样板意义”,不但在于把上海金融产业这个蛋糕做大,更在于刺激其他地区的金融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成熟。
这,又会给打算报考经济专业的我们什么启发?
当世博会结束,对于世博经济后续影响力的研究和探讨,才刚刚开始。教授们的头脑风暴,就会成为你课堂上的甘霖!但笔者要强调,“知识乃天下之公器”。
上海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高校的金融、经济专业,在信息交流和社会实践方面肯定有优势。毕竟,长三角有我国最密集的城市群,而且世博会的举办,让各城市间的经济合作更为紧密,进一步向网状发展。同样地,北京一天津经济带、珠三角地区的高校,也能够为你提供这种城市联动带来的便利。对你来说,这些都是难得的实践机会。
金融、经济专业,对国际交流能力的要求会比较高,目前许多在职的高级职位的人员,都有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验。为了得到国际化的视野,其中,不少高校在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设置时,都与国外的大学有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学期间到海外交流和学习。
创意、文化类专业
火遍了大江南北的动漫展,可能是你在准备“火拼高考”时,心里很惦记的一个事儿。最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之猛,更新之快,涉及之广,早就超过了面向青少年的动漫、游戏产业。“不设计,非生活”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
曾几何时,文化生活顶多能让人联想到“阳春白雪”,但如今,它俨然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拥有非常可观的产值。特别是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形成了“上下俱进”的推动力。
从政府层面来说,各地持续涌现大量节庆活动,纷纷组织各种大型展览、文化节、民俗庆典等,对当地文化影响力的重视程度继续增加,为广告创意、动漫制作、会展设计和创意文案等领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从创意产业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接受基础。在地铁、轻轨里,连消防知识说明和标示,用的都是卡通图案呢!东方和西方、严肃艺术和商业艺术,历史题材和当下应用,许多看似矛盾的关系里,恰恰诞生了效果極佳的创意。
“世博会”作为全球性的展览盛会,本身就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创意、思维激荡、碰撞的场所。各国的场馆本身,有关注历史的,关注生态的,关注科技前沿的,表达本国文化传统……堪称是绝佳的一次“设计现场课”。同样不能错过的,是其中涉及的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装置艺术等内容。可以想象,它对我国创意文化产业带来的“头脑风暴”式的冲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消散。全国人大代表戎光道也说过,“我们要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契机,打造出一个文化中国、本色中国、创意中国。”
以多媒体设计为例。目前,上海地区有2000多家多媒体制作单位,包括出版社、电子出版部门和网络公司等,对多媒体设计人才的需求很大。而上海,也提供了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良好环境。
再以小型空间设计为例。世博会带来大量的商业机会,也是检验上海零售业、休闲文化产业方面创新能力的一次“大考”。谁能配合世博,把橱窗、货架、商品内容配合得独到、精巧,谁能以世博会为题材,设计出琳琅满目的周边产品,让游客一见钟情,慷慨解囊?谁能通过设计和展示,帮助世博会所辐射的长三角区建立更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一谁有创意和实现的能力,市场就会为谁买单。
世博会这个历时长渺及国家多、内容丰富的盛会,给上海甚至全国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都是巨大的。概括起来就是:开阔、丰富、升级。开阔的是国际性的视野;丰富的是不同层级的产业需求;升级的,是对城市和人才的要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这些大型国际化活动的意义都在于此。
身在这样一个急速建设和急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会发现,浮躁和盲目在高校、社会,甚至在我们自身做选择时,也经常会出现。
“守住基本,关注创新。”在职业的选择上,切莫因三五年内的风气和热潮,冲动地跟风。新兴产业,也许会带来相应的就业机会,但新兴专业的不完善性本身也存在挑战性和风险性。因此,你需要从“专业”反观“行业”,去判断这个行业在社会经济里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身在这样一个急速建设和急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会发现,浮躁和盲目在高校、社会,甚至在我们自身做选择时,也经常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