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是审美活动的主要组成成分,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梳理是把握审美活动唯一途径。
关键词:审美意识、审美对象、审美活动
人的审美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审美活动的关照中与对象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审美对象决定了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审美对象的反映。这是符合人类审美意识发展规律的,因此,要想深入了解审美意识,就必须对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关系问题加以探讨。
审美意识来自于审美的对象,是对审美对象的反映。审美对象具有多种形态,反映审美对象的审美意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不同的社會、时代的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人生体验等等,他们都是审美意识的基本源泉,是人类审美这一精神活动的历史基础。
审美意识会随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新的历史条件产生,要求有新的审美意识与之相适应,审美意识的更替,其原因归根到底要从时代审美的变化中去寻找。时代审美的发展是具体的、永恒的变化着的,相应地也就没有永恒不变的审美意识。例如早期时尚摄影的审美意识主要是以再现商品的“真”为主要目的,作为商品的视觉呈现,外加一些艺术性的修饰,用来促进商品的出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产生,资本扩张的强烈欲望,就有的再现意识不再适合新的时代条件,此时的时尚审美意识从追求商品的“真”转向到制造梦境般的“虚幻世界”,其目的不在是促进消费,而是为了引导消费,让消费者误认为购买了这个商品就会成为时尚摄影所呈现的那样。此时的时尚摄影会主动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欲望,制造一种符合大众审美的意识形态来引领时尚。
在阶级社会中,审美意识是审美对象的阶级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人们处于不同的阶级地位,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识。不同的阶级意识,是该阶级对自身所处的特殊的经济地位和利益的反映。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必然回占统治地位。例如中国早期封建奴隶社会,孔子的美学思想代表的是封建奴隶主的统治阶级,强调艺术的感化作用,认为艺术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艺术和审美持肯定的态度。相反,代表小生产者即被统治阶级利益的墨子对艺术、审美则持狭隘的、相反的态度,提出了“非乐”的审美观点。当然,孔子和墨子对审美的看法都含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不能盲目的加以否定,但是,至少说明了身处不同的阶级立场,对审美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也是不同的。
审美意识不是与审美对象无关的独立的精神实体,而是以观念的形式对审美对象的主观反映。反映者必须依赖被反映者,这是审美意识对审美对象的依赖性。但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审美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的性质。在它对审美对象的依赖中,同时就存在着与审美对象相背离的倾向。审美意识的独立性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他的非依赖性是以依赖性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发生在对审美意识依赖审美对象的关系中的独立性。
审美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由审美主体的内在本性决定的。审美意识作为审美对象的反映,虽然根源于审美的客观对象并以时代背景为内容,但它却是以审美主体自身所固有的审美观念和符合自身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去反映审美对象的。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形成了即符合时代特点,又具有多样表达性的审美意识。
无论是社会审美意识还是个人的审美意识,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具有特殊的历史继承性联系。就每一时代具体的审美意识的形成来说,都有两个来源:一是反映时代的审美对象,二是继承历史所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审美意识就是在这两种来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方面,人们根据自己时代的审美对象的要求去理解、选择、扬弃前辈们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人们又在继承前者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去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审美对象。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审美意识,对审美对象就不可能是一种绝对的依附关系,而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系统。
其次,审美意识的形成还受到同一时代不同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哲学、科学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审美意识的发展。每一种特殊的意
识形态都具有与审美意识不同的特殊本性、特殊的形式。例如美学所研究的审美,与具体艺术所研究的审美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就不同。美学是以理论的形式在讨论人的审美意识,而具体的艺术如时尚摄影则是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审美意识,但是二者间却具有不可分割的继承关系,因而形成各具其自身特点的审美意识存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对当时的艺术的影响以及现在科学的发展对摄影艺术的影响等等,都是不同意识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的有力证明。这也是审美对象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审美意识与其他意识形态的不同相互作用而造成了审美意识的很大差异。
这些说明,审美对象并不是审美意识发展的唯一原因,审美意识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使得审美意识对审美对象既有依赖性的一面,又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独立性一面的特点。但是,审美意识的历史继承性和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归根结底都对审美意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进行审美意识研究的时候,应全面的加以认识,才能保证论文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史[M].商务印书馆,朱光潜,2011
[2]西方文艺理论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章安祺等,2007
[3]美学与中国美学:范式、问题和史料—一个论纲或断想[J].章启群,文艺争鸣,2015(08)
[4]重新定义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J].张法,求是学刊,2013(02)
作者信息:
孔梦菲(1998.3~)女 山东省济宁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方向
吴可欣(1997.12~)女 辽宁省沈阳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家具设计方向
刘晴梅(1996.11~)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方向
胡晓涵(1998.4~)女 山西省吕梁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方向
关键词:审美意识、审美对象、审美活动
人的审美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审美活动的关照中与对象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审美对象决定了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审美对象的反映。这是符合人类审美意识发展规律的,因此,要想深入了解审美意识,就必须对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关系问题加以探讨。
审美意识来自于审美的对象,是对审美对象的反映。审美对象具有多种形态,反映审美对象的审美意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不同的社會、时代的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人生体验等等,他们都是审美意识的基本源泉,是人类审美这一精神活动的历史基础。
审美意识会随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新的历史条件产生,要求有新的审美意识与之相适应,审美意识的更替,其原因归根到底要从时代审美的变化中去寻找。时代审美的发展是具体的、永恒的变化着的,相应地也就没有永恒不变的审美意识。例如早期时尚摄影的审美意识主要是以再现商品的“真”为主要目的,作为商品的视觉呈现,外加一些艺术性的修饰,用来促进商品的出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产生,资本扩张的强烈欲望,就有的再现意识不再适合新的时代条件,此时的时尚审美意识从追求商品的“真”转向到制造梦境般的“虚幻世界”,其目的不在是促进消费,而是为了引导消费,让消费者误认为购买了这个商品就会成为时尚摄影所呈现的那样。此时的时尚摄影会主动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欲望,制造一种符合大众审美的意识形态来引领时尚。
在阶级社会中,审美意识是审美对象的阶级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人们处于不同的阶级地位,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识。不同的阶级意识,是该阶级对自身所处的特殊的经济地位和利益的反映。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必然回占统治地位。例如中国早期封建奴隶社会,孔子的美学思想代表的是封建奴隶主的统治阶级,强调艺术的感化作用,认为艺术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艺术和审美持肯定的态度。相反,代表小生产者即被统治阶级利益的墨子对艺术、审美则持狭隘的、相反的态度,提出了“非乐”的审美观点。当然,孔子和墨子对审美的看法都含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不能盲目的加以否定,但是,至少说明了身处不同的阶级立场,对审美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也是不同的。
审美意识不是与审美对象无关的独立的精神实体,而是以观念的形式对审美对象的主观反映。反映者必须依赖被反映者,这是审美意识对审美对象的依赖性。但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审美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的性质。在它对审美对象的依赖中,同时就存在着与审美对象相背离的倾向。审美意识的独立性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他的非依赖性是以依赖性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发生在对审美意识依赖审美对象的关系中的独立性。
审美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由审美主体的内在本性决定的。审美意识作为审美对象的反映,虽然根源于审美的客观对象并以时代背景为内容,但它却是以审美主体自身所固有的审美观念和符合自身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去反映审美对象的。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形成了即符合时代特点,又具有多样表达性的审美意识。
无论是社会审美意识还是个人的审美意识,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具有特殊的历史继承性联系。就每一时代具体的审美意识的形成来说,都有两个来源:一是反映时代的审美对象,二是继承历史所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审美意识就是在这两种来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方面,人们根据自己时代的审美对象的要求去理解、选择、扬弃前辈们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人们又在继承前者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去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审美对象。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审美意识,对审美对象就不可能是一种绝对的依附关系,而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系统。
其次,审美意识的形成还受到同一时代不同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哲学、科学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审美意识的发展。每一种特殊的意
识形态都具有与审美意识不同的特殊本性、特殊的形式。例如美学所研究的审美,与具体艺术所研究的审美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就不同。美学是以理论的形式在讨论人的审美意识,而具体的艺术如时尚摄影则是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审美意识,但是二者间却具有不可分割的继承关系,因而形成各具其自身特点的审美意识存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对当时的艺术的影响以及现在科学的发展对摄影艺术的影响等等,都是不同意识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的有力证明。这也是审美对象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审美意识与其他意识形态的不同相互作用而造成了审美意识的很大差异。
这些说明,审美对象并不是审美意识发展的唯一原因,审美意识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使得审美意识对审美对象既有依赖性的一面,又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独立性一面的特点。但是,审美意识的历史继承性和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归根结底都对审美意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进行审美意识研究的时候,应全面的加以认识,才能保证论文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史[M].商务印书馆,朱光潜,2011
[2]西方文艺理论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章安祺等,2007
[3]美学与中国美学:范式、问题和史料—一个论纲或断想[J].章启群,文艺争鸣,2015(08)
[4]重新定义1900年以来的西方美学[J].张法,求是学刊,2013(02)
作者信息:
孔梦菲(1998.3~)女 山东省济宁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方向
吴可欣(1997.12~)女 辽宁省沈阳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家具设计方向
刘晴梅(1996.11~)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方向
胡晓涵(1998.4~)女 山西省吕梁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