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显著。该研究基于1990~2010年西安市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模型评估方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空间尺度的纵向与横向分析,进而推断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其生态服务价值,该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建设用地面积剧增,林地、水域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是总服务价值增加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引起城乡交错带生态服务价值变动的主要因素由人口质量和城市化速率决定,并日趋明显。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城乡交错带
  中图分类号S28;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6008-0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发展就是对土地加以开发利用从而使土地利用方式不断变化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利用方式更新速度更快,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变化中的人文领域计划(HDP)在1995年联合提出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计划[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是当前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3]。刘纪远等研究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4-5]。由于LUCC产生的环境效应十分巨大,它可引起各类陆地生态系统面积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从而影响区域的生态与环境质量。因此,研究LUCC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SV) 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将关注点放在了城乡交错带,以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为例,利用1990~2010年的影像图分析可得此区域土地利用转变明显迅速,转变方式为耕地向高新产业园区发展,故研究高新产业园区具有时代性,对耕地利用变化开展生态价值服务价值研究,分析其驱动因素对提高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改善盲目的“圈地运动”,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研究区概况
  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位于古城西安的西南方向,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于市区的边缘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西万公路、西户公路、西汉高速以及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贯穿其中,“八水绕长安”之中的潏河、滈河穿境而过。该开发区是经国家五部委验收审核后保留下来的开发区(原名西安市郭杜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8 km2,是陕西省唯一一个以教育科研及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在“新长安战略”的指引下,为充分发挥地区潜力和集群辐射效应,园区把推动城市化与推进教育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相结合,建设了校区、图1西安郭杜教育产业开发区示意商业区、住宅区等多种集群形式(图1),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是,这些集群是在耕地被大量占用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耕地的锐减已成为园区的一大特征。
  该研究以耕地转变为其他利用类型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长安区1990~2010年的影像图,选取1990年利用方式为耕地,如今已转变为其他利用类型的区域,包括5种转变方式:校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公园。经过实地调查,分析影像图得到各区域的面积,代入模型计算,得知转变前后各区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其驱动因素。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2.1.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及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6]。Costanza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17类,即水供应、大气调节、气候调节、扰动调节、水调节、土壤流失控制和沉积物保持、土壤形成、营养物质循环、水处理、传粉、生物控制、躲避居留区、食物生产、原材料、遗传资源、娱乐、文化等,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7]。该研究考虑到计算中的限制性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如下4种分类: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这4种功能完全涵盖了Costanza提出的17种功能,两者内涵一致。
  (1)供给功能,即从生态系统获得的产品,包括粮食、洁净水、燃料、纤维生物化学物质、基因资源。
  (2)调节功能,即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而获得的效益,包括调节气候、控制疾病、调节水分、净化水源。
  (3)支持功能,包括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初级生产。
  (4)文化娱乐功能,即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效用与收益,包括精神与宗教方面、娱乐与生态旅游、美学方面、教育功能、故土情、文化继承等。
  2.1.2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模型。谢高地等[8]、冉圣宏等[9]在对我国不同省市研究讨论确定的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确定了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模型(表1)。
  由表4可知,2010年各分区土地利用结构均以建筑用地为主,其所占比例分别为:工业区85%、住宅区70%、商业区65%、校区56%、公园25%,表明1990~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转型变化较大,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由于城乡交错带的进一步城市化,在未来时段内城市化与工业化将进一步推进,与区域战略相吻合的同时带来人们不易察觉的生态效益问题。土地转变为不同利用方式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动向,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土地转型过程中的生态效益变化。从各分区的年平均生态服务价值可以看出,公园区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给人们带来的环境享受贡献最大;但在以提高GDP为主的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发展必不可少,因此,提高商业区及工业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3.3驱动因素分析在LUCC机制研究中,驱动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繁多,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目前,在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研究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探究西安市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较为常用[10]。
  3.3.1自然驱动因素。据考证,从大的时间尺度看, 自然因素能对耕地数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在研究期(1990 - 2010年)这样的小尺度时间范围(20年)内,自然因素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相对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来说并不明显[11]。因此,自然因素不是西安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3.3.2人文驱动因素。
  (1)人口增长对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影响机制。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开发区内外已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20多所高校入驻,在校生人数超过15万。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对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建设用地、绿化用地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增大,随着资源深化的利用(即内部挖掘与重组以扩大量),其结果是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加剧耕地面积的减少。从1990~2010年郭杜镇人口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开发区人口总数呈现迅猛增加趋势,尤其2000~2010年人口跃升幅度达105.8%,增幅明显(表5)。该区人口的增长,一方面导致建设用地的增加,农用地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引起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土地用途的使用,促使土地利用也发生变化。
  (2)产业结构调整对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影响机制。自1990年起,郭杜镇经济快速发展;从1995年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成立后到2010年,其发展更是全面驶入快车道,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此成就得益于这20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的演进也引起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间的重新分配[12]。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区已形成了科研开发和产业基地型科技园区的雏形,2008年开发区实现社会总产值25.14亿元,财政总收入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1亿元;招商引资总额26亿元。到2010年郭杜开发区GDP达到130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万元,促使长安区的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西安市排名前三。目前,开发区已累计引进招商投资项目195个,引资额219亿元,同时也相继建成樱花广场、郭杜公园、森林公园等城市生态功能区域。开发区为保持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然会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
  4结论与展望
  总结Costanza、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模型[13],将西安市长安区城乡交错带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1990~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做了调查归纳,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背景下的生态服务价值效应。研究表明西安市城乡交错带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要得益于本区草地面积的增加,但建设用地面积剧增,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是总服务价值增加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郭杜开发区人口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城乡交错带城市化过程中显著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建筑用地通过大量占用耕地扩展,非城镇用地间结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过程中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土地资源利用的同时必须注重其环境效应的影响,促进生态服务价值的不断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西安市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和措施:首先,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其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减少非农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法规。在土地资源利用的同时须重视环境问题,减少污染,切实确保西安市城乡交错带,实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TURNER II B L,MEYER W B,SKOLE D L.Global landuse/landcover change:Towards an integrated study [J].Ambio,1994,23(1):91-95.
  [2] 陈佑启,杨鹏.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地理,2001,21(1):95-100.
  [3] 傅伯杰.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J].地理研究,2010,29(3):383-396.
  [4] 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等.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02,31(12):1031-1043.
  [5] 刘纪远,张增祥,徐新良,等.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12):1411-1420.
  [6]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
  [7] COSTANZA R,D’ARGE R,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1997,387: 253-260.
  [8]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2):189-196.
  [9] 冉圣宏,吕昌河,贾克敬,等.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科学,2006,27(10):2139-2144.
  [10] 蒋贵彦,刘峰贵.青海省近50年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2):71-74.
  [11] 郑海霞,童菊儿,郑朝洪,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绍兴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4):435-439.
  [12] 黄贤金,彭补拙,张建新,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4):425-429.
  [13] 谢高地,张镱锂,鲁春霞,等.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47-53.
其他文献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手机遥控的智能浇灌系统。系统以单片机STC12C5608AD为主控芯片,利用TC35型号GSM短信模块与手机连接,采用AM2302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模块进行土壤温度与湿度检测,单片机检测传感器传来信号,利用模糊控制理论,输出控制信号给TC35模块,TC35模块与手机通讯知道植物状态,人们通过查看短信知道植物状态,回复短信控制继电器工作进行浇灌或者开关风扇等控制温度,主要实现单片机与
期刊
摘要[目的]寻找防止膜下昆虫啃咬滴灌带的方法。[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分别选试验地为草地、试验箱、砼地,膜下昆虫选蝗虫、蟋蟀、地老虎3种,在试验地分别铺设9根滴灌带,膜下放置昆虫,每隔3d抽出部分滴灌带进行漏水检测,同时对剩余滴灌带进行通水,7月试验1次,8月重复上述试验1次。[结果]统计结果表明,昆虫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为获取水分而啃咬滴灌带,其大规模啃咬通常在滴灌带第2次通水之后发生,其啃咬的部位在
期刊
摘要以辽宁鞍山经济开发区为例,采用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而提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土地利用效率;鞍山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6012-03  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多,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期刊
摘要在碱性空气介质参与农用车发动机缸内燃烧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碱性空气介质浓度,分别测试农用车发动机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C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值变化规律。试验研究发现,碱性空气介质参与农用车缸内燃烧对发动机排放有一定的影响,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更趋近于完全燃烧,其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都将有一定程度地提升。其中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有所
期刊
摘要[目的]优化液态发酵制备砀山梨酒的工艺,为砀山梨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砀山梨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备砀山梨酒,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正交表空列和重复试验两种方式无偏估计试验误差,进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提高了试验数据分析的精确性。[结果]最终得到砀山梨酒发酵的较优方案是:1 000 g梨加500 g水榨汁,发酵时间4 d,接种酵母活化液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常温渗糖法生产白姜蜜饯的新工艺。[方法]以安徽铜陵白姜为原料,进行常温渗糖法生产白姜蜜饯的试验,并检测其总糖、水分以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质量指标。[结果]常温渗糖梯度为先用40%的蔗糖液后用50%的蔗糖液,时间分别为6 h和10 h。该工艺制得的白姜蜜饯含糖量为46.12%,水分含量为18.55%,菌落总数为460 cfu/g,大肠菌群≤300 MPN/kg。[结论]制得的白姜蜜
期刊
摘要选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全文数据库》作为信息源,统计了2000~2013年我国油茶(Camellia olelfera)研究优秀硕博学位论文文献,并结合硕博士的特性,对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作者分布和内容分布等进行了简要分析,从优秀硕博学位论文的角度,展示出我国油茶研究的最新概况。  关键词油茶研究;硕博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S-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
期刊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蜜蜂研究方面的专利情况,以“蜜蜂”为检索词,检索出自1985年以来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情况,从申请量情况、申请法律状态、申请人地域和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蜜蜂方面专利发展的问题、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养蜂业的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蜜蜂;专利申请;分析资助项目:农业部软课题《现代蜂业科研院所建设模式研究》;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nycytx-45)。  中
期刊
摘要在对江苏地区6个文明村调查的基础上,呈现了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在重要性和内容上的认知水平,并探讨了个人因素、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政府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农村居民乡风文明建设认知的影响,由此得出相关的建议,认为需要因人制宜,从多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开展丰富活动,切实有效的落实相关政策。  关键词农村居民;乡风文明;认知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
期刊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不同填充值的烟丝为材料,研究关键指标对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烟丝填充值是影响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重要物理指标。在试验范围内,一定卷烟规格(烟支长度、烟支圆周)条件下,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且烟丝填充值标准偏差与烟支重量标准偏差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