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可以听到同事们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是越来难教了,怎么教也教不好……”听后颇有同感,但静下来想想也不觉以为然。“学生为什么难教?学生为什么教不好?”思考再三觉得:学生单靠“教”是教不好的。应该在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上下功夫。就此,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期与大家商榷,来取得共同的进步。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他就能创出一个乐园。
青少年学生是可塑性很强的个体,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相信学生,给他适当的思维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也许你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课堂面貌:学生活跃了,不用再逼着学生去学了;学生记得深刻了,不用再恨铁不成钢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多了,不再是沉闷不振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在一节化学课上,讲到酒精的性质时,我让同学们先说一下生活中见到的与酒精相关的事物,学生马上就应口说道:白酒、啤酒、酒精灯、医院里的消毒棉,甚至说到酒精。这样没用老师说一句,学生就已经说出酒精的用途了。然后,在实验台上出示了一瓶酒精及相关用具,让几个学习小组的学生根据已知的情况来验证一下酒精的性质。结果各小组均有代表积极参与,有的同学跑到黑板前亲自闻一闻酒精的气味,有个学生把酒精倒在水里,搅拌了一下说:“看来,酒精非常容易溶解于水。”有的学生点燃了酒精灯,用石灰水和烧杯来验证酒精的燃烧产物。几乎没用老师说一句,学生就把有关酒精性质的内容给“争”着学去了,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动手、动脑“学”的乐园。
二、给学生一些时间,他会让时间产生时间。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中如果教师善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探讨,你可能会发现,学生本来一节课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能有效地加以解決。他们似乎变得聪明了。在一次讲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我先把例题用投影展示在屏幕上,让各学习小组去讨论,并把结果整理在各自的投影片上,比一比,看哪一小组能快速完成。之后,根据所交顺序分别展示在投影片上,错误的地方找其他同学订正,正确的大家给予掌声。结果出人意料,除了个别小组的做题步骤不齐全外,各学习小组都能拿出正确的答案,并且做题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从化学方程式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有的从化学式的角度去计算,还有一个小组用分析推理法验证出来。经过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部达标。这样,本来一两节课难以完成的重点、难点问题,就被学生不知不觉地解决了,并且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三、给学生一些平等,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更容易被激发。
平等的氛围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是朋友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感到压抑,学生的个性就有机会得到发展。一次在化学课上。当学到“原子”一节时,我让学生先行预习了几分钟,然后微笑着问道:“同学们在学习中还有哪些没有理解的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想一想。”结果,一名学生问道:“老师,课本上提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以后,人们知道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那电子是不是还能再分,电子是不是一个很小的有生物居住的‘地球’呢?”我一时语塞,同学们也大都面面相觑。稍微停顿了一下,我给大家说道:“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不可能知道我们现在可以翱游太空,但今天,我们已经证实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很自然地就说道,这是后人长期实践与创造的结果。我就沿着同学们的思路说道:“是啊,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刚才那位同学提到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可能科学一时也解决不了,但我为你能有这么丰富的联想感到高兴,请大家为这位同学的创新意识鼓掌。”这样的课堂少了一些拘谨,多了一些活泼;少了一些灌输,多了一些学生们的探索。显而易见,融洽、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也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总之,当教师不再剥夺学生“学”的权利,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由“教”到“学”的转变,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当实现的教育,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教育。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他就能创出一个乐园。
青少年学生是可塑性很强的个体,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相信学生,给他适当的思维空间,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也许你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课堂面貌:学生活跃了,不用再逼着学生去学了;学生记得深刻了,不用再恨铁不成钢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多了,不再是沉闷不振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在一节化学课上,讲到酒精的性质时,我让同学们先说一下生活中见到的与酒精相关的事物,学生马上就应口说道:白酒、啤酒、酒精灯、医院里的消毒棉,甚至说到酒精。这样没用老师说一句,学生就已经说出酒精的用途了。然后,在实验台上出示了一瓶酒精及相关用具,让几个学习小组的学生根据已知的情况来验证一下酒精的性质。结果各小组均有代表积极参与,有的同学跑到黑板前亲自闻一闻酒精的气味,有个学生把酒精倒在水里,搅拌了一下说:“看来,酒精非常容易溶解于水。”有的学生点燃了酒精灯,用石灰水和烧杯来验证酒精的燃烧产物。几乎没用老师说一句,学生就把有关酒精性质的内容给“争”着学去了,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动手、动脑“学”的乐园。
二、给学生一些时间,他会让时间产生时间。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中如果教师善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探讨,你可能会发现,学生本来一节课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能有效地加以解決。他们似乎变得聪明了。在一次讲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我先把例题用投影展示在屏幕上,让各学习小组去讨论,并把结果整理在各自的投影片上,比一比,看哪一小组能快速完成。之后,根据所交顺序分别展示在投影片上,错误的地方找其他同学订正,正确的大家给予掌声。结果出人意料,除了个别小组的做题步骤不齐全外,各学习小组都能拿出正确的答案,并且做题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从化学方程式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有的从化学式的角度去计算,还有一个小组用分析推理法验证出来。经过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部达标。这样,本来一两节课难以完成的重点、难点问题,就被学生不知不觉地解决了,并且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三、给学生一些平等,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更容易被激发。
平等的氛围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是朋友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感到压抑,学生的个性就有机会得到发展。一次在化学课上。当学到“原子”一节时,我让学生先行预习了几分钟,然后微笑着问道:“同学们在学习中还有哪些没有理解的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想一想。”结果,一名学生问道:“老师,课本上提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以后,人们知道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那电子是不是还能再分,电子是不是一个很小的有生物居住的‘地球’呢?”我一时语塞,同学们也大都面面相觑。稍微停顿了一下,我给大家说道:“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不可能知道我们现在可以翱游太空,但今天,我们已经证实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很自然地就说道,这是后人长期实践与创造的结果。我就沿着同学们的思路说道:“是啊,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刚才那位同学提到的问题,我回答不出来,可能科学一时也解决不了,但我为你能有这么丰富的联想感到高兴,请大家为这位同学的创新意识鼓掌。”这样的课堂少了一些拘谨,多了一些活泼;少了一些灌输,多了一些学生们的探索。显而易见,融洽、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也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总之,当教师不再剥夺学生“学”的权利,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由“教”到“学”的转变,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应当实现的教育,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