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及点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k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滕衍平,徐州市铜山县三堡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从教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徐州市农村优秀园丁、徐州市青年骨干教师,荣获铜山县名教师、十佳教师的称号。2008年,获全国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
  
  一、 字词导入,营根固本
  
  1. 课文我们都熟读了,在学习课文之前,先看一看这些词语,能不能读好。媒体出示——
  •读准字音
  刁难 择菜 左邻右舍 三伏盛夏
  •读出节奏
  啧啧赞叹 刷刷几下 普普通通 清清爽爽
  •先组词,再读懂含义
  神:神笔 1. 精神;2. 超出一般的;3. 姓
  巧:熟能生巧 1. 灵敏,灵巧;2. 恰好;3. 虚浮
  2. 分别指名读,适时点拨
  第一组,追问:你认为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第二组,提示:“清清爽爽”应该怎么读?
  第三组,点拨:姥姥有一手剪纸的绝活,我们可以称姥姥为——神剪!也可以说姥姥是——剪神!
  【点评】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安排营根固本的词语教学: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懂含义。其意义,一是借助读,把易读错的字读准,把具有节奏感的词语读美,把值得品味的词义读活,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二是随时不忘理解积累字词;三是为学生感悟课文、感情朗读课文做好重要的铺垫。
  
  二、 问题探究,深入研读
  
  1 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1) 读着这些词语,我们仿佛就走进了课文。姥姥的剪纸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
  (2) 是的,姥姥的剪纸给我留下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回忆,给我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童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默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呢?一边默读一边用笔圈画出有关的语句,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简要地写一写你的理由。
  (3) 出示第2自然段。
  ① 品味梳理:姥姥的剪纸剪得这么像,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栩栩如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说明材料——普通,“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说明——熟练。
  ② 模仿迁移:如果剪的是植物、器物、人物,村里人会怎样夸呢?(例如:你姥姥神了,剪花像花,剪草像草,剪棵桃树能结果,剪朵玫瑰扑鼻香。你姥姥神了,剪船像船,剪车像车,剪艘快艇水里游,剪支火箭能上天。)
  ③ 啧啧赞叹:读出节奏,读出自豪。(点拨:把“你姥姥神了……”改成“我姥姥神了……”把这种自豪的情感读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练习读)
  (4) 出示第4自然段第2~4句。
  ① 引导梳理: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师生交流:“难度大”“时间短”“效果好”)
  ② 追问品析:
  a. 会读书的同学,能够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出画面来。再读一读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
  b. 这种情境一定也是作者至今难以忘怀的!哪些词一下子就让这段话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了呢?(刁难、耍赖)
  c. 明明要写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为什么写自己的调皮呢?(越调皮,就越能看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我越调皮,就越能感受到姥姥对我的疼爱!)
  ③ 趣文趣读:作者把这幸福的回忆变成了文字,我们读书时就要读出文字,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更主要的是我们还要读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用你们的声音把这一老一小剪纸的有趣情景读出来,让我们都走进那有声有色的回忆之中。
  ④ 姥姥的剪纸真是“神”了,“神”到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神”到对村里人的有求必应,姥姥的剪纸为什么能“剪”得这么神呢?
  点拨引读:
  六个“剪”字,就像六张老照片一样:
  数九隆冬,大雪纷飞,姥姥在——
  三伏盛夏,烈日炎炎,姥姥在——
  邻居家的孩子明天结婚,急着要用,姥姥有时在灯光下——
  赶上哪家女儿出嫁,不巧停电了,姥姥甚至摸黑——
  这就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就是“熟能生巧”,巧能出“神”呀!
  2. 老牛小兔,深入我心
  (1) 默读课文第7~13自然段,姥姥给村里人剪了许多的“喜鹊登枝”,深入人心。姥姥剪的许多的老牛和兔子,更是深入我的心呢!其实老牛就是——;兔子就是——。
  (2) 虽然每一幅剪纸具体的形象不同,但是都表达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板书:爱)
  (3) 课文中作者并没有用“爱”这个字。这些“爱”都聚焦在了第7自然段中的一个字上面。(拴)
  (4) 品味“拴”字:从哪儿看出来“拴”住我了?(用剪纸拴,更是用爱拴;拴住身子,更是拴住心)
  ① 爱是有声的,在有声有色的对话中,分角色朗读第7~12自然段。
  ② 爱更是无声的,在深情的剪纸里,深情诵读: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点评】教学中滕老师善用有思维价值,用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去垂钓学生的阅读智慧:一、 把问题直接指向文本的思路。滕老师用“姥姥的剪纸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即姥姥是如何给左邻右舍剪纸的,以及如何给我剪纸的,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理清文字的脉络。二、 把问题指向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感悟。滕老师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姥姥“神”了?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至少能读出四点感受:姥姥剪纸“神”在用具简单,动作娴熟,什么都能剪,剪出的作品栩栩如生。这样提问,不但能促成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深刻感悟,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三、 把问题指向学生的想象。滕老师提出:如果剪的是植物、器物、人物,村里人会怎么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洞开,思维之果充盈“枝头”。耶稣说过,孩童嘴里出智慧。其实,孩童嘴里的智慧是他们想象的果实。四、 把问题指向学生对要点的概括。比如,从哪儿看出来“拴”住我了?用剪纸拴,更是用爱拴;拴住身子,更是拴住心。概括要点看似非常简单,实则需要学生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关键。
  (5) 出示: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① 入境品味:同学们,当年的调皮蛋,如今已经长成了大学生。为什么这一幅剪纸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仔细地读读这段话,哪些词让你心动了呢?
  ② 如果给这幅剪纸定一个名字,怎么样最能表达姥姥的情和爱呢?
  (6) 同学们,此时也许再多的语言都难以表达姥姥对“我”的情和爱,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的心与姥姥的心贴在一起吧。让我们轻声地一起读——
  (7) 那头定定地站着的老牛就是我的姥姥呀,那只远去的小兔子就是顽皮的我呀,这不正是家乡的村头离别时那依依不舍的画面吗,一幅剪纸胜过百封家书啊,指名读——
  (8) 我越走越远了,姥姥不能再和我朝夕相处了,她把自己所有的思念、祝福、期待都藏在了这幅剪纸里,默默地把最美好的祝福寄到我的心头,寄到我的梦里,指名读——
  (9) 因为爱,姥姥希望我回到他的身边,更因为爱,她希望我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好!一看到这老牛和小兔,我的眼泪一下就涌出了眼眶,一起再读——
  【点评】滕老师紧扣一个“拴”字,体现了这样一个简约而丰满的教学设计:1. 情趣读。滕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时想象画面,感受那妙趣横生的场面,是最有效直接的办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越调皮,就越能看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我越调皮,就越能感受到姥姥对我的疼爱!”内容、语言、情趣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这段文字中交织着,也让学生醉心地品味着、诵读着。2. 品味读。异中求同——寻觅一个“爱”字;同中求异——爱在有声的语言里,爱更在无声的剪纸中。3. 精思读。为什么这一幅剪纸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仔细地读读这段话,哪些词让你心动了呢?学生诵读课文,借助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形象,边读边思,边读边品。学生一旦被形象所吸引,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就能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4. 动情读。四次动情地读,滕老师力求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得入情、入理、入味,情感洋溢于声调之间,气脉动荡于节奏之间。
  
  三、 总结提升,情深意浓
  
  1. 大平原,小屯子,姥姥的剪纸,这一切都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姥姥,想起姥姥的剪纸,就想起了自己最幸福、快乐的童年。
  2. 此刻,你最想对这位姥姥说些什么?请拿起笔,写一写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或一段话。
  3. 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也许他们只是能做你喜欢的饭菜,也许只是能陪着你读书、作业到深夜,也许只有一句重复了千百遍的叮咛……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捕捉、记忆和感恩。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走出教室,去搜集、去体验、去积淀、去表达。
  【点评】滕老师让学生动笔倾诉:此时此刻,所有的回忆袭上心头,最想对姥姥说些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或是一段话。这次写是为升华情感而写。教师还鼓励学生带着感恩的心,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出对长辈的爱。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县三堡实验小学、
  铜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再次到南京来,我非常高兴,特别是赶上张庆先生的文集出版和他语文教育思想的研讨会。我本来在桂林开一个儿童理论的研讨会,这个会还没有结束,但是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到这里来了,因为我个人对于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虽然我是个门外汉,不太懂语文教学,但是我有深深的感受:儿童文学离不开语文教学,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一定要参加这个会,我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对于张庆先生应该说我是很熟悉的,因为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如何从生活实际,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开发小学生习作课上讨论的话题,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和习作教材建设添力?笔者想以自己执教的一节习作课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一、 一节关于发型的习作课    一天,我在清脆的上课铃声中走进课堂,孩子们却惊奇地发现,他们亲爱的老师变了发型!顿时,孩子们炸了锅!有的捂着小嘴直笑,有的干脆惊讶地叫出了声,全然忘记了这是上课!  接下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经过实践研究,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 深情朗读,触发语感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天性好动,因此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1. 范读激情。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在初学课文时,教师可将范读作为引领的一种手段,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动听的声音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学生借助听觉形象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与教材、教参及相关资料对话的过程。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与文本充分地对话呢?    一、 要与文本的写作背景对话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不少都是由文学作品节选、改编而来的,无论是作者、编者,都会在创作、改编、节选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渗透着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
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促进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但要立足课本,更要走出课本,让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相互补充。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课外信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辅助功效。然而,课外信息的呈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要善于把握好呈现的“度”,讲究分寸、合理性,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导的桥梁,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盈着美的气息。    一、 渗透学法指导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竭力避免孤立地讲技巧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出感觉来,读出感受来,而是应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积极创设情感“场”,以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和兴趣。教师还要注意抓住文本的精彩点,引导学生感悟并朗读、美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美美地、投入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文本的情感,感受语言的精妙,想象文本的意境,陶冶美好的情操,以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更有
翻开苏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本,一股平实清新的墨香扑面而来。尤其是名家名篇的选择与编排,更是匠心独具,意韵深远。    一、 精彩纷呈的语言文字的典范    名家名篇,无疑是语言文字的典范,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靠积累与模仿,靠内化和积淀。因此,提供平实、规范的文本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苏教版高年级的名家名篇的选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编辑们披沙拣金,“将孩子最应该读的、最喜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得到进一步确立。于是,我们评价一节课时常常会听到这样两种声音:  “牵的痕迹太重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沦为老师上课的配角,没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怎么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呢?”  “教师的主导作用严重缺失,老师信马由缰,学生无所适从,课堂沦为‘牧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啊!”  为此,许多教师每逢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