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氛围;个体差异;心态;诚信意识;集体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41-01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了育体功能,却忽视了全面育人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体育教学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1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在弯道跑教学中,我并未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而是先让学生进行直道跑练习,然后让他们由直道跑练习转入弯道跑练习,并提出问题——“弯道跑的技术动作为什么和直道跑不一样?正确的弯道跑技术动作应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在练习中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与否。这样做,学生能够积极练习、主动思考,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2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尊重、信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这样做,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当有一些所谓“差生”发表不同见解时,常常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会因害怕同学的嘲笑而不敢表达,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尊重他人、勇敢面对自己,主动进行体育学习。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由于受到环境、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运动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如,在跳远教学中,一些体质较好、熟练掌握跳远技术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而一些性格内向、体质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得畏手畏脚,不愿主动进行练习。为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对技术掌握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跳远有畏惧心理、体质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可通过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来引导他们,并对其及时进行鼓励,这样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
二、注重学生良好心态、诚信意识、集体观念的培养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的情绪、态度等非常容易表现出来。成功者常常表现为得意忘形,失败者则表现为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与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这些不良的心态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心理问题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他们战胜困难、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抗挫折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的心态。
2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中学生的诚信意识缺失。在体育教学中则表现为“称病逃避体育课”、“跑步训练时抄近道”等。这类情况如果不加以制止,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欺骗、投机取巧等不诚信的行为。为此,教师应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来不得投机取巧,缺乏诚信可能会暂时“得利”,但最终会贻害自己。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体育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教学,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更为直接、更为广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结合教学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如,在一次篮球教学比赛中,甲1带球切入时,乙方两名队员防守严密,照理甲1应立即传球给左侧有利位置上的甲2,但由于甲1得分心切,又自认为技术较好,则采取个人强攻而不是传球,结果造成带球撞人。我结合此例教育学生:个体只有在集体的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一个人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要具有集体观念,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编辑:孟刚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3(B)-0041-01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了育体功能,却忽视了全面育人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体育教学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1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在弯道跑教学中,我并未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而是先让学生进行直道跑练习,然后让他们由直道跑练习转入弯道跑练习,并提出问题——“弯道跑的技术动作为什么和直道跑不一样?正确的弯道跑技术动作应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在练习中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与否。这样做,学生能够积极练习、主动思考,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2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尊重、信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这样做,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当有一些所谓“差生”发表不同见解时,常常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会因害怕同学的嘲笑而不敢表达,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尊重他人、勇敢面对自己,主动进行体育学习。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由于受到环境、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运动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如,在跳远教学中,一些体质较好、熟练掌握跳远技术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而一些性格内向、体质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得畏手畏脚,不愿主动进行练习。为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对技术掌握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跳远有畏惧心理、体质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可通过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来引导他们,并对其及时进行鼓励,这样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
二、注重学生良好心态、诚信意识、集体观念的培养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的情绪、态度等非常容易表现出来。成功者常常表现为得意忘形,失败者则表现为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与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这些不良的心态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心理问题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他们战胜困难、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抗挫折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的心态。
2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中学生的诚信意识缺失。在体育教学中则表现为“称病逃避体育课”、“跑步训练时抄近道”等。这类情况如果不加以制止,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欺骗、投机取巧等不诚信的行为。为此,教师应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来不得投机取巧,缺乏诚信可能会暂时“得利”,但最终会贻害自己。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体育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教学,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更为直接、更为广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结合教学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如,在一次篮球教学比赛中,甲1带球切入时,乙方两名队员防守严密,照理甲1应立即传球给左侧有利位置上的甲2,但由于甲1得分心切,又自认为技术较好,则采取个人强攻而不是传球,结果造成带球撞人。我结合此例教育学生:个体只有在集体的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一个人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要具有集体观念,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