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内容以及全社会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至关重要的思想指导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实践活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新时期的大学生更是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王阳明心学中的最重要的知行合一理念不仅是长期以来的重要哲思,饱含着前辈的睿智,同时还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文从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出发吗,探讨了在新时期背景下,知行合一的理念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理解。
  【关键词】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理解
  【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知行主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哲学领域的重点关注问题。王阳明在批判性继承古代先贤思想的基础之上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提出了具有辩证主义思维的“知行合一”理念。由此揭开了儒家学说的全新篇章,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阳明心学思想依旧具有生命力。近些年来,国家尤为关注“知行统一”思想理念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更是多次明确提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从理论上来看,任何个体的道德行为活动都是在其内在的德性的指引下发生的,德性的存在能够明确保证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规范的实施成果。然而,从道德实践活动与实际的道德环境来看,在行为个体认识善、有其德以及践行善之间还有着很大的现实距离:道德品行能够具有情境性与一定的倾向性。正是由于规范的存在、使得德性与德行二者之间存在有机的统一与一定的差异,因而在人类的道德行为生活中也体现出相应的多元化与差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故而高校应积极地加大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度与深度,它还是建设中国梦价值观切实实现的重点工程。因而教师应恰当充分地运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将其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一、阳明心学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1.内涵概述
  在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中,“知”既是指良知,即个体的道德,还是指知识,具体而言,是对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涵盖了来龙去脉以及要素组成等等,同过也是追本溯源。只有充分掌握了事物的原来面貌,并全部了然于胸才是真正的“知”。放在新时期,也是指学习认知,把握和理解事物的基本规律[1]。而“行”,是在经过“知”的环节,彻底了解事物发展规律后,实施的具体行动,并且能够在践行中继续检验“知”,深化对于“知”的理解。总的说来,知行合一有下述几种含义。
  1.1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王阳明在其理论中明确指出如果不用亲身体验,而只是口头说说,自己最终也不能参透理论的精髓。这就说明了应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知”必然是通过“行”而呈现出来,“行”才是“知”最为真实可靠的表达形式[2]。
  1.2在心中内化
  “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就是指良知必然要经过实践的探索和验证,才能收获更加完善的理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塑造,如同生命的印记一样深刻融入精神内在,自然而然的践行“知行合一”。
  1.3致良知
  学生应理解善是什么,恶是什么是良知,而为了善念消除恶念就是格物致知。要让“知行”都变为自己的本能,而不是强加在外的压力,不用刻意为了行善而行,“知”即是“行”,而“行”也是“知”。行善的目的不在于如何的彰显自我,而是由于个体能够清晰的辨认善恶,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1.4知行合一
  “知“与“行”二者是不能随意分离的,“知”与“行”还需要不断循环重塑,正如真理需要被实践不断地检验一样[3]。
  2.阳明心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
  阳明心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德”都有相同的追求与实践。中国的儒家文化长期以来都十分关注德性的教育,倡导仁、义、礼、智、信,而阳明心学也属于儒家文化的分支,因而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2.1阳明心学与核心价值观中的“德”
  “知行合一”原本就是有意识地对当时社会中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与具体的实践相脱离,功利主义备受推崇这一背景下而提出的。王阳明认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内心都存在良知,应该依照并发扬良知,在实践中不断地呈现良知。如此一来,道德价值观也能够从人们的认知理解层面逐步推行到实践的层面,实现明辨是非,扬善惩恶的目的。但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还应该明白[4],阳明心学毕竟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其中“德”的精神内涵与当前高校学生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今天社会倡导的“德”是是对传统文化中“德”的批判性继承,大量汲取其中合理的内涵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就是一种“德”,不仅是个体的德,还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大德,换言之,就是国家与社会的德。虽然二者对于“德”的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但二者都充满着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追求。尤其是阳明心学针对“德”的教育方式极具跨越时空的积极意义,也是当前高校学生能够借鉴参考的内容。因此,引导高校学生继承和发扬阳明心学中“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有助于实现“德”的有效內化,并且强调了个人主体的主导性,高度看重人的价值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同时 “良知”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他突破了常规的思维局限,提出了轰动一时的人皆能成圣的思想。
  2.2核心价值观中的“德”具有更加科学广义的涵意
  高校教师还应看到王阳明的思想还是多少受到封建社会的时代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本人在看到统治者实施压迫、奸臣横行时,依然恪忠职守,反映出一种狭义的忠义。反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自始至终都坚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创新性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观与发展观,这不仅是对王阳明心学中传统的人本思想的传承与升华,还突破了传统的“官”与“民”相互对峙的局面,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为人民谋求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追求,与此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涵。不论是从国家、社会、还是人民层面来说,促进人民的全方位发展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才是最终的目的[5]。   二、新时代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理解
  1.精心钻研,追本究源
  王阳明曾明确表示,不存在知道而不实践的人,知道而不实践,只是因为并不是真正的知道。王阳明还回答过弟子有关孝道的疑问,不能行孝实质上是因为不是真的知到孝道是什么,一旦真正的理解就可以做到,不存在知道却做不到的情况,做不到是因为并不是真正的知道。孟子也曾用弈秋教人下棋的故事为例,一人在学习时聚精会神,另一人在学习的时候精神涣散,心里还想着如何射天鹅,这二者之间的学习效果自然是差之千里,从而造成不同的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不是智力上的差别,而是是否专心致志。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首先就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继而深入学习探求深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知行层面的脱节问题,追根穷源是在于对于“知“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并未达到“真知”的层次[6]。为此,高校教师需要从其根源上实施内涵剖析,同时,依托传统文化,结合历史史诗进行深刻了解,从而探寻和挖掘出真正的精神力量,启迪智慧。纵观中国历史,向来都不缺乏爱国仁义的战士,譬如,唐雎不负使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置自身的生命安危于事外;顾炎武担负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宽容之美德等等,从这些和谐积极的思想中高校学生能够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精神文化瑰宝对后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
  2.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在王明阳“知行合一”的理念中曾明确提到,如果不确立志向,那么天下的事就没有能够做成的,尽管天下有很多精通各种技艺之人,但没有志向也是干不成的。作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十分看重志向,他认为树立理想和信念是一切事业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都存在不看重理想,信念也不够坚定的现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7]。许多学生对于爱国敬业这些核心的价值观的认识理解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之间的结合不够,因而造成了理想信念的缺失。习近平总书记同样经常强调理性信念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时代,应该将个人的志向追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结合,同中国梦有机融合,理想信念还是个人能够持续奋斗的动力源头。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倡导广大的青年应坚持不断奋斗的热情,踏踏实实认真学习马列主义,从容而坚定地面对自己的理想信念,秉持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始终保持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而热烈的追求。
  3.达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中提到过,个体产生的正常需求无可厚非,然而应该摒弃多余的欲望,清楚明辨是非。人们只有置身于这样的状态下认识和理解的理论,才可能真切地對本体产生积极的影响,梳理清楚是非曲直。王阳明还曾在回答弟子徐爱的问题中提到,人们喜欢追求美好的事物,讨厌难闻的异味,并不是由于在发现了美好的事物后,才喜欢上,也 不是因为嗅到了难闻的味道后,才开始讨厌,而是因为作为喜欢与讨厌的标尺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了人们的内心之中。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像是引导高校学生明辨是非的一把标尺。在面对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理念和思潮也是鱼龙混杂,高校学生更应该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清晰地辨识对错,并学会在实际的经验情境中做出最合理而恰当的判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也会逐渐随着实践的摸索而更加深刻[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怎样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阳明心学为高校学生明确了有效的操作方法—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当前正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在迎接重要机遇与挑战的关键阶段,需要在高校教育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其作为凝聚精神共识的基础,并逐步形成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因此,必然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应用阳明心学理论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心 上学”“事上练”“达于道”、“合为一”。广大的高校学生应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博大的哲学思想,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常思己过,身体力行,将阳明心学中具有现实导向意义的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发挥其积极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闫昌. 用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 大同日报,2020-11-13(005).
  [2]马静.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N]. 马鞍山日报,2020-11-10(005).
  [3]冯艳琼.“0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引导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18-19.
  [4]于洪奎. 深培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 鄂尔多斯日报,2020-11-09(003).
  [5]周欢,文国琴.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作家天地,2020(21):135-136.
  [6]巨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1):142-144.
  [7]宋友文.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1-03(008).
  [8]王玉倩,龙凤英,于慧.基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22(11):23-26.
  作者简介:
  杨鸿岳,1979年5月26日,男,汉,天津,秘书长、编委,中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作者单位: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
其他文献
【摘要】立足于实际,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教改内容进行解析。首先分析了高校金融教学主要问题,而后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效金融专业改革措施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高校金融;专业教改;  引言  科学技术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取得了非常快的发展,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作为新兴行业,互联网金融在全面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给传统金融领域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期望越来越高,大学生群体,看似轻松,却承担着巨大压力。在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索班团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新模式;共青团  大学时代是人生最充满激情
期刊
【摘要】家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当中发展比较成熟的第三产业,健身指导也属于社会服务一方面,但是以登门拜访主动从事家庭社会健身指导方面发展较差。健身指导员可以借鉴家政服务方面的发展优势,把健身指导与家政服务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对健身指导与家政服务的共通性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措施。  【关键词】健身指导;家政服务;共性  前言  健身指导与家政服务都属于服务行业,它们之间有许多共通
期刊
【摘要】5-氟尿嘧啶的常用合成工艺有缩合环化法、直接氟化法及其他方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5-氟尿嘧啶缩合环化法、直接氟化法及其他方法的合成工艺及具体途径,旨在为5-氟尿嘧啶的合成提供参考。  【关键词】5-氟尿嘧啶;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分子式为C4H3FN2O2,一种嘧啶化合物衍生物,也是抗代谢药物的一种,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且抗肿瘤谱较为广泛[1]。5-氟尿嘧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给高校网络舆情监督与管理带来一定困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中发挥动员、宣传、疏导等作用,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处理突发舆情工作的方法中。  【关键词】高校,突发网络事件,思政方法  一、突发事件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突发事件的研究起源于自然灾害类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
期刊
【摘要】柳絮词是大观园中最后一次诗会的作品,共六首词。每一首都有着比较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本文选取其中三首最具代表性的词来分析词作者的个性对词句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柳絮词;个性;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大致故事是林黛玉写了长诗《桃花行》有意重建桃花社,但却因为一些琐事而未能成行。史湘云在暮春时节,无聊之际,看见柳絮随风飘舞,便偶然填成
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网联网时代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社会价值取向尚未形成的高职学生,其负面影响尤为明显。网络以其丰富的文化信息结构使得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并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就形成了网瘾,很多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高职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
期刊
【摘要】互联网云端绘本馆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网上租绘本,在线阅读”为核心的全新的绘本借阅模式。以在线借阅在线阅读的方式完成儿童绘本的阅读,省去了亲自去书店购买的这种繁琐过程。读者只要注册为云端会员,即可足不出户,点点鼠标就能轻松享受到世界经典绘本的阅读,符合了现在年轻父母的生活节奏,为绘本馆未来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借助互联网平台,网络绘本馆还提供加盟和绘本售卖服务,有效实现多城市资
期刊
【摘要】发展和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工作者所面临的工作任务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群众的要求产生了多元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基层工作者正在朝着全面,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有这些都对双方的思想产生了新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顺应发展,继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为基层各项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已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基层;思想政治;探究
期刊
【摘要】“互联网+”教学模式彰显了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优势,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效果的有效举措。高校思政课实施“互联网+”教学模式必须坚持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借助互联网平台着力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和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课;教学形式  一、高校思政课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