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本文章中主要对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在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方面的问题从社会、学校、个人这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缓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字】高校大学生;就业因素;措施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普通高校的招生扩招政策,招生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由于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这样就造成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变大,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我国教育部相关资料的统计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在2009年的招生人数为639.49万,相比2008年增加了31.83万,相比2007年增加了73.57万。由此可见,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为递增的趋势。通过相关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1 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1.1社会因素
首先,作为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就业服务体系,这两点直接影响着高等大学生的就业。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发展与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样也就使得高等学校在扩招与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同样存在的问题是很多高等学校没有自己办学的权利,在招收学生和制定一系列的学习计划、训练方法上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就造成了培养出来的高校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选择自己的就业,从而进一步导致了高校不能发挥自己市场作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是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个很主要的因素。
其次,我国的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弊端。原来的“包分配”、“统包统分”的政策逐渐被现如今的自主就业来代替,但是由于原来的政策在人们心中影响太深,还没有完全消除人们那种一次就业就能一辈子不变的想法。尽管我国目前在不断的增加改革高等教育的进程以及对人事制度的变化,但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问题还有影响着应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2学校因素
首先,一些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不是特别匹配。我国的高等学校自从实现扩招政策以来,高等学校的办校规模逐渐变大。尤其是专业与院系的数量也在增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热门专业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人们都认为只有进入热门专业进行学习,毕业后才可以找到相对比较好的工作。报考专业出现了冷热门的现象。学校的院系设置不能够与社会的市场经济的需要相吻合,这样就会使得高校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相脱节。此外,高校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面比较窄,这样就使得再找相关专业工作的时候就不是特别的与自己专业对口。这些同样也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其次,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也影响着就业问题。在我国许多的普通高校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选择的一些例子或者是应用的一些学习软件都是比较过去式的。这样学生就一直在学习旧的东西,由于教材与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创造,使得我们对于新的知识不能及时吸收,就很容易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被淘汰掉。所以课程内容也慢慢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3学生的个人因素
首先,高等大学生对就业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待高等学校的教育越来越平民化。社会就业形势千变万化,一些事业单位对所需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等要求逐渐增高,各个职位都相继出现了竞争上岗的现象。这使得当代大学生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但是相当多的大学生不能够对自己有很好的定位,不能够意识到上完大学就有好工作的这种观念已经不复存在。造成对工作的薪资待遇方面有太高的期望值,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偏差,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有很大出入。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因为薪资问题失去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在高校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挫折。这就需要充分地心理经验来面对与处理这些问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长期调查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选择的专业缺乏一定的了解,同样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因此,不充分的心理准备也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
2 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分析
2.1创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调控能力。能够快速的建立与完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相关政策。能够宏观上调控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合理分配,避免冷热门现象的再次出现。所以国家應该在某些冷门专业推出一些政策促使与激励大学生的选择;其次,国家应促进产业的调整。争取做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大学生。使高校大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最后,相关的法律或者是制度都应该有进一步的制备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就业方面的一些问题应该都有解决的办法,为毕业生就业在经济方面、待遇方面都得到保障。
2.2普通高校需要完善专业设置,规范就业指导
要调整相关的专业结构。普通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不能与社会脱节,应该做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学校里就应该以这个为培养的方向。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健全与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进行规范。在学校里可以开设一些就业规划的课程或者是大型演讲,学术交流活动。让高校大学生在专业方面,就业方面有更充分的指导。
2.3高校大学生加强自身的主观意识
首先,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竞争意识。在毕业后面临的最大的竞争问题就是就业。更深入的了解现在的就业制度,明白理解优胜劣汰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大规律,在竞争中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能力才能提高。
其次,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也就是创新能力。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产业价值,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最后,善于培养自己的兴趣,拥有自己的特色。高校大学生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多方面的发展。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邦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7(1):56-58.
[2] 林飞.郭亮.李晓东.公务员报考热与大学生就业难[J].怀化学院院报,2011,3(2):101-103.
【关键字】高校大学生;就业因素;措施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普通高校的招生扩招政策,招生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由于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这样就造成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变大,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率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我国教育部相关资料的统计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在2009年的招生人数为639.49万,相比2008年增加了31.83万,相比2007年增加了73.57万。由此可见,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为递增的趋势。通过相关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1 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1.1社会因素
首先,作为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就业服务体系,这两点直接影响着高等大学生的就业。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发展与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样也就使得高等学校在扩招与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同样存在的问题是很多高等学校没有自己办学的权利,在招收学生和制定一系列的学习计划、训练方法上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就造成了培养出来的高校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选择自己的就业,从而进一步导致了高校不能发挥自己市场作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是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个很主要的因素。
其次,我国的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弊端。原来的“包分配”、“统包统分”的政策逐渐被现如今的自主就业来代替,但是由于原来的政策在人们心中影响太深,还没有完全消除人们那种一次就业就能一辈子不变的想法。尽管我国目前在不断的增加改革高等教育的进程以及对人事制度的变化,但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问题还有影响着应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2学校因素
首先,一些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不是特别匹配。我国的高等学校自从实现扩招政策以来,高等学校的办校规模逐渐变大。尤其是专业与院系的数量也在增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热门专业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人们都认为只有进入热门专业进行学习,毕业后才可以找到相对比较好的工作。报考专业出现了冷热门的现象。学校的院系设置不能够与社会的市场经济的需要相吻合,这样就会使得高校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相脱节。此外,高校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面比较窄,这样就使得再找相关专业工作的时候就不是特别的与自己专业对口。这些同样也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其次,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也影响着就业问题。在我国许多的普通高校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选择的一些例子或者是应用的一些学习软件都是比较过去式的。这样学生就一直在学习旧的东西,由于教材与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创造,使得我们对于新的知识不能及时吸收,就很容易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被淘汰掉。所以课程内容也慢慢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3学生的个人因素
首先,高等大学生对就业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待高等学校的教育越来越平民化。社会就业形势千变万化,一些事业单位对所需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等要求逐渐增高,各个职位都相继出现了竞争上岗的现象。这使得当代大学生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但是相当多的大学生不能够对自己有很好的定位,不能够意识到上完大学就有好工作的这种观念已经不复存在。造成对工作的薪资待遇方面有太高的期望值,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偏差,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有很大出入。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因为薪资问题失去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在高校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挫折。这就需要充分地心理经验来面对与处理这些问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长期调查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选择的专业缺乏一定的了解,同样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因此,不充分的心理准备也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
2 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分析
2.1创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调控能力。能够快速的建立与完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相关政策。能够宏观上调控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合理分配,避免冷热门现象的再次出现。所以国家應该在某些冷门专业推出一些政策促使与激励大学生的选择;其次,国家应促进产业的调整。争取做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增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提供给大学生。使高校大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最后,相关的法律或者是制度都应该有进一步的制备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就业方面的一些问题应该都有解决的办法,为毕业生就业在经济方面、待遇方面都得到保障。
2.2普通高校需要完善专业设置,规范就业指导
要调整相关的专业结构。普通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不能与社会脱节,应该做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学校里就应该以这个为培养的方向。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健全与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进行规范。在学校里可以开设一些就业规划的课程或者是大型演讲,学术交流活动。让高校大学生在专业方面,就业方面有更充分的指导。
2.3高校大学生加强自身的主观意识
首先,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竞争意识。在毕业后面临的最大的竞争问题就是就业。更深入的了解现在的就业制度,明白理解优胜劣汰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大规律,在竞争中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能力才能提高。
其次,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也就是创新能力。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产业价值,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最后,善于培养自己的兴趣,拥有自己的特色。高校大学生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多方面的发展。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邦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7(1):56-58.
[2] 林飞.郭亮.李晓东.公务员报考热与大学生就业难[J].怀化学院院报,2011,3(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