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面向个体的教育》等多本著作,对北京十一学校的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客观地说,十一学校的确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国内也有很多条件优于十一学校的学校,为什么十一学校走出了一条回归教育真谛,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学校转型之路呢?擅长课改报道的资深记者李建平深入十一学校,亲历各种改革事件,用教育记者的专业视角,写出的长篇纪实性教育专著《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对十一学校的这场变革进行了全景式解读。
文化管理尽显魅力。很多人都熟悉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客观地说,十一学校能走到今天,这与李希贵校长的卓越领导才能是密不可分的。李希贵校长是一个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著名教育改革家,担任十一学校校长之前,担任过多年校长,并且有地级市教育局长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的经历。这样的一个有名望的校长,进入十一学校以后,是怎样步步实现自己的设想的呢?
他首先做的,就是通过各种会议,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改革的意义,明确改革的目标,建立共同的愿景,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十一学校非常强调教师观念的转变,注重观念的更新。在十一学校的哲学里,只有有了新观念,才有可能有新行为。
比如,十一学校真正确立了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追求。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时候,他们倡导从面向森林到每一棵树,也就是学校和教师要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有为尽享幸福。一线教师是落实各项教改的决定性力量,没有教师的支持和行动,任何改革都是不接地气的。十一学校深谙这一点,他们把改革交到了教师手上。诚如李希贵校长所言:“改革只能在教师身上发生,只能在课堂上发生,绝对不会在学校层面发生。”
十一学校充分放权,赋予不同层面的教师相应的职责,让教师成为了改革的主力军。在外人看来,十一学校的老师们工作量很大,非常辛苦。但是,十一学校的老师们都有着强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的动力,他们忙且快乐着。由于该校全面实施走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每一位学科老师都要承担学科教学和德育的任务,把德育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教师职责的理性回归,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立德树人的积极力量。
与当下教师全体整体职业倦怠现象较为突出相比,十一学校的教师往往沒有职业倦怠,他们拥有的是职业幸福。或许,正是他们的积极有为,让他们更好地提升了自我效能感,也有了更加明确的使命感,因此能更好地享受职业幸福。
学生自由尽生动力。“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这是十一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是是十一教改的落脚点和根本宗旨。“自由”是贯串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学生有申请自修教室的自由,有选课的自由,有自己安排小学期的自由,有选择游学活动的自由。其实,自由的另一端是责任,学生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让学生拥有“课堂是我的,课程是我选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的责任感。
当然,学校为了学生的自由是做了大量准备的。学校开设的枣林村书院就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的。比如为某个同学安排马术训练,引进高等数学课程给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系统开课等等。这样的多元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来全面认识自己。
十一学校的改革还在路上,我们每一位教育人也要有在路上的心态,不断提升观念的水位,切实提高自身的素养,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文化管理尽显魅力。很多人都熟悉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客观地说,十一学校能走到今天,这与李希贵校长的卓越领导才能是密不可分的。李希贵校长是一个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著名教育改革家,担任十一学校校长之前,担任过多年校长,并且有地级市教育局长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的经历。这样的一个有名望的校长,进入十一学校以后,是怎样步步实现自己的设想的呢?
他首先做的,就是通过各种会议,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改革的意义,明确改革的目标,建立共同的愿景,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十一学校非常强调教师观念的转变,注重观念的更新。在十一学校的哲学里,只有有了新观念,才有可能有新行为。
比如,十一学校真正确立了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追求。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时候,他们倡导从面向森林到每一棵树,也就是学校和教师要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有为尽享幸福。一线教师是落实各项教改的决定性力量,没有教师的支持和行动,任何改革都是不接地气的。十一学校深谙这一点,他们把改革交到了教师手上。诚如李希贵校长所言:“改革只能在教师身上发生,只能在课堂上发生,绝对不会在学校层面发生。”
十一学校充分放权,赋予不同层面的教师相应的职责,让教师成为了改革的主力军。在外人看来,十一学校的老师们工作量很大,非常辛苦。但是,十一学校的老师们都有着强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的动力,他们忙且快乐着。由于该校全面实施走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每一位学科老师都要承担学科教学和德育的任务,把德育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教师职责的理性回归,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立德树人的积极力量。
与当下教师全体整体职业倦怠现象较为突出相比,十一学校的教师往往沒有职业倦怠,他们拥有的是职业幸福。或许,正是他们的积极有为,让他们更好地提升了自我效能感,也有了更加明确的使命感,因此能更好地享受职业幸福。
学生自由尽生动力。“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这是十一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是是十一教改的落脚点和根本宗旨。“自由”是贯串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学生有申请自修教室的自由,有选课的自由,有自己安排小学期的自由,有选择游学活动的自由。其实,自由的另一端是责任,学生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让学生拥有“课堂是我的,课程是我选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的责任感。
当然,学校为了学生的自由是做了大量准备的。学校开设的枣林村书院就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择的。比如为某个同学安排马术训练,引进高等数学课程给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系统开课等等。这样的多元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来全面认识自己。
十一学校的改革还在路上,我们每一位教育人也要有在路上的心态,不断提升观念的水位,切实提高自身的素养,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