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创新人才的培养固然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又离不开课堂、教育系统、社会环境三个“圈层”的密切配合。
课堂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思考的是,人类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以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为目的,如果课堂不能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仅靠课堂一己之力,无法形成鼓励创新、倡导质疑的教育环境,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支撑。这种支撑离不开一支协同作战的教育团队,在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上,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不仅要达成共识,而且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这种支撑离不开教育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学校管理、教育政策制定等形成了一个木桶,任何一个环节的短缺都会减少木桶的盛水量,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支撑离不开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小学、中学、大学的有机衔接,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以及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系统内的各个主体、环节、阶段之间通力合作、整体协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如果家长能尊重孩子的选择,更加关注和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如果社会舆论能多一点对“怪才”和“偏才”的宽容,少一点对“全才”的苛求;如果社会氛围能更加开放包容、科学民主,形成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文化,我们的社会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有“内圈层”的课堂教学做基点,又要有“中圈层”的整个教育系统做支撑,还要有“外圈层”的社会环境做保障。
责任编辑/闫益佳
课堂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思考的是,人类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以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为目的,如果课堂不能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仅靠课堂一己之力,无法形成鼓励创新、倡导质疑的教育环境,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支撑。这种支撑离不开一支协同作战的教育团队,在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上,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不仅要达成共识,而且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这种支撑离不开教育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学校管理、教育政策制定等形成了一个木桶,任何一个环节的短缺都会减少木桶的盛水量,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支撑离不开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和协调,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小学、中学、大学的有机衔接,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以及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系统内的各个主体、环节、阶段之间通力合作、整体协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如果家长能尊重孩子的选择,更加关注和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如果社会舆论能多一点对“怪才”和“偏才”的宽容,少一点对“全才”的苛求;如果社会氛围能更加开放包容、科学民主,形成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文化,我们的社会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有“内圈层”的课堂教学做基点,又要有“中圈层”的整个教育系统做支撑,还要有“外圈层”的社会环境做保障。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