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s85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1世纪,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的最大化与最优化。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体运用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个性 渗透
  
  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更给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便捷、开放和交互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最佳组合,实现了教学的最大化与最优化。“课程整合”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全面高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以实现课程目标,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手段做不到的事。笔者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张扬教师个性提供了多彩的舞台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在同一段时间内,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量是不同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以上数据说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受的效率。因此,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历史中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近些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及纪录片也不断出现,如《三国演义》、《长征》、《开国大典》等。大量的图文素材使得历史科与信息技术的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随时从网络上充实自己的个人素材库,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单纯使用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实现备课的“数字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构思,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历史教学中死板、枯燥的特点,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感共鸣,使许多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网络支持下的学科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化,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师生之间、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得到无限延伸,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得到尽情的张扬。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历史教学中的现代建构意义下的信息技术运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氛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连通网络、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轨。这种学习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
  在教学中,我注意营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经常让学生走上课堂,利用自己上网查阅的素材制成幻灯片,讲出自己的感受。其中,滕飞翔同学的《警钟长鸣》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展示自己的课件的同时,还节选了《圆明园》影片中的三个片断,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随着历史学科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学科信息化平台的创设,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答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的学习模式,受到广大求知者的欢迎。这种模式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未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信息素质的养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知道怎样、从哪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通过网络迅速实现知识的选择、归纳、拓展、凝炼,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形象,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不足的后顾之忧和某些教材知识的遗漏,从而实现学生历史学习的“个性化”。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平台
  
  我们知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近现代史上,我们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抗洪精神等,这就是我们的民族魂。
  历史课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在知识传授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植根在学生的心里,使得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民族精神渗入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随着新课改的理念逐步进入到我们的历史课堂中,溶入到我们的教学思想中,落实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好了,我们的历史教学就会显示出更鲜亮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摘要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门学科,它的重要性可以与数理化并驾齐驱,就连一向不重视文化课的中职学校近年来也开设了英语这门课程,可当中存在的问题却比中学学校复杂得多,最明显的是师资上的薄弱、教材的过时、学生的素质、学业校的不重视等因素,都造成了英语这门文化课远远比不上其他的专业课,若不解决这些问题,要使中职校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 师资 教材 学生素质 解决方法    
期刊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课型,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四个阶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    每上一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理解较难的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在实验教学中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    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训练。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
期刊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化学实验就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最好的课堂之一,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化学实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
期刊
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近年高考的热点。要想在高考中赢得实验高分,必须吃透此实验的原理:教材中为什么选择了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外接法?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电流表内接法吗?什么情况选择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外接法?什么情况采用如图2所示的电流表内接法?这个问题也确实把我困惑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采用常规思路去探索,不仅运算非常复杂,而且说理不清。与同事交流,也有类似的困惑。    注:“本文中所涉及
期刊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研究发现: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鉴赏力和高超能力,最主要的是得益于“从名师那里学到的一种发现科学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不是“从名师那里学到多少实际知识”。可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而物理学是一门具有方法论的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应该重物理过程、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领会感悟其中的方法,从而活化学生的思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
期刊
在生物课堂上,学生笔记普遍存在两种问题:一是部分学生从不记笔记;二是部分学生因为记笔记而缺乏思考,听课质量不好,考试成绩平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笔记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理解不到位、不准确、定位错误所致。那么,笔记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呢?    一、主要作用    1、记笔记能帮助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目的和要求,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因为:教师讲授的知识。其中一些是经
期刊
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很早就有记载,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  在对电现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首推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他在文章中说:“随便用一种金属制成一个指示器……在这个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个轻轻
期刊
近年来,中考试题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中考试卷中开放题的设置,便是这一转变的突出表现和有力左证。可以说开放题作为中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对中学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且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本文试图对政治课中开放题的教学功能作一些简单的探索。    一、促使教师观念转变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着眼于学会选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