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道德建设就是更好地发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德育的核心,要树立小学生的法治与德治的意识,在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的同时,做好课堂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将针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提出四方面策略,希望对我国教学改革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材;法治教育;作业模式
一、理清教材与教学关系
1.整体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整理与表达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方法的理论集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基础教学,也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活动的组织、版式的呈现等。教师把握好教材可以增加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如果割裂了教材与教学的联系,教学也会变得呆板,缺乏灵动性,教学方式也会变得机械,没有整体感。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学习、获得教材内容而存在的,不能进行主观的分离。
2.引领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课程教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引领意义。该教材不但可以提供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丰富、准确、有效的教学资料,还可以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引领、暗示与传达。首先,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教学的理论支撑,引领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在规划之初就依照课标进行了有序的编排设计。其次,道德与法治教材可以传达出教学所需要的观念。不同的教材所反映的教学观也不同,例如,知识型教材一般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智慧型教材以探索发展为主,实践型教材以提升实践能力为主。最后,道德与法治教材可以指引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有教学方法为依托。认真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把握教材的引领性,便可以制定出更科学的教学策略[1]。
3.德育性
德育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德育性教育的比例逐渐被提高,加强对教材德育性的认识也是提高教学智育能力的一种手段。现阶段,还有很多小学课堂对德育教学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教材与教学德育性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特别是针对小学生,如果没有教学的引导,学生对德育的认识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教材可以为教学提供德育性的指导,却也要依照教学来实现传达的目的。所以在当今的教学课堂中,特别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尤其要注重教材与教学的德育性练习。
二、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1.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学。一般情况下,选择典型的实例剖析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适合每个地区、学校、班级以及每一个学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教学目标的精细化。例如,三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材中《我们生活的地方》一课,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环境以及认识程度都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有不同的侧重。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方式是要不断发展进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學生的态度以及表现,适时地做出教学方面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一味的价值灌输转向有层次、有深度的价值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创造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道德学习的情境。在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科学的指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辅助。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假期有收获》一课中,某教师利用谈话讨论的情境设定,为学生先进行了模拟,通过《小强的暑假快乐吗》的故事引入,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究打开了渠道,然后引导学生们讨论分析[2]。
3.注重与校内德育活动的融合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注意教学与校内德育活动的融合。每个小学校园都有不定期的德育活动,教师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多引入校内活动的实例。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教材的开发性,带领学生们开展校内的德育活动。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校园真美丽》一课的教授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升国旗、“六一”晚会等校园活动,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校园魅力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学校德育活动的整合,把校园活动融入教学之中,实现二者的和谐互动,为传统的课堂添一分活力。
4.加强课程与法治教育的融合
(1)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课程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程度,就要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同时,加强课程内容与家庭、社会以及其他科目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大环境中树立自身的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培养其公正、民主的意识。此外,教师教学还要加强与学生自身生活状况的联系,法治源于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案例,是提高学生法治认识程度的关键。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进行讨论以及是非的明辨,再进行交通法等相关知识的教学[3]。
(2)注意情境创设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课程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程度,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进行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情境的代入感,让法律法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要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存在的必要性。教师还要学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为了丰富情境设定的画面感,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法治学习的兴趣。法治内容相对枯燥,如果没有新教学形式的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一课中,在进行法治的渗透时,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视频的形式来让学生们认识到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5.加强课程与安全教育的融合
做好课堂与安全教育的融合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融合程度的提高,首先,和法治教育一样,教师要做好新媒体的教学辅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例的演示,增强安全教育的说服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加强师生的互动,道德与法治与其他科目不同,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而安全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反应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所以互动教学非常重要。最后,教师要进行安全问题场景的模拟,这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需要,更是考验学生反应能力的要求。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出行的学问》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设定相关情境,进行交通岗的模拟,一人扮演交警,多人扮演路人,一人负责调整红绿灯,让学生们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师在旁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作业模式的优化设计
1.理论性作业的布置
道德與法治课程具有特殊性,在布置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创新。在进行理论性作业的布置时,要摒弃以往的背诵、抄写模式,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收集、欣赏、整理的作业形式,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引用,在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的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讲解的内容,还可以布置一些相关名言、诗歌、故事的收集。例如,在“孝敬父母”的教学中,就可以留一些古代或是现代社会中孝敬父母的案例收集作业,提高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影响。优化理论性作业的布置,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强化。
2.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通常会有自己的客观认识基础,简单的知识系统也会有所建设。对于这些方面,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应的实践性的作业。例如,在《家人的爱》一课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表达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开展陪妈妈买菜、为妈妈唱歌、帮爸爸洗脚等活动,让学生在付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春游,通过对大自然的感受,来体会道德与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在春游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收集垃圾并进行指定的放置,教导学生们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讲述历史故事,教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和平生活的重要性。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布置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3.活动性作业的布置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活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和自身生活的关系,并强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黑板报大赛。学生分别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知识,在黑板上进行板报的绘制书写,也可以多个活动同时开展,让学生们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得到升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活动性作业的布置对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道德与法治蕴含于活动之中,也渗透在学生参与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参与活动性作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积累教学经验,注意反思
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持续与发展,教师就必须学会不断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方法,认识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学习先进的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确保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持续高效。反思不但可以检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且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内心需求、学习导向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团圆圆圆过中秋》一课中,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课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在认识到教学问题的同时,了解到学生们对团圆的渴望程度,进而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方便之后的针对性教学的开展。
五、结语
总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有利于传统课堂教学体系的优化,有利于小学教育的全面化,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相关科目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未来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也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 悦,张新颜.以“我”为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8):12-14.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49,51.
[3]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材;法治教育;作业模式
一、理清教材与教学关系
1.整体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整理与表达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方法的理论集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基础教学,也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活动的组织、版式的呈现等。教师把握好教材可以增加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如果割裂了教材与教学的联系,教学也会变得呆板,缺乏灵动性,教学方式也会变得机械,没有整体感。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学习、获得教材内容而存在的,不能进行主观的分离。
2.引领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课程教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引领意义。该教材不但可以提供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丰富、准确、有效的教学资料,还可以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引领、暗示与传达。首先,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教学的理论支撑,引领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在规划之初就依照课标进行了有序的编排设计。其次,道德与法治教材可以传达出教学所需要的观念。不同的教材所反映的教学观也不同,例如,知识型教材一般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智慧型教材以探索发展为主,实践型教材以提升实践能力为主。最后,道德与法治教材可以指引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有教学方法为依托。认真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把握教材的引领性,便可以制定出更科学的教学策略[1]。
3.德育性
德育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德育性教育的比例逐渐被提高,加强对教材德育性的认识也是提高教学智育能力的一种手段。现阶段,还有很多小学课堂对德育教学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教材与教学德育性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特别是针对小学生,如果没有教学的引导,学生对德育的认识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教材可以为教学提供德育性的指导,却也要依照教学来实现传达的目的。所以在当今的教学课堂中,特别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尤其要注重教材与教学的德育性练习。
二、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1.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学。一般情况下,选择典型的实例剖析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适合每个地区、学校、班级以及每一个学生的。所以教师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教学目标的精细化。例如,三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材中《我们生活的地方》一课,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环境以及认识程度都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有不同的侧重。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方式是要不断发展进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學生的态度以及表现,适时地做出教学方面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一味的价值灌输转向有层次、有深度的价值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创造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道德学习的情境。在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科学的指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辅助。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假期有收获》一课中,某教师利用谈话讨论的情境设定,为学生先进行了模拟,通过《小强的暑假快乐吗》的故事引入,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究打开了渠道,然后引导学生们讨论分析[2]。
3.注重与校内德育活动的融合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注意教学与校内德育活动的融合。每个小学校园都有不定期的德育活动,教师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多引入校内活动的实例。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教材的开发性,带领学生们开展校内的德育活动。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校园真美丽》一课的教授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升国旗、“六一”晚会等校园活动,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校园魅力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学校德育活动的整合,把校园活动融入教学之中,实现二者的和谐互动,为传统的课堂添一分活力。
4.加强课程与法治教育的融合
(1)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课程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程度,就要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同时,加强课程内容与家庭、社会以及其他科目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大环境中树立自身的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培养其公正、民主的意识。此外,教师教学还要加强与学生自身生活状况的联系,法治源于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案例,是提高学生法治认识程度的关键。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进行讨论以及是非的明辨,再进行交通法等相关知识的教学[3]。
(2)注意情境创设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课程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程度,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进行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情境的代入感,让法律法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要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存在的必要性。教师还要学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为了丰富情境设定的画面感,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法治学习的兴趣。法治内容相对枯燥,如果没有新教学形式的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一课中,在进行法治的渗透时,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视频的形式来让学生们认识到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5.加强课程与安全教育的融合
做好课堂与安全教育的融合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融合程度的提高,首先,和法治教育一样,教师要做好新媒体的教学辅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例的演示,增强安全教育的说服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加强师生的互动,道德与法治与其他科目不同,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而安全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反应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所以互动教学非常重要。最后,教师要进行安全问题场景的模拟,这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需要,更是考验学生反应能力的要求。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出行的学问》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设定相关情境,进行交通岗的模拟,一人扮演交警,多人扮演路人,一人负责调整红绿灯,让学生们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师在旁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作业模式的优化设计
1.理论性作业的布置
道德與法治课程具有特殊性,在布置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创新。在进行理论性作业的布置时,要摒弃以往的背诵、抄写模式,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收集、欣赏、整理的作业形式,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引用,在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的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讲解的内容,还可以布置一些相关名言、诗歌、故事的收集。例如,在“孝敬父母”的教学中,就可以留一些古代或是现代社会中孝敬父母的案例收集作业,提高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影响。优化理论性作业的布置,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强化。
2.实践性作业的布置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通常会有自己的客观认识基础,简单的知识系统也会有所建设。对于这些方面,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应的实践性的作业。例如,在《家人的爱》一课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表达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开展陪妈妈买菜、为妈妈唱歌、帮爸爸洗脚等活动,让学生在付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春游,通过对大自然的感受,来体会道德与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在春游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收集垃圾并进行指定的放置,教导学生们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讲述历史故事,教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和平生活的重要性。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布置是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3.活动性作业的布置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活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和自身生活的关系,并强化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黑板报大赛。学生分别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知识,在黑板上进行板报的绘制书写,也可以多个活动同时开展,让学生们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得到升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活动性作业的布置对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道德与法治蕴含于活动之中,也渗透在学生参与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参与活动性作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积累教学经验,注意反思
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持续与发展,教师就必须学会不断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方法,认识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学习先进的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确保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持续高效。反思不但可以检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且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内心需求、学习导向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团圆圆圆过中秋》一课中,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课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在认识到教学问题的同时,了解到学生们对团圆的渴望程度,进而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方便之后的针对性教学的开展。
五、结语
总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有利于传统课堂教学体系的优化,有利于小学教育的全面化,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相关科目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未来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也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 悦,张新颜.以“我”为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学德育,2017(8):12-14.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49,51.
[3]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