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提高自己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善于学习、自主创新的阅读能力。现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抓关键词句为根
  
  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字词句解读,不是逐字逐句地讲解,而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如果在教学中没有抓住关键词句,那教学就会显得浮泛、架空。但抓关键词句细致品析,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有所为又有所不为,有所教又有所不教。
  关键词句就是在文中能够反映课文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的重要词句。抓住关键词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可以快速、准确读懂课文,在阅读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杠杆作用。不同的文体重点的词句有所不同:记叙文中写人、记事的文章,重点的词句应该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等,在学习此类文章时,就可以抓住这些重要词句揣摩人物的形象,感悟所说明的道理,写景写物的文章重点词句应该是能体现景、物特点的语段。通过这些词句的理解,学生就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并从作者所歌颂的这些特点中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说理性的文章通常在文章开头直接提出观点,然后用事实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因而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关键词句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明白作者的观点的:
  (1)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水滴为什么能滴穿石头?
  (2)在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填空:虽然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3)出示反问句: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学生讨论、交流这句反问句的意思。并试着把它改为陈述句。
  (4)齐读:如果我们像滴水穿石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5)小结: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这个奇特的自然现象说起,提出观点:“只要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做什么事情都能获得成功。”
  上面的案例片段中,引导学生填空、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的理解来读懂全文的第一段。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者在文章开头表达的观点:只要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二、抓重点段落为本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不同的段落组成,每段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如首段可起到总领全文、点明题旨、引起下文等作用,中间段则可起到承上启下、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等作用,结尾段通常有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升华主旨等作用。对于一篇文章从整体来说,每个段落又都是部分,对于这些部分来说,它们之中又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
  抓重点段落的解读是阅读的重要方法。重点段落的解读就是沿着作者的思路去理清段落内部的层次,了解其逻辑关系,了解其在文中的地位,以明白文章的主旨。通过重点段落的训练,要让学生知道,,阅读文章要注意重点段中每句话的意思,关注它们之间的顺序,思考前言后语的联系。重点段落的精读,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去领悟、掌握学习方法。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是这样教学的: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大家最敬佩李时珍的什么?
  (3)请同学们读一读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的小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几志,至死不怕难。
  (4)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爱迪生的事例:同学们最敬佩爱迪生的什么?
  (5)教师补充介绍爱迪生发明灯丝的故事内容。
  (6)引导学生交流学习齐自石的事例:说说你最敬佩齐白石的什么。
  (7)学生欣赏齐白石著名的水墨画:《鸡冠花》、《虾》、《柳岸双牛图》、《秋实图》,感受齐白石精湛的技艺。
  (8)学生交流:说说还有哪些人也具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9)解读关键句: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问:同学们,这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这一块块顽石又指什么?你能结合上文中的三个例子具体说说吗?这反问句突出强调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小结: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一块块顽石是指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困苦。这个反问句突出强调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滴水穿石的精神。
  学生齐读这句中心句。
  (10)学生讨论、交流:这段内容为什么选取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样三位名人来说明“成就事业的人靠的都是滴水穿石的精神”这个道理呢?
  小结:作者选取了古今中外三个不同层面的典型人物从不同侧面来说明事理,这样更具教育意义,使读者觉得更可信。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该重点段的学习,理清了内在的层次,明白了写作方法,掌握了读、思、议的学习方法,并能用此方法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抓重点段落的学习,不仅是阅读全文的需要,更是掌握学法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需要。
  
  三、悟整体思路。明写作技巧
  
  积段成篇,只有建立文章“篇”的观念。才能从整体上认识、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主旨和特点,才能有更多的阅读收获,因为“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倾国宜通体,谁肯独赏眉’”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是“通体”的美,整体的美,如果只是眉毛美丽,谁愿意去欣赏她呢?所以解读文章在对字词句、段落解读之后还必须对整篇文章欣赏解读,只有经由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认识过程,才能较为准确地全面地理解课文。一篇文章分义旨(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中心意思、和文旨(文章形式方面如文章结构、表现方法、语言运用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由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写作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提升阅读的自主学习能力。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它是小学全册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篇说理文,因而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明白说理文的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每段内容之前的引导设疑及学完每段后的讨论、小结,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体会说理文的文体特点。
  
  初读课文时——   (1)导人设疑:同学们,画面上的这块状如卧兔的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知道这个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吗?它带给我们人类的启示又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
  (2)初读设疑:这篇文章由滴水穿石的现象说起,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这个事理。那么,这篇文章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它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的呢?
  
  细读全文时——
  (1)学习重要段前的设疑: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由滴水穿石这个奇特的自然现象说起,提出观点:“只要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做什么事情都能获得成功。”作者又是如何阐述这个观点的呢?
  (2)学习重点段后的讨论:第三自然段为什么选取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样三位名人来说明“成就事业的人靠的都是滴水穿石的精神”这个事理呢?大家交流交流。
  (3)学习重点段后的小结:作者选取了古今中外三个不同层面的典型人物从不同侧面来说明事理,这样更具教育意义,使读者觉得更可信。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后的小结:第四自然段用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例子从反面说明: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
  (5)学习第五自然段后的小结:文章的最后一段再次明确地告诉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实现美好理想的必要条件。
  (6)全文小结:这篇课文结构清晰。说理清楚。文章一开头由“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接下来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和雨水不能将石块滴穿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这一观点,最后要我们铭记: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必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道理。
  叶圣陶先生这样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达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任何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形成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习得而成的。我们需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教会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离不开“读”的实践。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读整篇的课文,每一次读都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教师要善于在一次又一次读的训练中引导学生自主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教会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它是一个航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它是一扇门窗,开启我们思考的空间:它是一个期待,呼唤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实践的成功。
其他文献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路明课题组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刘河生课题组合作,利用研制的3.0T磁共振兼容的脑起搏器,报道了帕金森病患者在长期脑起搏器刺激下的功能磁共振影像分析结果。相关成果发表于Annals of Neurology。脑起搏器可以直接调控大脑不同的功能网络,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发现了响应丘脑底核电刺激的两条包含小脑的神经
11月2日,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乌鲁木齐揭牌。学校首批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车辆等6个高职专业,填补了新疆高职教育在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方面的空白。
“世界名作剧场”是“日本Animation”动画制作公司自1975年起推出的一系列根据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动画片。此外,“NHK”电视台也十分热衷于名著类动画的制作,其风格和前者相似,创作水准也与之不相伯仲,再加上两个团队经常合作(如1979年的《风之少女艾米莉》,改编自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故许多观众常将二者视为一体。“世界名作剧场”题材丰富,涵盖了从古至今欧美、亚
有幸欣赏了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的《交换律》一课,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在巩固应用阶段,教师出题:68×32,让学生先计算再验算。学生计算、汇报后,教师补充了一个问题:有谁的计算结果是1798,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讨论片刻后,发言:  生:我是从尾数看出来的,8×2=16,尾数是6,而结果的尾数却是8,明显不对。  生:我把68估作60,把32估作30,60×30=1800,把因数估小了
在有限而宝贵的40分钟课堂内,教师如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才能用最少的言语使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清楚合作学习的步骤、方法与要求?如何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怎样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与提升多种必要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我和同事经过五年的尝试,发现制订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导学单”,引领各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结合合作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合作方式、习惯,让学生成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分别从“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慈爱的父亲”“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席”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全面地展现了毛主席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此类“红色经典课文”文本内涵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感人至深。但常因人文性较强,离学生的生活又太过遥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有些教师将此类课上
著名特级教师陈建先上课幽默风趣,挥洒自如,收放得当,疏密有致,语言文字训练精当,师生对话艺术高超,智慧闪烁,大气圆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老师对话艺术清新、本色、简约、自然,课堂教学对话独树一帜,充满智慧,熠熠生辉。陈老师对话艺术的高超在于教师导得巧妙,学生说得自在;教师轻松点拨,学生说得精彩;教师适度示弱,学生显得强势;教师悠闲淡定,学生滔滔不绝;教师四两拨千斤,学生辩论显智慧。  一、灵
著名的语言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生长不仅需要语言素材的储备,同时也需要内在思维能力的支撑。统编本低年级素材就十分关注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将复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彰显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奠基。  一、强化理解积累,夯实复述基础  什么是复述?复述就是将课文中描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因
一年间,OpenStack基金会成员从4万增长到8万,几近翻倍。而一年以前,那4万成员的数量,用了6年时间。人们常用“七年之痒”来形容婚姻中出现的疲态,而从OpenStack问世至今的7年来,这项开源技术和它的众多拥趸们依然处于“情感上升期”,OpenStack正在逐渐变成一种使用规则。  来自OpenStack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OpenStack已经在超过78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中使用,管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屡次提出,阅读教学无须求甚解。他认为求甚解,超越了儿童的认知与思维程度,偏离了语文学习与教学的规律。贾志敏先生也指出:“许多教师唯恐学生不懂不会,舍本求末,繁琐分析,把课文讲‘肿’,将学生问累。到头来,学生依旧不会读,不会写。”对此,笔者深以为然。在“应试”与“纯工具”桎梏的影响下,理性认知排挤了感性体验,丰富的“语文”简化成了“技艺之学”。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性与生命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