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l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应该说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同学们对生物学科还不够重视。所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是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
  1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很喜欢某一门课,不但在课上专心听讲,而且课后自己会积极的看书、做题、问老师,甚至会主动的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相反,同样是这个学生,他可能对其他科一点都不喜欢,看到老师,看到课本就头晕。这就是兴趣问题,可见兴趣对一个学生有多重要!对什么感兴趣,自然就想将它了解的更清楚,了解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实际,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很多学生是很迷茫的,他们甚至想问——整天学,除了要考试还有什么用?他们学到的东西很局限于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不起来,于是很容易失去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候,要查阅资料,掌握生物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生物学研究展望和应用。如:细胞的组织培养技术,基因移植生产胰岛素,克隆技术研究,根瘤菌固氮基因研究,人类基因定位的大型工程。同时,收集古今中外著名生物学者的故事、生平、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等等。例如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时,要收集孟德尔这些方面的资料,在学习《生物进化论》时,要收集达尔文这些方面的资料。在课上将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材料的感染、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意义。
  其次,要善于鼓励学生,给学生予肯定。有这样一个故事:课上老师出了四道题目,叫一学生到黑板上去做,做完之后老师问:“他做对了没有,同学们?”“最后一题错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老师不高兴的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说前三题都做对了,而偏要说最后一题做错了呢?”同一个意思,却有不同的效果。很多学生是缺乏自信的,他们甚至有问题都不敢问老师,他们心里总是顾虑这顾虑那,我们应该主动帮助学生,给学生希望。自信是学生学习上的一大动力,给学生多一点肯定,多一点鼓励,学生学习兴趣自然会更浓。
  再次,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生物学科,认识到生物学科给予人类、给予社会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开展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习植物的向光性,果树的嫁接时,可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诱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生物的兴趣和欲望。
  2 指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主动学习基础之上的,是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自觉的研究,老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有的老师高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将课本知识按自己的理解、认识支离破碎的划分成几块,在课堂上重三遍四地强加给同学们,这样收获是很小的。不可否认老师讲的东西很精华,但这些精华的东西往往是结论性的,其得来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尽管有时我们并不需要这些过程,但这些过程却让我们学习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还有,老师在讲课时所设置的问题,很多都是煞费苦心、精心设计的,但并不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缺乏一种需要马上解决的强烈的欲望,所以,所谓的带着问题去看书似乎就是应付了事,找到答案就完了,根本不会去深入思考,这样不但看书的效率很低,而且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帮助。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这样,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这个生物学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是否准确、完整,有无例外?这个生物学实验怎样设计,运用什么原理?这样设计是否科学、有什么干扰因素?观察结果、生命活动或生理现象如何从本质上作出规律性的解释?等等。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持一种怀疑、不解的态度,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细细的分析研究每一个问题,通过看教科书、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使问题豁然开朗。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是自己发现的,是自己提出来的,是自己确实想知道的,有一种需要马上知道答案的强烈欲望。比如第一次接触到“新陈代谢”,我们可能对其一无所知,心里便产生一种好奇感——新陈代谢是什么呢?科学家在概括这种生命现象时,不可能随意编造出这样一个词语,所以,它一定跟字面意思有一定的关系。从字面上看,“新”可以理解为新的东西,“陈”可以理解为旧的东西,“代谢”可以理解为交替,新的东西和旧的东西交替,在生物体中我们会想到吃进去新的东西,通过消化吸收,然后排出粪便和尿夜;吸进去新鲜空气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是我们最初对新陈代谢的理解。新陈代谢究竟指什么呢?这时一种强烈的欲望迫使我们马上去看书或者查资料,直到弄清楚为止。再如,很多同学分辨不清楚种群与群落,种群与群落有什么区别呢?从字面上来看,种群就是同种生物很多很多个体所形成的群体;群落就是很多很多群在一起所形成的部落,这样看来种群只是群落的一部分。
  3 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学习生物
  生物课本可谓图文并茂,每一节的图可以说是理解课文很好的资源,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图形一起研究,做到言之有物,或者将复杂的冗长的文字语言转换成简单的图形,复习的时候通过在纸上画图便能把生物知识回忆起来,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会学得比较深刻,学到的东西就不易忘记,这是高效学习的好方法。比如在学习《基因表达》这一小节的时候,我们把这一过程放在一个细胞里面来学,我们知道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DNA又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里,基因表达的过程是DNA转录成信使RNA,再由信使RNA通过翻译指导合成蛋白质。从以下示意图可以很明显看出转录的场所,翻译的场所,基因表达的的过程。深入研究该图可以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和记忆。
  4 在观察、实验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又能够培养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或探究性实验的设计,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后各自报告结果、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怀疑,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课下,可带学生在校内参加实践活动,比如认识校园树木,盆栽花草树木,在野外观察水土流失情况啊,等等。通过细致的观察、思考、分析,提出问题或假说,再进行探究性实验。其实,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在“独白型”教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话型”语文教学要想顺利实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学双方彻底转变观念,确立起对话意识,使对话成为自我构建的一种内在需要。笔者在此谈谈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开启兴趣之门,撩拨对话激情  学好语文,兴趣是关键。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心灵之门,激发对话的欲望,撩拨对话的激情。语文对话教学极力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始终坚持将
期刊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收集信息、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等,多种综合能力都得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施,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 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合理计划  深入学生,依据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活动计划,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只有深入了解学生
期刊
【摘 要】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美好心灵的展现。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和待人接物,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并在社会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方算知书达礼,方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举止文明,处世得体”,方可“有礼走遍天下”。这里我们
期刊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课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1 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我们每堂口语交际课上,都要创设一些实践情境,让学生多次讨论和演练。让他们同桌讨论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小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能在生活中减少走弯路,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作贡献。同时生活也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个方面。因此,我认为,把小学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让小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地投入到学习,还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方面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1 温故而知新  有
期刊
通过几年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本人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农村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1 英语单词教学的五个步骤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老的话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当前的教育还有重知识传授,轻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现象。一堂课乃至整个学习阶段,学生只要掌握了知识,考出了高分就行。殊不知,长此以往,学生和老师为了分数而奔命,学生觉得学业太重,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厌学情绪,逃学现象常有发生。有的学习好的同学在学习上一路领先,可在生活中却也有许多不尽
期刊
【摘 要】随着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不断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应随着变化。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方法  1 以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学
期刊
【摘 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引领行动。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注重环境熏陶,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