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探索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tuo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心理状况,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围绕中等阶段学校培养目标,开展语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语文水平,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文课堂教学 经验 探索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人教社编辑傅嘉德教授在谈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以下简称:中职语文)的培养目标时说过:“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认识自我与人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能力 ,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全球意识。这些能力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灵性”,“多学一份语文就多一份灵性”。然而,本人从事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却看到不少的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少了这种“灵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使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一种极为尴尬境地的问题。
   现在是信息网络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但多则或惑,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
  首先,中职生绝大部分是十五、六岁的孩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压力,加上到校后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状况:不想学习、厌学、怕学,以致于一进教室就睡觉;或上网玩游戏,整天生活在摩幻的世界里,想忘掉内心的苦恼寻找暂时的快乐;或谈恋爱,寻找心灵上的慰藉。有的学生由于情感和心理上的挫败,产生了自卑心理,对什么事都不闻不问,得过且过,混得下就混,混不下就走;缺乏严谨的态度,不刻苦,自尊心过强且耐挫力很差。有数据表明:当今在校中职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专家测试显示:中职生中约1/3水平低下,而好的学生仅有10%左右。从客观上说,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为首要任务,而学生对基础课又不够重视,如此状况,给中职教育带来种种困惑,虽然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备课、授课,但学生不愿学,使中职语文课教学陷入教书难,学习也难的“两难”之境地。因此,关注中职生,疏导他们的情感,增强他们学习语文课兴趣,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使命。其次,中职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想杂而乱,是非曲折辨析不清,往往易把正确的和错误的思想观念混淆在一起,纠缠不清。再次,是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加上一直以来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又缺乏循序渐进的严格的训练,语文水平、能力低下。由此上述原因,增加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难度。
  为实现有效的教学,本人认为,要扭转这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被动局面,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均得到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学生,研究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思想去思考,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起来的设计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两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一矛盾处理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起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表扬与激励相结合,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证明: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友善的、和谐的环境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才能调动起来,才能有持久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潜能才尽可能释放出来。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课堂上教师讲课、说话的语气平和亲切且面带微笑,对学生获得成功后的鼓励与肯定,在精神上言语上给予他(她)们的支持与肯定,这里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应顺应学生的内心需要;教师用商量的语句,亲切的微笑,赞许和信任的目光,就会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自豪感,达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目标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法,唤醒学生的思维
   中职语文课教学不能只教在课堂上,而要落实到中职生的心头上。要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一是要创设一个情感的课堂,搭起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情况,努力去认识,悉心去研究学生个性特征,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正如教育家于漪所说的:“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对不同专业、不周班级,灵活运用适合不同专业的、据不同班级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从以就业为主导的理念出发,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特点及时辅导,鼓励学生走出封闭的自我,大胆地与人交往,与书本交流,与教师沟通。在课堂实践上,多创设机会,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语言交流,并通过课堂上的讲与听、读与议,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际活动。例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或复述教师所给的有启迪作用的小故事或语段;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和课文中人物对话进行表演、背诵等模仿性的交际训练。(2)设疑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是个好办法,它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3)顺应中职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诸如:快速摘取课文信息、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竞赛等办法,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
   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培养中职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为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进行大量的模拟练习和实践练习,如:诗文朗诵会、专业岗位先进人物故事会、推销商品、推销自己、到人才市场应聘等等。实践活动结束后,分小组畅谈实践感受和收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围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召开小组和班级辩论、讨论会等等。通过这些教育实践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出具有“灵性”的学生。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对兴趣作过这样的评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意向活动。语文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一个学生产生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这是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从教师的角度上看,要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课前深入地研究课文,了解学生个性和普遍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安排课文内容,设计好每一堂课,把课上得有吸引力,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全神贯注,主动地、积极地吮吸知积营养。现代教育家赞科夫曾强调说:课堂教学要“让他们共同体验着一种精神上的振奋,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的满足”。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接触学生思想感情,它有一个独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发挥语文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生不仅学得有收获,而且学得有味道,兴趣盎然。
  (1)创设教学情景,活跃教学气氛。教师在讲课时要着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要尽可能地使用与学生生活相关,与其生活经验相整合的例子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教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一文,就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胡同及四合院的小故事谈起,引起学生对北京四合院的好奇心,在学生急想寻找答案时,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作者伤感情感的缘由,弄清作者思想情感,学生读起课文的积极性就高起来。同时,课堂上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的语文能力,适时进行启发启示,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思”和“言”的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达到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完成教学任务。从开发中职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出发,进入课文后,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丝丝入扣地进行有条不紊的教学活动。例如:教授《雨中登泰出》一文,在导入新课激趣后,紧紧抓住作者李健吾的行踪,层层推进注意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过渡语气的运用,使学生在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的引导下去品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美妙的泰山奇景的同时,遵循着课文的逻辑思维一步步、一环一环地往下学,往前推进。总之,一个好的语文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方法。
  (3)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视中职生实际,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重视专业精神,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知识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根据旅游专业,急需为学生提升文化底蕴,增大知识面的需要,重点学习《雨中登泰山》、《胡同文化》等一些反映我国名山大川,以及那些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背景的课文;钳工、模具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细心、专注的个性以及情商和人文精神,要有丰润的情感作支撑,当以学习《我的母亲》、《可爱南宁》和《陈情表》等一些表达人文精神的课文为首要。且在将结束每一篇课文教学时,注意用总结式语句概括全文,为文章增添一道鲜明的色彩,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结束时,也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阅读、分析、评议等等,当学生有了激情,有了说话的冲动,课堂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他们情感的激发,精神对白的乐园。
   4、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学习而言,习惯的好坏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尊重学情,另一方面,又要有掌握全局的意识,努力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教”。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不单是看学生学得了多少知识,得了多少分数,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听话、说话、课外阅读积累、信息收集摘取、思考问题的习惯等等。中职阶段语文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几十个课时的教学,不可能解决学生所有的语文水平及能力问题。作为中职课文教师,应当利用学生在校的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纠正他们一些不良的习惯,致力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少走弯路,获取终生受益之道。所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重点之一应当放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了解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知道如何去找答案;此外,还要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习惯,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其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摆正语文课同“专业课”及其它“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中职教育的特性和中职生就业的需要,决定了中职教育中专业知识课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在中职教育中,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并不是矛盾的,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学习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中职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要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职教育目标。
   2、建立对语文课学科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语文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语文学科品位具有相当重要意义。本人认为,对于语文课的教学评价,应该借鉴专业课的评价方法,开拓新的语文课教学评价方法,并强化评价功能。例如:语文课教学可以引进和采用由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发的“ZHc”,即国家职业汉语测试,成绩合格的学生,核发“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这样,对学生学习语文课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3、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
  拥有高水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职学校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要抓好设备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手段。如: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系统,使教学达到可视性和形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学校还应根据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的新特点、新要求,开设文学欣赏课、美文诵读课,寓教于乐,提高学生识别真、善、美的能力,真正懂得什么是美,培养学生的情操。
  
  参考文献:
  [1]《问题学生诊疗用手册》,王晓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孙春成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3
  [3]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 曹美荣,南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现任班主任、语文和就业指导教师。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与教师的讲授知识的多少成正比例的。现实是,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自己讲授的时间占一堂语文课的绝大部分,有的甚至是整堂课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分析的观点,而没有主动性,极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即语感的培养,从而造成知识尽管丰富,而朗读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相对低下。实践证明,在语文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学才是真正走
期刊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注入式教学法相比有着自己的特色,本文以笔者从事职业学校第一线教学(多年经验的积累)浅析了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运用,用案例提出问题,用案例分析问题,用案例解决问题,用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职业学校 经济法 传统教学法 实用性 创新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期刊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要想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真正听懂音乐,就必须具有“音乐的耳朵”。然而这“音乐的耳朵”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有意识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之后才能获得的。要想敲开音乐的大门,领略“音乐王国的奥秘”,感受音乐的魅力,掌握音乐的内在规律并能驾驭音乐,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接受不同程度的听觉训练。著名学者马克思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
期刊
摘 要:今天,我们该为学生准备怎样的数学课堂?一直是大家苦思冥想的。笔者从几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由此坚信,只有学生的全情参与,课堂才会散发生命的气息;只有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才叫“活”的课堂!  关键词: 课堂 参与 想象    我们一直在努力,努力寻找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一直在思索,思索怎样的“教”最有价值;我们一直在期待,期待能引领学生走进真、善、美的知识世界。一路上,磕磕绊绊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也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实施的今天,对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文明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违规违纪的后进生,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些学生有的是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丧失信心,有的缺乏是非分辨能力,缺乏法制意识。不管怎样,学生都应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这无可非议。义务教育法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不允许役使和变相役使,不允许对学生罚款,不准随意开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中化学课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课堂教学,从分析传统教学种种弊端入手,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全面并予以落实、教师教学技能是否展现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之中、教学方法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实践和理性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符合教学实际的见解。  关键词:教学 适应 课改 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全面,教学过程必须予以全面落实    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①知识与技能;②过
期刊
摘 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的正确评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作文创作,让学生体会到进步,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初中作文 作文教学 作文评价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评价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机制也更加具有人性化和开放性,与以往相比,评价的形式和方法也更加多种多样。  评价的主要形式有:①口头评价;②体态语言评价;③物化奖励评价……什么时候,哪种年龄阶段用哪种评价方式,教师应当视具体教学的情境及年龄特点恰当运用。    一、口头评价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时,首先应学会赏识、鼓励学生。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赞
期刊
所谓轨迹也就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动点形成的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动点的坐标(x,y)满足的方程就叫轨迹方程,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中一类重要问题,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下面举例说明求动点轨迹的四种常用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法也就是五步法:①建系设点②找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③几何条件坐标化④化简⑤处理轨迹上的特殊点(此步有的题没有)。  直接法通常利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步骤:先设出动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