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化学课堂中采用多种导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体现了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 导学 方法
高中化学“导学法”课题是在为了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会学化学,教给学生学史的方法,探讨一个给学生施行学法指导的教学路子而进行的。本人自2005年以来,参加了“导学式”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一年来,屏弃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导学的方法
导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导学的方法丰富多彩,一年多的实验中,我总结如下的导学方法。
1、阅读导学,扎实基础。化学课本有书不读,教师讲,学生听,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化学特点是实验多,概念多。图表多,对于实验内容、图表要认真阅读,边读、边想、边归纳、边总结;对于重点概念,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读,达到逐字逐句阅读,要做到读中有思,读中有意。有些概念一字之差,就差别很大,如: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烃,若缺了“仅”字,意义就完全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逐字逐句的读书中注意起来,当阅读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拟订详尽的阅读提纲领着学生阅读,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到相当程度以后,教师就不必再拟订详尽的阅读提纲,只需交代清楚目的、要求、重点,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阅读这一环节,不仅讲新课时可以用,复习课、实验课同样适用,而且可以贯穿化学的全过程。
2、实验导学,激疑生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实验,不仅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是高高中生接触的固液加热制取有毒气体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新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时涉及如下问题:你在初高中过哪些制气装置?实验室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氯气能否用上述装置?如不能,可采用什么装置?制氯气时如何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如何收集绿气?如何知道了氯气已经收集满了?多余的氯气如何吸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和回忆及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总结出制备气体的四个环节: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学生既牢固地掌握了实验知识,还会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打下良好动基础。
3、问题导学,启迪思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创设问题情景,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孩子善于质疑,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4、学法导学,终身受益。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的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的学法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指导的要求就是因才施教,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总结方法,探索规律。指导学生记忆,增加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强化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联想对比,提高学习效率;引导思考,培养思维能力,通过上述学法指导,学生可以学到终身学习的本领。
5、情感导学,增强动力。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非常重要,它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的难点,解决学习的疑点;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应程度,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点拨他们心中的火花,可产生意想不到的原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导学法的实验结果对比
笔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执教于两个平行班级,高一、九班级采用导学法教学,高一、十班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前高一、九班平均分为56.3,及格率37.5%,优秀率为4.2%,高一、十班的平均分为57.4,及格率为36.8%,优秀率为4.8%,实验后经测试高一、九班平均分67.9,及格率为69.3%,优秀率为12.5%;高一、十班平均分为57.9,及格率为46.3%,优秀率为4.8%,由上面的统计不难看出,高一、九班成绩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十班,由于导学法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实行导学法教学,不但教会学生知识,而且教会了他们学习方法,由于 教师在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体现了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挑战。随着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的课题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化,在教学实践中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一同制作教具学具,绘制历史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我们的目标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导学 方法
高中化学“导学法”课题是在为了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会学化学,教给学生学史的方法,探讨一个给学生施行学法指导的教学路子而进行的。本人自2005年以来,参加了“导学式”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一年来,屏弃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导学的方法
导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导学的方法丰富多彩,一年多的实验中,我总结如下的导学方法。
1、阅读导学,扎实基础。化学课本有书不读,教师讲,学生听,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化学特点是实验多,概念多。图表多,对于实验内容、图表要认真阅读,边读、边想、边归纳、边总结;对于重点概念,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读,达到逐字逐句阅读,要做到读中有思,读中有意。有些概念一字之差,就差别很大,如: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烃,若缺了“仅”字,意义就完全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逐字逐句的读书中注意起来,当阅读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拟订详尽的阅读提纲领着学生阅读,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到相当程度以后,教师就不必再拟订详尽的阅读提纲,只需交代清楚目的、要求、重点,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阅读这一环节,不仅讲新课时可以用,复习课、实验课同样适用,而且可以贯穿化学的全过程。
2、实验导学,激疑生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实验,不仅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是高高中生接触的固液加热制取有毒气体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新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时涉及如下问题:你在初高中过哪些制气装置?实验室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氯气能否用上述装置?如不能,可采用什么装置?制氯气时如何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如何收集绿气?如何知道了氯气已经收集满了?多余的氯气如何吸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和回忆及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总结出制备气体的四个环节: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学生既牢固地掌握了实验知识,还会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打下良好动基础。
3、问题导学,启迪思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创设问题情景,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孩子善于质疑,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4、学法导学,终身受益。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的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的学法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指导的要求就是因才施教,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总结方法,探索规律。指导学生记忆,增加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强化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联想对比,提高学习效率;引导思考,培养思维能力,通过上述学法指导,学生可以学到终身学习的本领。
5、情感导学,增强动力。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非常重要,它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的难点,解决学习的疑点;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应程度,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点拨他们心中的火花,可产生意想不到的原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导学法的实验结果对比
笔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执教于两个平行班级,高一、九班级采用导学法教学,高一、十班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前高一、九班平均分为56.3,及格率37.5%,优秀率为4.2%,高一、十班的平均分为57.4,及格率为36.8%,优秀率为4.8%,实验后经测试高一、九班平均分67.9,及格率为69.3%,优秀率为12.5%;高一、十班平均分为57.9,及格率为46.3%,优秀率为4.8%,由上面的统计不难看出,高一、九班成绩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十班,由于导学法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实行导学法教学,不但教会学生知识,而且教会了他们学习方法,由于 教师在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体现了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挑战。随着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的课题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化,在教学实践中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一同制作教具学具,绘制历史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我们的目标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