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延长了幼儿游戏的时间,为幼儿学习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体现了游戏的精神,生成了新的课程,实现了游戏与学习、生活的融合。对此,本人结合课程游戏化实践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此,在综合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延长幼儿游戏的时间,增长课程的趣昧性,释放幼儿的游戏天性,调动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以游戏为载体实现自主探究性学习。在 综合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将课程的实施与游戏进行有机整合,对此本文将进行详细探讨。
一、在课程实施中体现游戏精神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不是让所有的课程都用游戏的形式呈现,而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挖据游戏元素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进而引发幼儿主动游戏,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游戏是基于教学内容设计的,在幼儿游戏中完成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而不是使用专门以玩乐为目的的纯娱乐性游戏,也就是说这里的游戏属于教学游戏,它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中游戏精神的重要体现。
如在“认识闹钟”的小班科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能在游戏中习得与闹钟有关知识,教师设计了“小熊闹钟拨拨拨”的教学游戏,游戏中教师通过“拨拔拨" 动手操作的游戏活动,将抽象的科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使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闹钟指针分别代表的含义。在课程实施中游戏精神的体现,使孩子们实现了自主探究性学习,而不是通过教师说教的方式进行接受性学习。又如在健康领域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并非通过机械反复的训练来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而是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分散在一日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契机进行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在户外体育活动结束时,教师设计了穿衣服比赛的游戏,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幼儿自主穿衣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手部动作的协调性与精细化发展。将游戏精神运用于课程实施过程中,使课程与游戏实现了自然融合,是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
二、在课程实施中生成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期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将创造性游戏时间限制在区域活动时间,或者在一些教学活动中进行高度预设。[2]为了让创造性游戏与课程进行有必要融合,我们尝试采用生成性策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一系列创造性的游戏,实施课程与创造性游戏的自然融合,延长创造性游戏的时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如在《我的幸运一天》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故事,孩子们一边讨论一边做动作和表情,表达他们对故事中人物性格、行为的理解。从幼儿的兴趣取向出发,教师便鼓励孩予们玩“绘本剧”表演游戏。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在绘本剧创编、道具制作、游戏角色分配、邀请观众等方面,都由幼儿和小伙伴合作解决。绘本剧表演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与人交往、语言表达、手工制作等机会,成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捕捉开展创造性游戏的元素,教师要认真挖掘,由此出发开展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就是由两个角色的对话组成的,教师就可以使用角色游戏的形式展开“读”的活动。
三、优化活动自主游戏空间
有效的环境创设体现在游戏时间、空间以及材料投放方面。其中自主游戏空间的设置要特别引起重视,因为部分幼儿教师常常固化了区域活动自主游戏空间的设置,既仅仅设置几个核心区域,并且区域间相对封闭或者长期处于静态设置状态,这样的空间环境创设策略不利于满足幼儿的兴趣和真实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应该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从他们的兴趣切入设置他们喜欢的区域,为他们玩自己喜欢的自主游戏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如在以“春节”为主题的集体教学结束后,孩子们向开展“赶大集”游戏,于是教师从幼儿兴趣出发,取消了“秋天的童话”区域而设置了“年货一条街”。根据区域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活动空间,不但提高了区域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激发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自主游戏的兴趣。另外,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我们还采用了活动空间共享的策略,一方面幼儿园内所有公共区域活动空间做到班级共享,即相邻班级共享走廊、楼梯,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班级使用这些公共区空间;二幼儿园专门提供的多功能厅、游戏室作为共享区域,这也是对传统区域班级化所设计的一种突破。
四、将一日活动与游戏有机整合
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游戏活动的有机整合,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创造了浓厚的游戏化教育教学氛围,对于推动课程游戏化改革,实现课程游戏化不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各个环节,我们都尝试将其与游戏进行有机整合。如晨间活动中,我们把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室内活动中,我们把活动区分为“娃娃家”“美工区”“建构区”等,引导孩子们利用晨间活动板块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开启幼儿园美好的一天。区域活动开始了,教师鼓励孩子们自主游戏,并通过区域材料地有效投放、与主题活动地有机整合等,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
新时期,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尝试通过多种途径与策略的有效运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游戏精神、生成各种创造性游戏,实现游戏、生活、学习三者的有机整合,为幼儿白主探究、全面发展创造平台。
参考文献:
[1]马丽花.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80.
[2]马华,变革科学活动塑造玩美儿童—课程游式化引領下动儿园科学活动变革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17(23):20-21.
无锡市新吴区新安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此,在综合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延长幼儿游戏的时间,增长课程的趣昧性,释放幼儿的游戏天性,调动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以游戏为载体实现自主探究性学习。在 综合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将课程的实施与游戏进行有机整合,对此本文将进行详细探讨。
一、在课程实施中体现游戏精神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不是让所有的课程都用游戏的形式呈现,而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挖据游戏元素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进而引发幼儿主动游戏,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游戏是基于教学内容设计的,在幼儿游戏中完成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而不是使用专门以玩乐为目的的纯娱乐性游戏,也就是说这里的游戏属于教学游戏,它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中游戏精神的重要体现。
如在“认识闹钟”的小班科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能在游戏中习得与闹钟有关知识,教师设计了“小熊闹钟拨拨拨”的教学游戏,游戏中教师通过“拨拔拨" 动手操作的游戏活动,将抽象的科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使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闹钟指针分别代表的含义。在课程实施中游戏精神的体现,使孩子们实现了自主探究性学习,而不是通过教师说教的方式进行接受性学习。又如在健康领域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并非通过机械反复的训练来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而是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分散在一日活动中,随时抓住教育契机进行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在户外体育活动结束时,教师设计了穿衣服比赛的游戏,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幼儿自主穿衣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手部动作的协调性与精细化发展。将游戏精神运用于课程实施过程中,使课程与游戏实现了自然融合,是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
二、在课程实施中生成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期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将创造性游戏时间限制在区域活动时间,或者在一些教学活动中进行高度预设。[2]为了让创造性游戏与课程进行有必要融合,我们尝试采用生成性策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一系列创造性的游戏,实施课程与创造性游戏的自然融合,延长创造性游戏的时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如在《我的幸运一天》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故事,孩子们一边讨论一边做动作和表情,表达他们对故事中人物性格、行为的理解。从幼儿的兴趣取向出发,教师便鼓励孩予们玩“绘本剧”表演游戏。为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在绘本剧创编、道具制作、游戏角色分配、邀请观众等方面,都由幼儿和小伙伴合作解决。绘本剧表演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与人交往、语言表达、手工制作等机会,成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捕捉开展创造性游戏的元素,教师要认真挖掘,由此出发开展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就是由两个角色的对话组成的,教师就可以使用角色游戏的形式展开“读”的活动。
三、优化活动自主游戏空间
有效的环境创设体现在游戏时间、空间以及材料投放方面。其中自主游戏空间的设置要特别引起重视,因为部分幼儿教师常常固化了区域活动自主游戏空间的设置,既仅仅设置几个核心区域,并且区域间相对封闭或者长期处于静态设置状态,这样的空间环境创设策略不利于满足幼儿的兴趣和真实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应该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从他们的兴趣切入设置他们喜欢的区域,为他们玩自己喜欢的自主游戏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如在以“春节”为主题的集体教学结束后,孩子们向开展“赶大集”游戏,于是教师从幼儿兴趣出发,取消了“秋天的童话”区域而设置了“年货一条街”。根据区域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活动空间,不但提高了区域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激发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自主游戏的兴趣。另外,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我们还采用了活动空间共享的策略,一方面幼儿园内所有公共区域活动空间做到班级共享,即相邻班级共享走廊、楼梯,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班级使用这些公共区空间;二幼儿园专门提供的多功能厅、游戏室作为共享区域,这也是对传统区域班级化所设计的一种突破。
四、将一日活动与游戏有机整合
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游戏活动的有机整合,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创造了浓厚的游戏化教育教学氛围,对于推动课程游戏化改革,实现课程游戏化不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各个环节,我们都尝试将其与游戏进行有机整合。如晨间活动中,我们把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室内活动中,我们把活动区分为“娃娃家”“美工区”“建构区”等,引导孩子们利用晨间活动板块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开启幼儿园美好的一天。区域活动开始了,教师鼓励孩子们自主游戏,并通过区域材料地有效投放、与主题活动地有机整合等,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
新时期,在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尝试通过多种途径与策略的有效运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游戏精神、生成各种创造性游戏,实现游戏、生活、学习三者的有机整合,为幼儿白主探究、全面发展创造平台。
参考文献:
[1]马丽花.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80.
[2]马华,变革科学活动塑造玩美儿童—课程游式化引領下动儿园科学活动变革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17(23):20-21.
无锡市新吴区新安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