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比赛活动的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比赛现场各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现场管理是对赛场一线的综合管理,是体育比赛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整个体育教学体系的补充和深入。
一、赛前准备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比赛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才可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一)日常准备。一是练教师。坚持以学为用、以练为战,突出练指挥、练谋略、练决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素质,不断积累经验教训,熟练运用方法手段,合理安排战术阵型,充分发挥优势特长,督促整个训练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二是练队员。一方面加强基础体能、柔韧性等基础课目训练,另一方面区分专业和战位开展专门训练。训练中不仅要关注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本身,还要加强对战术配合、心理调整、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训练,确保能在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中多一分稳定发挥、多一份胜算机率。三是练配合。配合至少包含队员、队员与教师以及整个训练队与学院之间三个层面的内容,队员之间的能力差异、优点特长以及战术站位、战术安排等,队员与带队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战术核心以及整个训练队与学院在训练时间、场地器材、宣传报道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通过演练进行磨合。
(二)临赛训练。一是开展突击训练。突击训练就是根据比赛目标、对手、场地和氛围等情况,结合已方的实际和对手的优势短板,有目的地选择最重要、最急需的课题,针对性加大训练强度,缩短训练过程,迅速转入临赛状态的一种方法,能迅速提高成绩,但不能代替平时训练。二是拟制应对预案。根据评估分析和经验,结合比赛环境的特点,合理利用比赛噪音、主场优势、比赛规则等,结合自身的实际,立足最复杂情况,预想比赛潜在的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预先拟制应急处置的措施办法,确保遇有情况可以依案而行、稳妥处置,有效避免现场管理混乱低效。三是组织模拟比赛。通过尽可能的模拟对方的战术特点,直观的感受进攻和防守,及时发现双方的短板弱项和优势,以便组织有效的进攻和防守;模拟比赛还要让己方尽快熟悉赛场环境,提早安排实地操演。
(三)心理训练。一是设置合理期望值。正确的期望值可以帮助队员树立正确的目标,提供比赛的动力,增强比赛的信心,过高或过低的期望目标都会对比赛产生不利的影响。要立足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坚持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的原则,在明确目标的同时保持适度压力,避免目标过低产生的沮丧、松懈和期望过高带来的紧张、焦虑等。二是调整比赛动机。动机是决定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动机是帮助队员集中精力、摒弃不良情绪的重要因素。要端正比赛动机,加强体育精神的锤炼,在赛场上敢打敢拼,不焦躁、不气馁、不服输,注重比赛过程带来的享受,注重比赛本身的价值,不过分重视比赛结果带来的额外利益。三是开展逆境训练。随着比赛的深入,整个比赛已从个体的能力素质拓展到整个团队之间的对抗,是对体能、战技术水平、心理、精神状态的全面考验。在赛前要强化集中注意、保持自信、控制愤怒、应对压力、控制表现等心理抗压训练,帮助队员确立积极的技术心理定向,进一步提高比赛中逆境应对能力。
二、现场微操阶段
作为带队教师,要敏锐地感知比赛现场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使比赛始终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一)环境调控。赛场环境是指以运动竞赛活动为中心的自然体育环境、社会体育环境和人为的体育环境以及与运动竞赛相关联要素的总和。一是外部环境。观众、比赛场馆设施以及服务等是其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在很多情况尤其是客场环境下,比赛气氛的变化起伏、赛场噪声的强弱大小等都会干扰正常水平的发挥,要积极营造有利的外部小环境,把不利干扰降到最低。二是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由带队教师和队员构成,带队教师的现场决断部署,队员的战术配合执行,交流的态度语气、指导的表情眼神、对失误的容忍等都将直接影响着球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带队教师现场决断一定要雷厉风行,交流语气一定要心平气和,尽量减少队员情绪上的不利波动。三是动态环境。在复杂多变的赛场上,内外部环境相互交织交融,加之各种干扰因素复杂多变,带队教师一定要在结合己方实际的条件下,削弱回避不利因素,积极利用有利条件,通过语言、肢体、暂停等手段,寻求最佳的动态平衡点,始终确保场上队员保持高昂的士气上和旺盛的斗志。
(二)氛围调控。氛围属于一种精神环境,是全体队员围绕比赛而形成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态度,与比赛进程紧密相联。一是控制情绪。比赛过程中,只有掌握控制情绪的能力,自身的能力发挥才能稳定。参赛队员要积极学习掌握通过呼吸调节、表情调节以及活动调节等方法,主动克服生理活动引起的不良情绪,主动进行自我控制、自我鼓励;带队教师要高度警觉不利倾向因素,敏锐感知队员情绪波动,及时疏导消极情绪,正确引导激进情绪,避免场面失控。二是控制注意。比赛越激烈、对抗越激烈、比分越接近,对注意力的稳定性要求越高。注意过于集中会出现“过敏”现象,注意力过于放松则表现为反应迟缓、不在状态,要通过表象调节、注意调节和暗示调节等方法,积极引导队员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上来。三是控制情感。情感控制包含思维、情感、意志和团队等诸多方面。伴随着战局的胜负起伏转换和裁判员、队员以及观众对比赛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态度,都会产生着时起时落的复杂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比赛队员的得分、防守、进攻和战术运用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积极克服负面情感因素,保持住稳定的心境。
(三)节奏调控。节奏的调控更多的体现在对场上主动权的争夺上。一是合理安排战术。带队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场上队员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和道德意志等情况,还要密切观察场上局势,根据赛场实际情况灵活巧妙的做出技战术调整,合理采用传切、掩护、篱笆、交叉换位和全攻全守等战术,及时调整“3--3”、“4--2”和双插上等阵型配备,以己所长、攻彼之短。二是合理安排暂停。合理地运用暂停能起到调整战术、调节心理、扭转战局、巩固胜果的作用,而不恰当的暂停却效果甚微甚至起到反作用。暂停不仅对前一阶段的总结反思,更是对下一阶段比赛的指导调整,带队教师要时刻注意诸如局数和比分情况、场上气氛、队员心态情绪、对抗程度以及比赛进程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研断,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暂停。三是完善程序化应对措施。程序化参赛应对措施,不仅是认识规律的方法,更是實践规律的措施,特别是比赛局势不利时,程序化应对措施能指导如何进行有效应对,最大程度降低可能出现的失误。程序化应对措施还能使场上队员集中精力,排除干扰,从而保证自身技战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赛后总结阶段
打一仗进一步,赛后一定要进行总结提高,在总结中不断找出差距、找准不足,迎头赶上。在队员层面上重点反思体能分配、技术水平、赛场发挥、默契配合、战术执行等方面,主要找准个人层面的短板,在教师层面的总结重点放在情况预判、现场感知、战术决断、节奏控制、氛围调控等方面,着重在氛围营造和指导效度上着力,在集体层面上的反思至少包含学生自评、师生互评、集体研讨、整改措施等方面内容,重点放在现场调控的时机、方法手段和效果上,可通过反思式、研讨式、复盘式等方法,采用录像回放、情景重现、专家指导、资料检索等手段,进行有效的总结反思并形成文字遗产,确保总结提高阶段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一、赛前准备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比赛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才可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一)日常准备。一是练教师。坚持以学为用、以练为战,突出练指挥、练谋略、练决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素质,不断积累经验教训,熟练运用方法手段,合理安排战术阵型,充分发挥优势特长,督促整个训练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二是练队员。一方面加强基础体能、柔韧性等基础课目训练,另一方面区分专业和战位开展专门训练。训练中不仅要关注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本身,还要加强对战术配合、心理调整、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训练,确保能在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中多一分稳定发挥、多一份胜算机率。三是练配合。配合至少包含队员、队员与教师以及整个训练队与学院之间三个层面的内容,队员之间的能力差异、优点特长以及战术站位、战术安排等,队员与带队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战术核心以及整个训练队与学院在训练时间、场地器材、宣传报道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通过演练进行磨合。
(二)临赛训练。一是开展突击训练。突击训练就是根据比赛目标、对手、场地和氛围等情况,结合已方的实际和对手的优势短板,有目的地选择最重要、最急需的课题,针对性加大训练强度,缩短训练过程,迅速转入临赛状态的一种方法,能迅速提高成绩,但不能代替平时训练。二是拟制应对预案。根据评估分析和经验,结合比赛环境的特点,合理利用比赛噪音、主场优势、比赛规则等,结合自身的实际,立足最复杂情况,预想比赛潜在的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预先拟制应急处置的措施办法,确保遇有情况可以依案而行、稳妥处置,有效避免现场管理混乱低效。三是组织模拟比赛。通过尽可能的模拟对方的战术特点,直观的感受进攻和防守,及时发现双方的短板弱项和优势,以便组织有效的进攻和防守;模拟比赛还要让己方尽快熟悉赛场环境,提早安排实地操演。
(三)心理训练。一是设置合理期望值。正确的期望值可以帮助队员树立正确的目标,提供比赛的动力,增强比赛的信心,过高或过低的期望目标都会对比赛产生不利的影响。要立足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坚持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的原则,在明确目标的同时保持适度压力,避免目标过低产生的沮丧、松懈和期望过高带来的紧张、焦虑等。二是调整比赛动机。动机是决定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动机是帮助队员集中精力、摒弃不良情绪的重要因素。要端正比赛动机,加强体育精神的锤炼,在赛场上敢打敢拼,不焦躁、不气馁、不服输,注重比赛过程带来的享受,注重比赛本身的价值,不过分重视比赛结果带来的额外利益。三是开展逆境训练。随着比赛的深入,整个比赛已从个体的能力素质拓展到整个团队之间的对抗,是对体能、战技术水平、心理、精神状态的全面考验。在赛前要强化集中注意、保持自信、控制愤怒、应对压力、控制表现等心理抗压训练,帮助队员确立积极的技术心理定向,进一步提高比赛中逆境应对能力。
二、现场微操阶段
作为带队教师,要敏锐地感知比赛现场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使比赛始终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一)环境调控。赛场环境是指以运动竞赛活动为中心的自然体育环境、社会体育环境和人为的体育环境以及与运动竞赛相关联要素的总和。一是外部环境。观众、比赛场馆设施以及服务等是其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在很多情况尤其是客场环境下,比赛气氛的变化起伏、赛场噪声的强弱大小等都会干扰正常水平的发挥,要积极营造有利的外部小环境,把不利干扰降到最低。二是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由带队教师和队员构成,带队教师的现场决断部署,队员的战术配合执行,交流的态度语气、指导的表情眼神、对失误的容忍等都将直接影响着球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带队教师现场决断一定要雷厉风行,交流语气一定要心平气和,尽量减少队员情绪上的不利波动。三是动态环境。在复杂多变的赛场上,内外部环境相互交织交融,加之各种干扰因素复杂多变,带队教师一定要在结合己方实际的条件下,削弱回避不利因素,积极利用有利条件,通过语言、肢体、暂停等手段,寻求最佳的动态平衡点,始终确保场上队员保持高昂的士气上和旺盛的斗志。
(二)氛围调控。氛围属于一种精神环境,是全体队员围绕比赛而形成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态度,与比赛进程紧密相联。一是控制情绪。比赛过程中,只有掌握控制情绪的能力,自身的能力发挥才能稳定。参赛队员要积极学习掌握通过呼吸调节、表情调节以及活动调节等方法,主动克服生理活动引起的不良情绪,主动进行自我控制、自我鼓励;带队教师要高度警觉不利倾向因素,敏锐感知队员情绪波动,及时疏导消极情绪,正确引导激进情绪,避免场面失控。二是控制注意。比赛越激烈、对抗越激烈、比分越接近,对注意力的稳定性要求越高。注意过于集中会出现“过敏”现象,注意力过于放松则表现为反应迟缓、不在状态,要通过表象调节、注意调节和暗示调节等方法,积极引导队员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上来。三是控制情感。情感控制包含思维、情感、意志和团队等诸多方面。伴随着战局的胜负起伏转换和裁判员、队员以及观众对比赛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态度,都会产生着时起时落的复杂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比赛队员的得分、防守、进攻和战术运用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积极克服负面情感因素,保持住稳定的心境。
(三)节奏调控。节奏的调控更多的体现在对场上主动权的争夺上。一是合理安排战术。带队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场上队员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和道德意志等情况,还要密切观察场上局势,根据赛场实际情况灵活巧妙的做出技战术调整,合理采用传切、掩护、篱笆、交叉换位和全攻全守等战术,及时调整“3--3”、“4--2”和双插上等阵型配备,以己所长、攻彼之短。二是合理安排暂停。合理地运用暂停能起到调整战术、调节心理、扭转战局、巩固胜果的作用,而不恰当的暂停却效果甚微甚至起到反作用。暂停不仅对前一阶段的总结反思,更是对下一阶段比赛的指导调整,带队教师要时刻注意诸如局数和比分情况、场上气氛、队员心态情绪、对抗程度以及比赛进程发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研断,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暂停。三是完善程序化应对措施。程序化参赛应对措施,不仅是认识规律的方法,更是實践规律的措施,特别是比赛局势不利时,程序化应对措施能指导如何进行有效应对,最大程度降低可能出现的失误。程序化应对措施还能使场上队员集中精力,排除干扰,从而保证自身技战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赛后总结阶段
打一仗进一步,赛后一定要进行总结提高,在总结中不断找出差距、找准不足,迎头赶上。在队员层面上重点反思体能分配、技术水平、赛场发挥、默契配合、战术执行等方面,主要找准个人层面的短板,在教师层面的总结重点放在情况预判、现场感知、战术决断、节奏控制、氛围调控等方面,着重在氛围营造和指导效度上着力,在集体层面上的反思至少包含学生自评、师生互评、集体研讨、整改措施等方面内容,重点放在现场调控的时机、方法手段和效果上,可通过反思式、研讨式、复盘式等方法,采用录像回放、情景重现、专家指导、资料检索等手段,进行有效的总结反思并形成文字遗产,确保总结提高阶段效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