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16-01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上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它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我们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上欣赏课就有同学说话、打磕睡、偷听MP3、甚至开始写别的作业,这种尴尬的局面,根本不可能使我们的欣赏课达都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的体会如下: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初中音乐欣赏课内容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通过把握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他们要求我在音乐课教唱,我非常高兴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要在以前,周杰伦含糊的演唱风格是我所不太接受的,当学完歌曲之后,我问了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曲”,很多孩子回答除了喜欢周杰伦之外,还因为这首歌曲优美抒情充满了江南的味道。孩子们的话让我既吃惊又很高兴,可见他们的耳朵还是很灵的,我就抓住契机给同学们讲授了江南丝竹的有关知识,引出了江南丝竹音乐《中花六板》,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与锦绣。在教学中,通过把握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学生欣赏民族、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通常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
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欣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欣赏乐曲内容。
四、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在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学期总课程量的3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兴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这些声像资源,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使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没有一定的音樂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因此,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乐曲的同时应结合音乐知识的讲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搞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探求,在教法上不断创新,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开创新的局面。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上音乐欣赏课,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它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我们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上欣赏课就有同学说话、打磕睡、偷听MP3、甚至开始写别的作业,这种尴尬的局面,根本不可能使我们的欣赏课达都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的体会如下: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二、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初中音乐欣赏课内容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通过把握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他们要求我在音乐课教唱,我非常高兴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要在以前,周杰伦含糊的演唱风格是我所不太接受的,当学完歌曲之后,我问了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曲”,很多孩子回答除了喜欢周杰伦之外,还因为这首歌曲优美抒情充满了江南的味道。孩子们的话让我既吃惊又很高兴,可见他们的耳朵还是很灵的,我就抓住契机给同学们讲授了江南丝竹的有关知识,引出了江南丝竹音乐《中花六板》,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与锦绣。在教学中,通过把握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来引导学生欣赏民族、古典音乐的欣赏教学通常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
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欣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欣赏乐曲内容。
四、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在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学期总课程量的3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兴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这些声像资源,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使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没有一定的音樂知识,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讲授音乐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记。因此,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乐曲的同时应结合音乐知识的讲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搞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探求,在教法上不断创新,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