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混凝土早期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化学收缩裂缝、温度收缩裂缝。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楼面最常见的早期裂缝,以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沉降收縮裂缝较为突出,但只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采取应对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发生。
【关键词】 混凝土;早期裂缝;形成原因;预防措施
混凝土技术随着材料中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加入,泵送混凝土浇筑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当前在钢筋混凝土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现浇混凝土楼面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已成为房屋质量纠纷、投诉的热点问题,不仅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功能,有损外观,而且还破坏结构的整体,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能,同时这种有增无减的趋势一直困扰着混凝土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工地施工技术人员。本人从所处理的裂缝事件的实践中,对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阐述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工程概况:
太仓某大型商品市场,共设五层,由2011年9月开始建设,该市场整体分东、西两部分,东部由我公司提供混凝土,西部由另一家公司提供混凝土。
2012年3月27日上午接到项目部经理电话,反映3月24日浇筑的18-26/A-R轴三层结构有裂缝。下午即去现场查看,发现裂缝中大部分中间宽(最大的宽度约3㎜)两头尖,在一定长度内不规则裂缝。所见裂缝主要以塑性收缩、塑性沉降收缩裂缝为主。观测同天浇筑的西部楼面(另一家公司提供混凝土)也有类似情况。
2.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时的情况:
2.12012年3月24日浇筑的18-26/A-R轴三层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30,计划方量为1700m3,因钢筋部分还没有完工,当天只浇了900m3。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坍落度:140±30㎜;砂率:43%。
从如下表(材料明细表)材料方面看:我公司不掺用细砂,砂石含泥量、泥块含量均小于国标和行标,粉煤灰是F类I级灰,水泥用的是溧阳金峰P.O425水泥,矿渣粉是张家港联峰S95。因此,从材料方面和配合比组成看,不会造成助长混凝土开裂,且当天同配比浇筑的其他工地未出现此类似问题。
2.22012年3月24日混凝土浇筑的当天,晴天,温度3~16℃,西北风转西风,风力4~5级。据公司泵车工回忆,浇筑时工地施工人员,有私自加水现象。
3.裂缝分析:
3.1塑性收缩裂缝产生原因:由于浇筑时处于初春季节,当天白天最高温度16℃、晚上最低温度3℃,西北风4~5级。在这昼夜温差大、地处空旷风大、干燥的环境里,因相对湿度低,使新拌混凝土失水加剧。混凝土浇筑后,工地未及时采取覆盖养护等措施,混凝土表面失水的速度和蒸发的水量,远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泌水速度和混凝土表面的泌出的水量,造成表面层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还未产生足够抗拉强度,由些造成塑性裂缝。另外,由于工地施工人员未能在裂缝出现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至于在楼板表面出现大量形状各异,长短不一,呈鸡爪型,或网状的裂缝,甚至出现贯穿性裂缝。
3.1.1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浇水湿润,浇筑时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适度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不再出现明显的气泡为止。浇筑后,应及时养护,覆盖塑料布等方法,避免受风吹日晒,表面游漓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当表面发现(初凝前后)微细裂缝时,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消除裂缝后,再继续覆盖养护。
3.2塑性沉降收缩裂缝的产生原因:塑性沉降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组成材料中,固体颗粒沉降受到阻碍产生的内应力造成的。从现场看:裂缝多沿结构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电线管等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呈梭状或棱形,宽度不等,裂缝有的达到钢筋表面。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为图施工方便,工人私自加水,导致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流动性过大,振捣后有出现分层离析、粗骨料下沉,水泥浆体上浮。若楼面浆体过多,则会造成混凝土收缩率增大,导致表面出现裂缝。因混凝土坍落度大,下沉的粗骨料被钢筋或电线管所阻隔,并产生负弯矩,当负弯矩大于受力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在混凝土被阻隔的部位出现沉降收缩裂缝。这样的裂缝大多在混凝土浇筑1~3h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3.2.1预防措施:混凝土公司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砂石含泥量对裂缝很敏感,按配合比严格准确计量下料;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使新拌混凝土均匀稳定,搅拌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差而增大沉降;严格控制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170kg/m3以内,水胶比0.55以下,在满足卸料、泵送、浇筑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施工单位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避免由于上部钢筋阻挡混凝土沉降不均产生的裂缝。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振捣密实,时间以10~15秒/次为宜,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加速混凝土下沉,减小自然下沉量。要及时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在混凝土达到终凝前必须完成抹平、收浆、压实的工序,确保有效地消除塑性阶段产生的沉缩和表面收缩裂缝,不能等到混凝土终凝后,再洒水抹面,因为此时裂缝已形成,裂缝无法消除。
4.实施效果:
通过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通力合作,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施工单位人员浇筑时不再向混凝土中私自加水,在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坚决不上人,或堆放钢管、钢筋等重物,严格按施工规范作业。通过认真落实上述预防措施,在后续浇筑的混凝土中没有出现类似大量的早期裂缝,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裂缝的出现。
5.结语:
众所周知:早期裂缝的产生并不是由某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共同作用,相互交织着。一般季节交换的春夏季节、秋冬季节为裂缝多发期,只要混凝土公司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控制好出厂混凝土坍落度;施工单位按施工规范认真做到合理振捣、适时抹压、及时地保湿养护,那么混凝土早期裂缝就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可誉,张令诺.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路基工程,2007,01:156-157.
[2]韦智宁.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大众科技,2007,04:17-18.
[3]沈凡.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昆明大学学报,2003,01:40-42+46.
[4]仲新华,靳进钊,李享涛,张军朝,楼梁伟,刘建军.复合桥面铺装混凝土早期裂缝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施工技术,2013,S1:172-175.
[5]刘德平.建筑物常见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D].同济大学,2007.
【关键词】 混凝土;早期裂缝;形成原因;预防措施
混凝土技术随着材料中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的加入,泵送混凝土浇筑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当前在钢筋混凝土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现浇混凝土楼面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已成为房屋质量纠纷、投诉的热点问题,不仅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功能,有损外观,而且还破坏结构的整体,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能,同时这种有增无减的趋势一直困扰着混凝土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工地施工技术人员。本人从所处理的裂缝事件的实践中,对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阐述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工程概况:
太仓某大型商品市场,共设五层,由2011年9月开始建设,该市场整体分东、西两部分,东部由我公司提供混凝土,西部由另一家公司提供混凝土。
2012年3月27日上午接到项目部经理电话,反映3月24日浇筑的18-26/A-R轴三层结构有裂缝。下午即去现场查看,发现裂缝中大部分中间宽(最大的宽度约3㎜)两头尖,在一定长度内不规则裂缝。所见裂缝主要以塑性收缩、塑性沉降收缩裂缝为主。观测同天浇筑的西部楼面(另一家公司提供混凝土)也有类似情况。
2.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时的情况:
2.12012年3月24日浇筑的18-26/A-R轴三层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30,计划方量为1700m3,因钢筋部分还没有完工,当天只浇了900m3。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坍落度:140±30㎜;砂率:43%。
从如下表(材料明细表)材料方面看:我公司不掺用细砂,砂石含泥量、泥块含量均小于国标和行标,粉煤灰是F类I级灰,水泥用的是溧阳金峰P.O425水泥,矿渣粉是张家港联峰S95。因此,从材料方面和配合比组成看,不会造成助长混凝土开裂,且当天同配比浇筑的其他工地未出现此类似问题。
2.22012年3月24日混凝土浇筑的当天,晴天,温度3~16℃,西北风转西风,风力4~5级。据公司泵车工回忆,浇筑时工地施工人员,有私自加水现象。
3.裂缝分析:
3.1塑性收缩裂缝产生原因:由于浇筑时处于初春季节,当天白天最高温度16℃、晚上最低温度3℃,西北风4~5级。在这昼夜温差大、地处空旷风大、干燥的环境里,因相对湿度低,使新拌混凝土失水加剧。混凝土浇筑后,工地未及时采取覆盖养护等措施,混凝土表面失水的速度和蒸发的水量,远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泌水速度和混凝土表面的泌出的水量,造成表面层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还未产生足够抗拉强度,由些造成塑性裂缝。另外,由于工地施工人员未能在裂缝出现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至于在楼板表面出现大量形状各异,长短不一,呈鸡爪型,或网状的裂缝,甚至出现贯穿性裂缝。
3.1.1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浇水湿润,浇筑时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适度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不再出现明显的气泡为止。浇筑后,应及时养护,覆盖塑料布等方法,避免受风吹日晒,表面游漓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当表面发现(初凝前后)微细裂缝时,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消除裂缝后,再继续覆盖养护。
3.2塑性沉降收缩裂缝的产生原因:塑性沉降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组成材料中,固体颗粒沉降受到阻碍产生的内应力造成的。从现场看:裂缝多沿结构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电线管等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呈梭状或棱形,宽度不等,裂缝有的达到钢筋表面。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为图施工方便,工人私自加水,导致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流动性过大,振捣后有出现分层离析、粗骨料下沉,水泥浆体上浮。若楼面浆体过多,则会造成混凝土收缩率增大,导致表面出现裂缝。因混凝土坍落度大,下沉的粗骨料被钢筋或电线管所阻隔,并产生负弯矩,当负弯矩大于受力处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在混凝土被阻隔的部位出现沉降收缩裂缝。这样的裂缝大多在混凝土浇筑1~3h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3.2.1预防措施:混凝土公司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砂石含泥量对裂缝很敏感,按配合比严格准确计量下料;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使新拌混凝土均匀稳定,搅拌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差而增大沉降;严格控制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170kg/m3以内,水胶比0.55以下,在满足卸料、泵送、浇筑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施工单位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避免由于上部钢筋阻挡混凝土沉降不均产生的裂缝。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振捣密实,时间以10~15秒/次为宜,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加速混凝土下沉,减小自然下沉量。要及时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在混凝土达到终凝前必须完成抹平、收浆、压实的工序,确保有效地消除塑性阶段产生的沉缩和表面收缩裂缝,不能等到混凝土终凝后,再洒水抹面,因为此时裂缝已形成,裂缝无法消除。
4.实施效果:
通过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通力合作,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施工单位人员浇筑时不再向混凝土中私自加水,在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坚决不上人,或堆放钢管、钢筋等重物,严格按施工规范作业。通过认真落实上述预防措施,在后续浇筑的混凝土中没有出现类似大量的早期裂缝,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裂缝的出现。
5.结语:
众所周知:早期裂缝的产生并不是由某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共同作用,相互交织着。一般季节交换的春夏季节、秋冬季节为裂缝多发期,只要混凝土公司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控制好出厂混凝土坍落度;施工单位按施工规范认真做到合理振捣、适时抹压、及时地保湿养护,那么混凝土早期裂缝就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可誉,张令诺.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路基工程,2007,01:156-157.
[2]韦智宁.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大众科技,2007,04:17-18.
[3]沈凡.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昆明大学学报,2003,01:40-42+46.
[4]仲新华,靳进钊,李享涛,张军朝,楼梁伟,刘建军.复合桥面铺装混凝土早期裂缝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施工技术,2013,S1:172-175.
[5]刘德平.建筑物常见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D].同济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