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問题,提出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实践与反思相融合,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校本教研,以团队协作促进教师能力提升;转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构建以“教育阅读—竞赛激励—课题研训”为核心的专业成长模式。
【关键词】语文学科 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个体的教学技能、知识储备、理论素养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作为语文知识的传播者和构建者,尽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通过集体培训、自身学习等,在教学技能、知识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专业发展的整体效果不显著,主要面临专业发展意识不强、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新环境、新挑战中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反思实践、团队协作等方式不断更新,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实践与反思相融合,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反思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学反思既是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重新审视,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从而有所改进、有所突破。例如,南宁市第八中学语文组经过实践,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语文教学反思实践”教学模式,即反思教学五步法:“集体备课—课例展示—互动研讨—总结反思—撰写札记”。
一是集体备课,形成通用教案。首先,以备课组为单位,确定主备人。主备人需根据某一节课内容进行课件展示、说课、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展示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环节,提出备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疑惑等。其次,备课组全体成员参与讨论,解决共同困惑。针对某一问题可以提出不同设想并进行讨论交流,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有效解决办法,达成共识。再次,依据讨论结果,修正并形成通用教案,实现组内共享。
二是青年教师课例展示。在通用教案的基础上,上课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案并完成课例展示。展示是融入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课例展示,可以有效地发掘课堂预设与实际生成之间的差距,发现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新问题。以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为例,课堂在预设环节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情感变化作为本节课设计的亮点,意在使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曲线图形式梳理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词语,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囿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在引导的过程中课堂生成的人物形象分析趋于片面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够饱满,生成的内容远没有达到预设目标。通过展示活动,我们发现一节好课的成功在于预设与生成之间能够寻求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的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可以说,青年教师展示课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方式。
三是骨干教师互动研讨。听评课环节是互动研讨的重要步骤。通过听课、评课,可以及时反馈备课过程中的教学预设以及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发现上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商讨解决对策,达成共识。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完善和延伸,新老教师的对话交流可以使青年教师通过吸收集体智慧来弥补课堂缺憾,改进教学方法。骨干教师也可以发挥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是总结反思,改进实践。反思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对上课教师而言,不仅要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偶得”,更要反思实践过程中的“败笔”,能够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例如,三维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和选取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课堂生成的实际效果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等。对评课教师而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如果是自己来完成这一任务的话该如何处理同样问题。无论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听评课教师而言,反思都可以更好地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
五是撰写教学札记。撰写教学札记是对课堂教学反思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札记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偶得以及值得总结的规律、方法的文字记录。它通过反思每一课的得与失,可以更加有效地改进实践教学,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手资料。
以上五个环节,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个人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困难,而且极大地保证了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践与反思相融合,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可以说,“实践性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它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自身专业发展之目的。
二、加强校本教研,以团队协作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以校为本开展教研,加强团队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新形势下,学校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舞台。学校应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鼓励团队协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
首先,校本教研是青年语文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南宁市第八中学依据本校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四集中开展教研活动。除学期内定期开展的推门课、青年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研讨课外,每周的教研组会议及备课组会议依据每周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要求详尽、周到,组内教师根据具体工作部署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三课”“两会”模式实施以来,每个学期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形成范式,不仅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使得组内青年教师在教学与教研并行的大环境中得以快速成长。此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如语文备课组针对名著阅读教学开展《关于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以〈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为例》的微课题研究,总结归纳阅读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共同商讨适合学生的有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能。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升,满足了当前“研究型教师”发展的需要。 其次,良好的团队协作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南寧市第八中学语文组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不仅体现在校本教研活动上,如日常教学研讨、课后反思交流,也体现在校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当中。校本资料汇编是体现教研组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方面,教师需要在已有校本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考试命题方向以及本届学生特征,对备考资料进行修订,形成年级特色资料汇编,使之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备课组内成员以群在线文档的形式形成资源共享,各尽所能,丰富完善备考资料汇编。
以校为本,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亦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道。因此,应构建开放、互助、包容的校园文化,有效提升教师个人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转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构建以“教育阅读—竞赛激励—课题研训”为核心的专业成长模式
一直以来,各级教育部门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制订了一系列培训政策,如国培和区培项目、骨干教师培训等。对一些教师而言,“自上而下”的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培训效果不甚理想。这种干扰可能包括培训者与中小学教师间的理论差距、教师的培训意愿与动机、教学负担过于繁重等因素。各地区每年组织班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研修,而研修课程大多以理论培训为主,涉及德育建设、沟通艺术、专业发展等方面,理论知识丰富,但培训成效不够显著,特别是对学科教师而言,如何把外在的理论素养内化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理论支撑存在不少困难。同时,教师个人对培训的动机也存在明显差异。据不完全统计,仅60%教师培训动机为自身提升之要求,40%教师则是为了拿到继续教育学分而不得不参加培训。此外,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余,不少教师还面临着班主任工作、备课组及教研组活动等任务,没有多少时间用于提升自身理论素养,这些因素客观上也使得继续教育培训效果不佳。
对专业教师而言,“自上而下”的继续教育培训不如转变为教师“自下而上”的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诉求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影响远大于外驱力的推动,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南宁市第八中学语文组构建了以“教育阅读—竞赛激励—课题研训”为核心的专业成长模式。首先,注重以教育阅读为理念的精神滋养。语文教师平时需要关注教育网站,学习名师、大师作品,同时阅读浏览教育类期刊、报纸,通过了解前沿教育理论和探索教学发展规律、开阔教学视野、改进日常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法国卢梭的《爱弥儿》、国内语文名师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最好的修行》等都是有益的教育读物。其次,岗位技能竞赛是组内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班主任技能大赛与学科技能竞赛相融合,可以提升职业荣誉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次,课题研训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从校级微课题到市级、自治区级课题研究,以课题的方式将教学成果或教研成果进行升华,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成长。
由此可见,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应更加注重内在诉求,在重视知识储备、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教师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进行独立思考、重构和自我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转变为内在的发展诉求,才能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
总之,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也面临着新挑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素养,注重教学反思,以教促研,以反思促发展,加强团队协作,以终身教育为引领,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求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叶颖.不同成长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基于TALIS2018上海数据结果的实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9).
【作者简介】于学敬(1986— ),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责编 李 言)
【关键词】语文学科 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个体的教学技能、知识储备、理论素养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作为语文知识的传播者和构建者,尽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通过集体培训、自身学习等,在教学技能、知识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专业发展的整体效果不显著,主要面临专业发展意识不强、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新环境、新挑战中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反思实践、团队协作等方式不断更新,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实践与反思相融合,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反思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学反思既是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重新审视,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从而有所改进、有所突破。例如,南宁市第八中学语文组经过实践,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语文教学反思实践”教学模式,即反思教学五步法:“集体备课—课例展示—互动研讨—总结反思—撰写札记”。
一是集体备课,形成通用教案。首先,以备课组为单位,确定主备人。主备人需根据某一节课内容进行课件展示、说课、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展示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环节,提出备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疑惑等。其次,备课组全体成员参与讨论,解决共同困惑。针对某一问题可以提出不同设想并进行讨论交流,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有效解决办法,达成共识。再次,依据讨论结果,修正并形成通用教案,实现组内共享。
二是青年教师课例展示。在通用教案的基础上,上课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案并完成课例展示。展示是融入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课例展示,可以有效地发掘课堂预设与实际生成之间的差距,发现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新问题。以公开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为例,课堂在预设环节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情感变化作为本节课设计的亮点,意在使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曲线图形式梳理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词语,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囿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在引导的过程中课堂生成的人物形象分析趋于片面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够饱满,生成的内容远没有达到预设目标。通过展示活动,我们发现一节好课的成功在于预设与生成之间能够寻求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的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可以说,青年教师展示课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方式。
三是骨干教师互动研讨。听评课环节是互动研讨的重要步骤。通过听课、评课,可以及时反馈备课过程中的教学预设以及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发现上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商讨解决对策,达成共识。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完善和延伸,新老教师的对话交流可以使青年教师通过吸收集体智慧来弥补课堂缺憾,改进教学方法。骨干教师也可以发挥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是总结反思,改进实践。反思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对上课教师而言,不仅要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偶得”,更要反思实践过程中的“败笔”,能够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例如,三维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所设置的问题情境和选取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课堂生成的实际效果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等。对评课教师而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如果是自己来完成这一任务的话该如何处理同样问题。无论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听评课教师而言,反思都可以更好地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
五是撰写教学札记。撰写教学札记是对课堂教学反思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札记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偶得以及值得总结的规律、方法的文字记录。它通过反思每一课的得与失,可以更加有效地改进实践教学,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手资料。
以上五个环节,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个人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困难,而且极大地保证了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践与反思相融合,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可以说,“实践性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它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自身专业发展之目的。
二、加强校本教研,以团队协作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以校为本开展教研,加强团队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新形势下,学校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舞台。学校应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鼓励团队协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
首先,校本教研是青年语文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南宁市第八中学依据本校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四集中开展教研活动。除学期内定期开展的推门课、青年教师公开课、骨干教师研讨课外,每周的教研组会议及备课组会议依据每周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要求详尽、周到,组内教师根据具体工作部署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三课”“两会”模式实施以来,每个学期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形成范式,不仅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使得组内青年教师在教学与教研并行的大环境中得以快速成长。此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如语文备课组针对名著阅读教学开展《关于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以〈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为例》的微课题研究,总结归纳阅读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共同商讨适合学生的有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能。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升,满足了当前“研究型教师”发展的需要。 其次,良好的团队协作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南寧市第八中学语文组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不仅体现在校本教研活动上,如日常教学研讨、课后反思交流,也体现在校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当中。校本资料汇编是体现教研组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方面,教师需要在已有校本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考试命题方向以及本届学生特征,对备考资料进行修订,形成年级特色资料汇编,使之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备课组内成员以群在线文档的形式形成资源共享,各尽所能,丰富完善备考资料汇编。
以校为本,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亦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道。因此,应构建开放、互助、包容的校园文化,有效提升教师个人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转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构建以“教育阅读—竞赛激励—课题研训”为核心的专业成长模式
一直以来,各级教育部门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制订了一系列培训政策,如国培和区培项目、骨干教师培训等。对一些教师而言,“自上而下”的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培训效果不甚理想。这种干扰可能包括培训者与中小学教师间的理论差距、教师的培训意愿与动机、教学负担过于繁重等因素。各地区每年组织班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研修,而研修课程大多以理论培训为主,涉及德育建设、沟通艺术、专业发展等方面,理论知识丰富,但培训成效不够显著,特别是对学科教师而言,如何把外在的理论素养内化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理论支撑存在不少困难。同时,教师个人对培训的动机也存在明显差异。据不完全统计,仅60%教师培训动机为自身提升之要求,40%教师则是为了拿到继续教育学分而不得不参加培训。此外,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余,不少教师还面临着班主任工作、备课组及教研组活动等任务,没有多少时间用于提升自身理论素养,这些因素客观上也使得继续教育培训效果不佳。
对专业教师而言,“自上而下”的继续教育培训不如转变为教师“自下而上”的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诉求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影响远大于外驱力的推动,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南宁市第八中学语文组构建了以“教育阅读—竞赛激励—课题研训”为核心的专业成长模式。首先,注重以教育阅读为理念的精神滋养。语文教师平时需要关注教育网站,学习名师、大师作品,同时阅读浏览教育类期刊、报纸,通过了解前沿教育理论和探索教学发展规律、开阔教学视野、改进日常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法国卢梭的《爱弥儿》、国内语文名师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最好的修行》等都是有益的教育读物。其次,岗位技能竞赛是组内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班主任技能大赛与学科技能竞赛相融合,可以提升职业荣誉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次,课题研训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从校级微课题到市级、自治区级课题研究,以课题的方式将教学成果或教研成果进行升华,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成长。
由此可见,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应更加注重内在诉求,在重视知识储备、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教师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进行独立思考、重构和自我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转变为内在的发展诉求,才能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
总之,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也面临着新挑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素养,注重教学反思,以教促研,以反思促发展,加强团队协作,以终身教育为引领,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求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叶颖.不同成长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基于TALIS2018上海数据结果的实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9).
【作者简介】于学敬(1986— ),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