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跨界河流涉及上下游多个行政区域,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是跨界河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目的】计算扣除上游入境来水影响后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方法】通过构建水质数学模型提出了定量化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以辽河流域的招苏台河为典型案例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结果】①2017年招苏台河吉辽缓冲区、招苏台河黑岗农业用水区、招苏台河黄酒馆农业用水区、条子河吉辽缓冲区和条子河林家农业用水区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0%、33.3%、33.3%、100.0%、91.7%。②该方
【机 构】
:
贵州省松柏山水库管理处,西藏农牧学院
【基金项目】
: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Z202001ZR0021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界河流涉及上下游多个行政区域,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是跨界河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目的】计算扣除上游入境来水影响后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方法】通过构建水质数学模型提出了定量化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以辽河流域的招苏台河为典型案例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结果】①2017年招苏台河吉辽缓冲区、招苏台河黑岗农业用水区、招苏台河黄酒馆农业用水区、条子河吉辽缓冲区和条子河林家农业用水区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0%、33.3%、33.3%、100.0%、91.7%。②该方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兽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动物源尤其是食品动物中常见病原菌耐药性水平逐渐增高,并可在人、动物和环境中传播。尽管国内外已有动物源细菌耐药菌株的大量报道,但是聚焦局部地区仍缺少系统的总结。因此,论文针对四川地区动物源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的耐药性进行总结,介绍以上3种细菌的耐药水平、分布及重要耐药基因的传播特征,以期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预警,为省级层面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骆驼体内发现的纳米抗体相比于传统抗体,具有分子量小、稳定性强、抗原结合能力强、易于在微生物表达系统中表达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阶段,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人或动物疫病种类繁多,在特定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快速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养殖业发展。论文针对纳米抗体的结构、特性及其在疫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和展望,为其研究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多源光谱反演大田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的效果。【方法】以大田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试验区不同生育期热红外以及多光谱影像,提取热红外冠层温度(TC)以及多光谱植被指数,结合地面实测LAI数据,分析光谱数据与实测LAI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将TC与筛选出的11种植被指数作为输入变量,LAI作为输出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个算法模型训练学习,建立了夏玉米LAI的反演模型。【结果】多光谱植被指数以及TC均与夏玉米LAI在P<0.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
【目的】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冬小麦生育期内湍流通量,结合通量模型分析试验区农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的时空分布。【方法】使用闭路涡度系统对2019年10月—2020年6月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冬小麦进行通量观测,采用足迹解析模型中的FFP模型和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KM模型对通量源区分布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①整个生育期主风向为西南风,次风向为东北风,白天(大气非稳定状态)的主风向为西南风,夜间(大气稳定状态)的主风向为西南风。②不同生育期、不同大气状态下的源区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大气稳定状态下源区面积均大于非稳定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不同土层土壤溶液磷的环境行为。【方法】本研究采取土柱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模式1—模式3土壤含水率均恒定分别为:50%、75%、100%)84 d剖面土壤(表层0~10 cm、中层10~20 cm、下层20~30 cm)溶液磷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溶液中TOC、总铁、总铝、总钙之间关系。【结果】水分管理对土壤溶液磷质量浓度有显著的影响,并与土层有关;表层土壤表现为:模式3(1.27 mg/L)>模式2(0.82 mg/L);中层土壤表现为:模式3(1.60
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活性分子中,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然活性成分。在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可能修饰的结构中,通过增加或取代不同基团等方法将其转化成酯、酰胺以及多聚体等可得到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新衍生物,测定这些新衍生物的药理活性与其母体化合物的活性进行比较,以揭示有益的构效关系。论文概述了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包括关于这些化合物的抗炎、抗癌和抗病毒活性的最新报道,介绍了多种构效关系,旨在为不断发掘能使咖啡酸及其衍生物活性增强的构效关系提供理论依据,进而特异性地开发新型的
【目的】探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春玉米农田蒸散量及蒸散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了黑色地膜覆盖(M2)、透明地膜覆盖(M1)和不覆膜(M0)春玉米试验,采用微型棵间蒸渗仪法、水量平衡法,在玉米生育期内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率、农田蒸散量、棵间蒸发量及其占比,分析了不同覆盖处理下农田水量平衡、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在土壤剖面0~120 cm土层内,覆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M1、M2处理的土壤贮水能力优于M0处理,同时覆膜处理显著降低了春玉米农田蒸散量,与M0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
摘 要:2021年3月21日,三门峡地区遭遇寒潮,对苹果花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调查发现:不同的苹果品种受到的冻害不相同,花朵受冻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红脆宝、红星、嘎拉、富士、金冠、乔纳金。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开花率与受冻率总体趋势具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14。对应的显著性为0.049。两者之间相关且显著。选择受冻最为严重的红脆宝调查不同离地高度的花朵受冻情况,发现离地面越近,花的受冻情况越严重。 关键
砂姜黑土农田由于土壤黏板僵闭,耕层浅薄以及肥力低下等问题,往往导致玉米根系下扎困难,倒伏严重,产量下降。【目的】利用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以提高砂姜黑土农田生产力,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产量。【方法】在砂姜黑土农田上以冬小麦播前旋耕(RT)为对照,设置深耕(DP)、旋耕+松土促根剂(RT+RP)、旋耕+土壤修复剂(RT+RA)和旋耕+土壤改良剂(RT+SI)等处理,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
【目的】探索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量以及水分亏缺量。【方法】以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奈曼旗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SEBAL模型反演奈曼旗生长季的地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平衡状况。【结果】生长季日均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3.74 mm/d,最小值出现在9月,为2.35 mm/d,整体呈南部较高,中部偏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蒸散量与地表温度以及地面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