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华兹华斯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湖畔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将自然看作快乐之源,想象之源,甚至是上帝的化身。华兹华斯在多首作品中流露他的“自然之情”,自然观也因此愈加清晰。短诗《咏水仙》就是华兹华斯吟咏自然的众多诗篇之一。
关键词:自然观;快乐之源;想象;和谐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讨论华兹华斯的小诗《咏水仙》所反映出的自然观。此外,本文希望讨论华兹华斯形成此种自然观的深层原因。
本文包含三大部分:绪论,正文,结论。正文又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关注自然作为快乐之源。作者孤独寂寞之时,他眼中的行云像自己一樣孤寂,而当他目睹水仙尽情欢舞之时,喜悦之情充盈了他的心灵。第二部分重点是“自然即朋友”。浮云,水仙花,高山或是溪流都是作者的朋友。这些自然之景不再是静止不动,而是仿佛有情有义,可与诗人同喜同悲。第三部分讨论自然是“想象之源”,自然如同加速器一样,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华兹华斯不仅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并将他自己看作自然界的一员。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微风拂面,水仙婀娜摇摆,诗人的想象力在翱翔。而诗人的想象力总是那么丰富。第三章(第四部分)探讨华兹华斯自然观的成因。上述自然观的形成,可以理解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逃避。他的诗歌《咏水仙》以抒情的笔调暗示了他避世的倾向。最后一章为结论,总结了这首诗反映出的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自然是他的欢乐之源、朋友及想象之源,无怪乎华兹华斯的诗中有大量自然的意象,自然也或明或暗地影响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看法。
一、 华兹华斯自然观之体现
自然是华兹华斯诗中的流行主题。所谓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这里指在他心中,自然处于何种位置,也可以解释为人类应该如何融入自然。读罢他的抒情短诗《咏水仙》之后,读者心中自有答案。
(一) 自然为欢乐之源
《咏水仙》是华兹华斯所作的一首典型的自然诗。在诗中,华兹华斯回忆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对自然界的回应而展开。华兹华斯将自然视为人类欢乐与满足之源。在《咏水仙》开篇,诗人把自己看作一朵随处可见的孤云。“孤云”可能有三种含义。第一,华兹华斯感到他在世俗的人类社会之中是如此孤独。第二,他希望自己无拘无束,像行云一样随心所欲,可以去任何地方。第三,白云飘荡在高山峡谷之上,因此诗人希望俯视山下的景色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个世界。在看到盛开的水仙花之后,作者喜不自胜。作者对水仙花展开了生动的描写,并为读者展开了一副美景的画卷。借由作者的生动描写,一切景色恍若在眼前,栩栩如生。湖面澄澈,波光粼粼。湖边一望无际的水仙花开的正盛。朵朵水仙随风舞动,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诗人被大自然中的美景深深吸引,开始从孤独而伤感的情绪里走出来。怒放的水仙使他认识到大自然的宽容与伟大。结果作者的心中充满欢乐,思想与水仙花一起欢舞。这表明诗人从大自然中获得精神力量,他不复如此悲观伤感,变得乐观起来。
《咏水仙》这首诗始终充满着生命的节奏。诗人四处踱步,白云飘浮,水仙舞蹈,星光闪耀。浪潮澎湃,作者心潮激荡,作者在诗中也展现了与自然界之中类似的生命的律动。
诗人从自然中得到的欢乐是持久的,通过作者的描写,读者仿佛踏上一场“心怡之旅”。
从大自然和她丰满的灵魂,
我已经收到了所有的想法
我们沉浸在感觉之中
(华兹华斯序曲11-416-8)
华兹华斯从自然中得到的欢乐非常有代表性。他相信人与大自然近距离的接触会给人带来欢乐与情感的触动。读完诗之后,我们发现这首诗实在简单,这是一首有关美丽的黄水仙和对美丽景色回忆的诗歌。自然对于作者来讲,实为一种安慰及快乐之源。
(二) 自然为朋友
在华兹华斯心中,自然并不遥远,而是像朋友一样平常而又温和。从这首小诗中,作者也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在诗歌的第一行,“我如行云独自游”。作者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融入了自然,这令读者略感惊讶。华兹华斯本人必须要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才能与大自然同乐同愁。他感到孤单,失落,无望,因为在某些时候,他无法理解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此时,他便会想起自然界中一些与自己境遇相似的景物:一片孤云。云高高在上,漫游于天际之中,无所依傍。云朵有些孤傲的感觉,因为她可以拥有一个如此完美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白云是大自然中美好的装饰物却易被人忽视。所有特点与华兹华斯的心境如此相仿。华兹华斯是一个天才的诗人,无法忍受污浊的世风。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华兹华斯是大革命的坚决拥护者。世事变幻,革命形势的变化超出了华兹华斯的预期。他沮丧不已,政治理想烟消云散且思想日益保守。《咏水仙》这首诗作于1804年,他拜访一位朋友两年之后。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已远去,华兹华斯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孤独。此时,他居住在湖区逃离世俗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看上去似乎已经忘却了忧伤,其实内心相当寂寞。水仙花治愈了他的伤痛,使他开心起来。作者视自己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他如此亲近,就像亲密的朋友。
在本诗中,诗人巧妙地将他的孤独与水仙花生机盎然做一比较。水仙花,自然的象征,带给作者欢乐与安慰。对华兹华斯而言,自然与人息息相关。自然不仅令人放松心灵,还会给人留下美好回忆,孤寂之时细细品味。在我看来,水仙花所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倾听者的形象。它们逐渐而有效的抚慰了华兹华斯的心灵。起初,华兹华斯孤寂不已,他心目中的朋友是孤云片片。随着情绪的好转,水仙花在作者心中引起更多回应,激荡起心湖阵阵涟漪。华兹华斯如此聪明又如此多愁善感。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发现自然界某些事物并用来抒发感情。自然与华兹华斯是站在同一层面上的,无论内在还是外在,二者都是朋友。将自然视为朋友也是华兹华斯自然观的一个体现。
(三) 自然为想象之源
对于一个出色的诗人来说,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读者透过想象不仅可以读到字面意思,还可以触及字面之外的微言大义。无疑,在小诗《咏水仙》中,作者让想象力尽情驰骋。在第一,四诗节中,作者寥寥数语,描写了水仙的繁多,“那密密的一群,一大片金黄水仙”“像银河的繁星连绵不断,辉映着夜空,又时暗时亮,水仙就沿着那整个湖湾,望不到尽头地伸向前方。”这是一个贯通地面到苍穹的绝妙想象,展示了水仙花数量繁多,如同一片花海。诗句也暗示了美丽的花朵闪闪发亮,娇艳欲滴。水仙花的娇艳使得它们如同夜晚银河中的星辰。作者的神来之笔将美好的花朵与闪耀的星辰联系在一起,想象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星辰闪烁,在夜空中静默不语。水仙花欢快激昂的为作者跳舞,另一方面又十分沉静。水仙花与万千繁星的相同点是想象的关键。水仙花可能会被其他游人视而不见,但却令华兹华斯心潮澎湃。他为大自然的美景画了一副速写。美景的留存是诗人的天才和想象力的共同作用。即使距离初次望见水仙花已经过去了两年,作者依然能够抓住最触动他心弦之处,并将其描绘的栩栩如生。由此看来,自然是华兹华斯的想象之源。借助想象,华兹华斯创作了许多好诗,这些诗歌带领读者回归自然,并提醒他们了解自然的美。自然是想象之源在华兹华斯的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 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原因
由以上可知,自然是作者的欢乐之源,朋友以及想象之源。作者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自然观呢?这是由于作者的经历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为“湖畔派”诗人之一,华兹华斯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自然是其中最频繁,最常涉及的主题。马修.阿诺德曾经说过:“华兹华斯的诗,写在他最好年华的时候,因此不可避免的像自然(一样美好)”。(阿诺德,202)华兹华斯作品的主题之一是人與自然的关系。几百年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自己是作为自然的奴隶还是主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是一个“是”与“否”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更多的自然法则,因此人们必须保护自然并遵守自然法则。自然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自然与诗歌对于人的心理状态同等重要。
华兹华斯一直致力于通过诗歌拯救人类。对他而言,回归自然也是一种逃避。在诗人眼中,大自然可以使人们从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解脱出来。法国大革命失败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意识到暴力行动无法解决社会问题,也无法达到自由,平等,博爱的目标。暴力还会带来社会暴力和社会不满。这时,华兹华斯将投身革命的一腔热情转而投向自然,因为自然可以抚慰人们那受伤的心灵。华兹华斯认为:自然与人类是平等的。自然本身就是一部美妙的诗篇,她不仅可以唤起人们的热情,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智慧与力量。因此,自然在华兹华斯的诗中总是美好的,是安慰人们心灵的美妙途径。
华兹华斯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并以欣赏与友爱的态度关注自然。对华兹华斯而言,自然不仅具有深刻的外在美,而且还是欢乐与想象的源泉。美丽的自然不仅带给人们极大的欢乐,还使人们身心获益。特别是当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新鲜的时候。自然中那清新澄澈的空气以及自由的气息使人陶醉。从伟大的自然当中,人们学会怎样自我控制,自我培养。诗人华兹华斯总是歌咏他对于大自然的爱,并深情的描述自然。诗人认为,人最终将归于自然。自然从来不会轻视任何一个人,无论贫富或是老幼。在《咏水仙》这首诗中,诗人与水仙共舞可以被看作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反映。华兹华斯集中笔墨描写了他观赏水仙之时那种感伤的情绪。他无须采摘一朵花留存花的美丽,只需在心中摄取一张影像便永不相忘。由此看来,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是由于他有一个根本的观点:人与自然平等,二者应和谐共生。
三、 结论
华兹华斯这个自然之子的精神永远向着自然敞开。他对于自然万物总是格外敏感:碧湖,高山,鲜花,飞鸟,所有这些不起眼的自然景物却能引起诗人的兴趣。
对华兹华斯而言,自然是一有机系统,绝非机械,自然是一个神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万物和谐共存,自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自然认识到自己是茫茫宇宙的一员,自然还可以在互异有别的外部世界中认识自己。在这首小诗当中,华兹华斯流露出对自然的真挚情感,白云些许寂寞,却如此纯净,如此孤独。水仙纵情绽放,充满欢乐。这一切都为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距离初次见到水仙花已过去许久,作者依然能够描摹出当时的感情。自然对于诗人的情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安慰,他的诗作《水仙花》正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文献:
[1]Arnold Matthew: “The Function of Criticism at the Present Time” Essays in Criticism[M]. London and Cambridge: Macmillan and Co,1865.
[2]The Prelude: 1799,1805,1850,ed. Jonathan Wordsworth, M H Abrams and Steven Gill[M].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1979.
[3]Wordsworth, William and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Lyrical Ballads[M]. London: Routledge,1991.
[4]陈才忆.自然心底存欢愉孤寂时——论华兹华斯自然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6).
[5]丁宏为.理念与悲曲——华兹华斯后革命之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高建为.深沉的爱宽广的心[A].徐克安,曹淑芬.阅读和欣赏(外国文学部分(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7]柯素莉.“诗呈自然”的双重意蕴[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8]聂珍钊.华兹华斯论想像和幻想[J].外国文学研究,1997(4).
[9]苏文青.华兹华斯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贾晓真,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自然观;快乐之源;想象;和谐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讨论华兹华斯的小诗《咏水仙》所反映出的自然观。此外,本文希望讨论华兹华斯形成此种自然观的深层原因。
本文包含三大部分:绪论,正文,结论。正文又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关注自然作为快乐之源。作者孤独寂寞之时,他眼中的行云像自己一樣孤寂,而当他目睹水仙尽情欢舞之时,喜悦之情充盈了他的心灵。第二部分重点是“自然即朋友”。浮云,水仙花,高山或是溪流都是作者的朋友。这些自然之景不再是静止不动,而是仿佛有情有义,可与诗人同喜同悲。第三部分讨论自然是“想象之源”,自然如同加速器一样,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华兹华斯不仅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并将他自己看作自然界的一员。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微风拂面,水仙婀娜摇摆,诗人的想象力在翱翔。而诗人的想象力总是那么丰富。第三章(第四部分)探讨华兹华斯自然观的成因。上述自然观的形成,可以理解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逃避。他的诗歌《咏水仙》以抒情的笔调暗示了他避世的倾向。最后一章为结论,总结了这首诗反映出的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自然是他的欢乐之源、朋友及想象之源,无怪乎华兹华斯的诗中有大量自然的意象,自然也或明或暗地影响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看法。
一、 华兹华斯自然观之体现
自然是华兹华斯诗中的流行主题。所谓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这里指在他心中,自然处于何种位置,也可以解释为人类应该如何融入自然。读罢他的抒情短诗《咏水仙》之后,读者心中自有答案。
(一) 自然为欢乐之源
《咏水仙》是华兹华斯所作的一首典型的自然诗。在诗中,华兹华斯回忆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对自然界的回应而展开。华兹华斯将自然视为人类欢乐与满足之源。在《咏水仙》开篇,诗人把自己看作一朵随处可见的孤云。“孤云”可能有三种含义。第一,华兹华斯感到他在世俗的人类社会之中是如此孤独。第二,他希望自己无拘无束,像行云一样随心所欲,可以去任何地方。第三,白云飘荡在高山峡谷之上,因此诗人希望俯视山下的景色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个世界。在看到盛开的水仙花之后,作者喜不自胜。作者对水仙花展开了生动的描写,并为读者展开了一副美景的画卷。借由作者的生动描写,一切景色恍若在眼前,栩栩如生。湖面澄澈,波光粼粼。湖边一望无际的水仙花开的正盛。朵朵水仙随风舞动,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诗人被大自然中的美景深深吸引,开始从孤独而伤感的情绪里走出来。怒放的水仙使他认识到大自然的宽容与伟大。结果作者的心中充满欢乐,思想与水仙花一起欢舞。这表明诗人从大自然中获得精神力量,他不复如此悲观伤感,变得乐观起来。
《咏水仙》这首诗始终充满着生命的节奏。诗人四处踱步,白云飘浮,水仙舞蹈,星光闪耀。浪潮澎湃,作者心潮激荡,作者在诗中也展现了与自然界之中类似的生命的律动。
诗人从自然中得到的欢乐是持久的,通过作者的描写,读者仿佛踏上一场“心怡之旅”。
从大自然和她丰满的灵魂,
我已经收到了所有的想法
我们沉浸在感觉之中
(华兹华斯序曲11-416-8)
华兹华斯从自然中得到的欢乐非常有代表性。他相信人与大自然近距离的接触会给人带来欢乐与情感的触动。读完诗之后,我们发现这首诗实在简单,这是一首有关美丽的黄水仙和对美丽景色回忆的诗歌。自然对于作者来讲,实为一种安慰及快乐之源。
(二) 自然为朋友
在华兹华斯心中,自然并不遥远,而是像朋友一样平常而又温和。从这首小诗中,作者也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在诗歌的第一行,“我如行云独自游”。作者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融入了自然,这令读者略感惊讶。华兹华斯本人必须要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才能与大自然同乐同愁。他感到孤单,失落,无望,因为在某些时候,他无法理解社会并得到社会的理解。此时,他便会想起自然界中一些与自己境遇相似的景物:一片孤云。云高高在上,漫游于天际之中,无所依傍。云朵有些孤傲的感觉,因为她可以拥有一个如此完美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白云是大自然中美好的装饰物却易被人忽视。所有特点与华兹华斯的心境如此相仿。华兹华斯是一个天才的诗人,无法忍受污浊的世风。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华兹华斯是大革命的坚决拥护者。世事变幻,革命形势的变化超出了华兹华斯的预期。他沮丧不已,政治理想烟消云散且思想日益保守。《咏水仙》这首诗作于1804年,他拜访一位朋友两年之后。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已远去,华兹华斯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孤独。此时,他居住在湖区逃离世俗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看上去似乎已经忘却了忧伤,其实内心相当寂寞。水仙花治愈了他的伤痛,使他开心起来。作者视自己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他如此亲近,就像亲密的朋友。
在本诗中,诗人巧妙地将他的孤独与水仙花生机盎然做一比较。水仙花,自然的象征,带给作者欢乐与安慰。对华兹华斯而言,自然与人息息相关。自然不仅令人放松心灵,还会给人留下美好回忆,孤寂之时细细品味。在我看来,水仙花所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倾听者的形象。它们逐渐而有效的抚慰了华兹华斯的心灵。起初,华兹华斯孤寂不已,他心目中的朋友是孤云片片。随着情绪的好转,水仙花在作者心中引起更多回应,激荡起心湖阵阵涟漪。华兹华斯如此聪明又如此多愁善感。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发现自然界某些事物并用来抒发感情。自然与华兹华斯是站在同一层面上的,无论内在还是外在,二者都是朋友。将自然视为朋友也是华兹华斯自然观的一个体现。
(三) 自然为想象之源
对于一个出色的诗人来说,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读者透过想象不仅可以读到字面意思,还可以触及字面之外的微言大义。无疑,在小诗《咏水仙》中,作者让想象力尽情驰骋。在第一,四诗节中,作者寥寥数语,描写了水仙的繁多,“那密密的一群,一大片金黄水仙”“像银河的繁星连绵不断,辉映着夜空,又时暗时亮,水仙就沿着那整个湖湾,望不到尽头地伸向前方。”这是一个贯通地面到苍穹的绝妙想象,展示了水仙花数量繁多,如同一片花海。诗句也暗示了美丽的花朵闪闪发亮,娇艳欲滴。水仙花的娇艳使得它们如同夜晚银河中的星辰。作者的神来之笔将美好的花朵与闪耀的星辰联系在一起,想象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星辰闪烁,在夜空中静默不语。水仙花欢快激昂的为作者跳舞,另一方面又十分沉静。水仙花与万千繁星的相同点是想象的关键。水仙花可能会被其他游人视而不见,但却令华兹华斯心潮澎湃。他为大自然的美景画了一副速写。美景的留存是诗人的天才和想象力的共同作用。即使距离初次望见水仙花已经过去了两年,作者依然能够抓住最触动他心弦之处,并将其描绘的栩栩如生。由此看来,自然是华兹华斯的想象之源。借助想象,华兹华斯创作了许多好诗,这些诗歌带领读者回归自然,并提醒他们了解自然的美。自然是想象之源在华兹华斯的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 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原因
由以上可知,自然是作者的欢乐之源,朋友以及想象之源。作者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自然观呢?这是由于作者的经历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为“湖畔派”诗人之一,华兹华斯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自然是其中最频繁,最常涉及的主题。马修.阿诺德曾经说过:“华兹华斯的诗,写在他最好年华的时候,因此不可避免的像自然(一样美好)”。(阿诺德,202)华兹华斯作品的主题之一是人與自然的关系。几百年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自己是作为自然的奴隶还是主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是一个“是”与“否”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更多的自然法则,因此人们必须保护自然并遵守自然法则。自然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自然与诗歌对于人的心理状态同等重要。
华兹华斯一直致力于通过诗歌拯救人类。对他而言,回归自然也是一种逃避。在诗人眼中,大自然可以使人们从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解脱出来。法国大革命失败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意识到暴力行动无法解决社会问题,也无法达到自由,平等,博爱的目标。暴力还会带来社会暴力和社会不满。这时,华兹华斯将投身革命的一腔热情转而投向自然,因为自然可以抚慰人们那受伤的心灵。华兹华斯认为:自然与人类是平等的。自然本身就是一部美妙的诗篇,她不仅可以唤起人们的热情,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智慧与力量。因此,自然在华兹华斯的诗中总是美好的,是安慰人们心灵的美妙途径。
华兹华斯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并以欣赏与友爱的态度关注自然。对华兹华斯而言,自然不仅具有深刻的外在美,而且还是欢乐与想象的源泉。美丽的自然不仅带给人们极大的欢乐,还使人们身心获益。特别是当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新鲜的时候。自然中那清新澄澈的空气以及自由的气息使人陶醉。从伟大的自然当中,人们学会怎样自我控制,自我培养。诗人华兹华斯总是歌咏他对于大自然的爱,并深情的描述自然。诗人认为,人最终将归于自然。自然从来不会轻视任何一个人,无论贫富或是老幼。在《咏水仙》这首诗中,诗人与水仙共舞可以被看作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反映。华兹华斯集中笔墨描写了他观赏水仙之时那种感伤的情绪。他无须采摘一朵花留存花的美丽,只需在心中摄取一张影像便永不相忘。由此看来,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是由于他有一个根本的观点:人与自然平等,二者应和谐共生。
三、 结论
华兹华斯这个自然之子的精神永远向着自然敞开。他对于自然万物总是格外敏感:碧湖,高山,鲜花,飞鸟,所有这些不起眼的自然景物却能引起诗人的兴趣。
对华兹华斯而言,自然是一有机系统,绝非机械,自然是一个神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万物和谐共存,自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自然认识到自己是茫茫宇宙的一员,自然还可以在互异有别的外部世界中认识自己。在这首小诗当中,华兹华斯流露出对自然的真挚情感,白云些许寂寞,却如此纯净,如此孤独。水仙纵情绽放,充满欢乐。这一切都为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距离初次见到水仙花已过去许久,作者依然能够描摹出当时的感情。自然对于诗人的情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安慰,他的诗作《水仙花》正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文献:
[1]Arnold Matthew: “The Function of Criticism at the Present Time” Essays in Criticism[M]. London and Cambridge: Macmillan and Co,1865.
[2]The Prelude: 1799,1805,1850,ed. Jonathan Wordsworth, M H Abrams and Steven Gill[M]. New York: W. W Norton Company,1979.
[3]Wordsworth, William and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Lyrical Ballads[M]. London: Routledge,1991.
[4]陈才忆.自然心底存欢愉孤寂时——论华兹华斯自然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6).
[5]丁宏为.理念与悲曲——华兹华斯后革命之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高建为.深沉的爱宽广的心[A].徐克安,曹淑芬.阅读和欣赏(外国文学部分(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7]柯素莉.“诗呈自然”的双重意蕴[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8]聂珍钊.华兹华斯论想像和幻想[J].外国文学研究,1997(4).
[9]苏文青.华兹华斯诗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贾晓真,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