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严重忽视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缺乏相关的重视。如何寓教于乐、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 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迫切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目标中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些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忽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不良现象,个别的语文教师甚至也缺乏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视。导致的后果是好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正和指导,养成了诸多不良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阅读学习带来了诸多问题。有的小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根本不会默读,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阅读,导致课堂出现混乱的局面;有的小学生阅读时毫无重点,盲目阅读,长篇累牍,结果是阅读效率很低;有的学生阅读习惯不好,在家没有父母的指导在学校没有老师的指导,习惯于边玩边读,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学生阅读时坐姿不好,喜欢趴在课桌上阅读,严重影响实力和身体健康。这些阅读坏习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小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日常的阅读学习中会缺乏自主性,自控能力比较差,有些不良习惯是不知不觉形成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小学教师没有很好的领会教学目的,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作为当代的小学语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本着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具体指导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
这点比较适合于小学生的教学,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语文教师精心挑选课本上的一些童话和故事,通过故事表演游戏的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表演中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型,即完整连贯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对一,教师帮助小学生分析形象再表演;还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体角色,教师先讲故事,小学生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道具应该准备的简单一些。持外,还有一种是角色活动型,这时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可以让小学生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三种方法在戏剧表演时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分别使用,无论怎样运用,相信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二、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坚持每天阅读,小学语文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的在平常的阅读中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在家里,家长要帮助小学生进行阅读,逐渐形成家庭的阅读生活惯例,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小学生的自觉行为,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要给小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具体的卫生习惯有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小学生千万不要趴在桌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不要让小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吃零食,东张西望等。由于小学生特有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固然有一定困难,但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四、鼓励小学生适当的扩大阅读内容
孩子如果在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上,应当扩大他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这时眼光不要在课本教材和童话故事上,而应鼓励小学生看一些内容简单的报纸和名著,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丰富课余知识,提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五、成立读书会
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一个小小的读书会,让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小学生担任会长,定期指导会长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可以进行读书评比和读书比赛等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创设情境教学,熟读课文,培养语感
在现代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教学中,因受到方言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读书语感受到一定的阻碍,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应该尽自己的语感水平去感化小学生,给小学生创造语感产生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从而感悟语文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在小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在读懂课文上继续下功夫,让学生想象意境,适当鼓励学生改写成记叙文。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持外,教学实践有力证明,精心创设情境是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自觉地发挥自主探究的潜力和聪明才智。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以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就是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做到内容正确,形式多样、时间合理、针对性强,能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
七、特殊節日多读相关的书籍
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细心的教师该为孩子准备好书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名称、时间、意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识。
总之,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孔祥林.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现代阅读, 2011(1).
[3]刘毅.语文教改新趋势[M]石家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4]苏立康.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目标中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些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忽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不良现象,个别的语文教师甚至也缺乏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视。导致的后果是好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正和指导,养成了诸多不良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阅读学习带来了诸多问题。有的小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根本不会默读,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阅读,导致课堂出现混乱的局面;有的小学生阅读时毫无重点,盲目阅读,长篇累牍,结果是阅读效率很低;有的学生阅读习惯不好,在家没有父母的指导在学校没有老师的指导,习惯于边玩边读,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学生阅读时坐姿不好,喜欢趴在课桌上阅读,严重影响实力和身体健康。这些阅读坏习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小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日常的阅读学习中会缺乏自主性,自控能力比较差,有些不良习惯是不知不觉形成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小学教师没有很好的领会教学目的,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作为当代的小学语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本着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具体指导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
这点比较适合于小学生的教学,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语文教师精心挑选课本上的一些童话和故事,通过故事表演游戏的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表演中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型,即完整连贯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对一,教师帮助小学生分析形象再表演;还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体角色,教师先讲故事,小学生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道具应该准备的简单一些。持外,还有一种是角色活动型,这时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可以让小学生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三种方法在戏剧表演时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分别使用,无论怎样运用,相信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二、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坚持每天阅读,小学语文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的在平常的阅读中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在家里,家长要帮助小学生进行阅读,逐渐形成家庭的阅读生活惯例,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小学生的自觉行为,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要给小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具体的卫生习惯有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小学生千万不要趴在桌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不要让小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吃零食,东张西望等。由于小学生特有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固然有一定困难,但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四、鼓励小学生适当的扩大阅读内容
孩子如果在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上,应当扩大他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这时眼光不要在课本教材和童话故事上,而应鼓励小学生看一些内容简单的报纸和名著,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丰富课余知识,提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五、成立读书会
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一个小小的读书会,让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小学生担任会长,定期指导会长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可以进行读书评比和读书比赛等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创设情境教学,熟读课文,培养语感
在现代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教学中,因受到方言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读书语感受到一定的阻碍,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应该尽自己的语感水平去感化小学生,给小学生创造语感产生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从而感悟语文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在小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在读懂课文上继续下功夫,让学生想象意境,适当鼓励学生改写成记叙文。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持外,教学实践有力证明,精心创设情境是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自觉地发挥自主探究的潜力和聪明才智。兴趣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感染以外,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就是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做到内容正确,形式多样、时间合理、针对性强,能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
七、特殊節日多读相关的书籍
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细心的教师该为孩子准备好书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名称、时间、意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识。
总之,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孔祥林.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现代阅读, 2011(1).
[3]刘毅.语文教改新趋势[M]石家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4]苏立康.小学学科教学论(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