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物质化和非物质化两个方面。物质化的是指在课堂中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媒体作为媒介教学。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体育场地器械、多媒体课件等。非物质化的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肢体语言、眼神的运用以及教师自身特有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关键词:体育 教学 方案
好的体育课,首先应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愉悦中参与,并使绝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知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课堂中恰当的教学手段,而教学手段恰当应用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前提。
1、精心设计教案。
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在教学项目重点难点的过渡上要有实例,要有办法和手段。上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并结合自身、学生的特点、项目动作的特点,以及内容选择和课件的制作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方法要求。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首先清楚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是否能完成动作要求?会不会是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课堂练习如何才能体现出对已有技术的掌握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的学生在授课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姿态要端庄。
体育课是户外动态的课。体育教师要利用自身达到感召力和表率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形体美、姿态美、仪表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首先应该是易亲近且不失威严的感觉,让学生有追随和喜欢的欲望。授课时要精力充沛,举手投足都要注意,穿着运动性,发型、面额应整洁。教学姿态应当适当配合教学内容和要求。
3、语言要精练、严谨。
户外环境相比室内比较嘈杂;教师在授课中的语言要准确、清晰,语速应适中,语声要尽可能标准响亮,要有穿透力,最好富有幽默感。及时根据课堂气氛,进行语言调节;必要时应抑扬顿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4、眼神要有全局观。
常言说“:眼睛会说话”。这是因为眼睛的神态变化,即眼神的变化能表达各种各样具体、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有时能传递有声语言和其他肢体语言无法传递的信息,它是一种微妙而神奇的交流与表达的方式。因此,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恰当地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就能收到多方面的实际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能唤起学生的注意,起到组织教学的积极作用;当某些学生在随意做危险性小动作或干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时,教师在突然停止讲课或加重讲课语调的同时,再向学生投以警示、严肃、不满的眼神,能制止这些学生;而对那些认真练习的学生一笑、一盯要透露出真诚、友善、信任和尊重,课堂中眼光应尽量覆盖每个学生。眼神中要有鼓励和肯定,要有阻止和提示,要有批评和授意,还要有提醒和否定。
5、肢体语言要准确到位要有含义。
体育课教师表现得最多就是他的肢体,它是通过人们的体态动作来表达的无声语言,它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通过优美的示范、规范的练习,最容易让学生从视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姿一态,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和审美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并在教学中努力去掌握好并应用好。教师在授课中有必要结合多种眼神、语言与手势来辅助教学。
6、评价要适度,留意学生差异。
教学中那些动作做的又对又好又准的学生评价要适度、真挚,眼神要配合,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过分夸张。有时在完成教师要求完成的技术动作时,要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生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技术要求。对完成动作出现错误和不积极的学生,要以鼓励、培养起自信心为主,让其融入课堂中来。对调皮的学生要以引导为主,以纠正其不良习惯。
7、要适度使用媒体教学;掌握好实践课的教学。
体育课不同与文化课,它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对教学中的课件、投影仪、放映设备等教学媒体要运用适度,切忌过滥。对实现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主次要分明。实践课堂中,教师要时刻把握好课堂节奏和气氛;要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亲自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运动,在运动中得出规律;在指导学生小组活动中不要过于随意,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及时指导、纠正学生活动中的言行,动作;做到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中思考。
8、注意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课如: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准备不充分,这样神经系统、内脏和肌肉没有充分活动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洁、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其次,学生运动幅度较大,运动可能引起的损伤机率也提高了。还有练习中不遵守规则、相互逗闹、动作粗野、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都极易造成运动损伤。那么,如何减少学生的损伤就成了教学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疗的能力。
总之,体育课堂使用恰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变想象为行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动作技术整合能力,能够扩大课堂参与面,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先天气质、后天学习、性格、习惯、素质等对教学的影响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平时应注重积累,从生活中留意,在教学中揣摩。非有心而不能为之,非热爱而不可为之。同样一份教案,不同的教师上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不管教学手段有多大的作用,也应注意灵活运用并结合几种教学手段进行,做到在课堂中“适量”、“适时”运用教学手段。
关键词:体育 教学 方案
好的体育课,首先应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愉悦中参与,并使绝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知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课堂中恰当的教学手段,而教学手段恰当应用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前提。
1、精心设计教案。
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在教学项目重点难点的过渡上要有实例,要有办法和手段。上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并结合自身、学生的特点、项目动作的特点,以及内容选择和课件的制作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方法要求。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首先清楚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是否能完成动作要求?会不会是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课堂练习如何才能体现出对已有技术的掌握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的学生在授课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姿态要端庄。
体育课是户外动态的课。体育教师要利用自身达到感召力和表率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形体美、姿态美、仪表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首先应该是易亲近且不失威严的感觉,让学生有追随和喜欢的欲望。授课时要精力充沛,举手投足都要注意,穿着运动性,发型、面额应整洁。教学姿态应当适当配合教学内容和要求。
3、语言要精练、严谨。
户外环境相比室内比较嘈杂;教师在授课中的语言要准确、清晰,语速应适中,语声要尽可能标准响亮,要有穿透力,最好富有幽默感。及时根据课堂气氛,进行语言调节;必要时应抑扬顿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4、眼神要有全局观。
常言说“:眼睛会说话”。这是因为眼睛的神态变化,即眼神的变化能表达各种各样具体、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有时能传递有声语言和其他肢体语言无法传递的信息,它是一种微妙而神奇的交流与表达的方式。因此,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恰当地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就能收到多方面的实际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能唤起学生的注意,起到组织教学的积极作用;当某些学生在随意做危险性小动作或干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时,教师在突然停止讲课或加重讲课语调的同时,再向学生投以警示、严肃、不满的眼神,能制止这些学生;而对那些认真练习的学生一笑、一盯要透露出真诚、友善、信任和尊重,课堂中眼光应尽量覆盖每个学生。眼神中要有鼓励和肯定,要有阻止和提示,要有批评和授意,还要有提醒和否定。
5、肢体语言要准确到位要有含义。
体育课教师表现得最多就是他的肢体,它是通过人们的体态动作来表达的无声语言,它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通过优美的示范、规范的练习,最容易让学生从视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姿一态,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和审美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并在教学中努力去掌握好并应用好。教师在授课中有必要结合多种眼神、语言与手势来辅助教学。
6、评价要适度,留意学生差异。
教学中那些动作做的又对又好又准的学生评价要适度、真挚,眼神要配合,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过分夸张。有时在完成教师要求完成的技术动作时,要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生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技术要求。对完成动作出现错误和不积极的学生,要以鼓励、培养起自信心为主,让其融入课堂中来。对调皮的学生要以引导为主,以纠正其不良习惯。
7、要适度使用媒体教学;掌握好实践课的教学。
体育课不同与文化课,它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对教学中的课件、投影仪、放映设备等教学媒体要运用适度,切忌过滥。对实现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主次要分明。实践课堂中,教师要时刻把握好课堂节奏和气氛;要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亲自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运动,在运动中得出规律;在指导学生小组活动中不要过于随意,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及时指导、纠正学生活动中的言行,动作;做到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中思考。
8、注意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课如: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准备不充分,这样神经系统、内脏和肌肉没有充分活动起来,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洁、动作不够协调,就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其次,学生运动幅度较大,运动可能引起的损伤机率也提高了。还有练习中不遵守规则、相互逗闹、动作粗野、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都极易造成运动损伤。那么,如何减少学生的损伤就成了教学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而且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疗的能力。
总之,体育课堂使用恰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变想象为行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动作技术整合能力,能够扩大课堂参与面,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先天气质、后天学习、性格、习惯、素质等对教学的影响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平时应注重积累,从生活中留意,在教学中揣摩。非有心而不能为之,非热爱而不可为之。同样一份教案,不同的教师上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不管教学手段有多大的作用,也应注意灵活运用并结合几种教学手段进行,做到在课堂中“适量”、“适时”运用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