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晋县实验初中 河北 宁晋 055550)
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堂教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较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的参与与水平的提高是前提。
(1)转变教育观念。多年来,应试教育依旧如故,题海战术仍然风行,时至今日,基本上没有动摇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教育思想。教学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基本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培养。时代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高素质高就高在创造性上,也就是创新素质上。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地理教师,要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只有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2)改革教学方法。为应试教育所广泛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教学方法的直接恶果是训练出了相当大一部分高分低能、机械照搬、唯书唯上的专门人才。教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索实践式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要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氛围,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学生以否定的回答,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质疑、不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习方法上的思维定势。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应高度重视学生思维中的独立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构建。
(1)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某一地理事象对其他地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一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把握多种不确定因素,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从而漫游在一个开放的广阔的崭新的思维天地之中。
(2)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通过这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些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课外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教师可将地理知识设计成地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重新发现,予以培养。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所有与人类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以及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如大的课题有天文、气象、水文观测活动,大气、水体、噪声及环境污染监测报道,地质地貌、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方式的调查,农业生产、工业布局采访,家乡人文、文化采风等,每个主课题根据现状和条件可设计若干个分课题,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是创造发现的源地、创新能力形成的基地。
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堂教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较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的参与与水平的提高是前提。
(1)转变教育观念。多年来,应试教育依旧如故,题海战术仍然风行,时至今日,基本上没有动摇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教育思想。教学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基本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培养。时代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高素质高就高在创造性上,也就是创新素质上。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地理教师,要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只有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2)改革教学方法。为应试教育所广泛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教学方法的直接恶果是训练出了相当大一部分高分低能、机械照搬、唯书唯上的专门人才。教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索实践式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要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氛围,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学生以否定的回答,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质疑、不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习方法上的思维定势。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应高度重视学生思维中的独立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构建。
(1)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某一地理事象对其他地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一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把握多种不确定因素,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从而漫游在一个开放的广阔的崭新的思维天地之中。
(2)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通过这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些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课外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教师可将地理知识设计成地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重新发现,予以培养。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所有与人类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以及目前人们关心的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如大的课题有天文、气象、水文观测活动,大气、水体、噪声及环境污染监测报道,地质地貌、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资源开发、能源利用方式的调查,农业生产、工业布局采访,家乡人文、文化采风等,每个主课题根据现状和条件可设计若干个分课题,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是创造发现的源地、创新能力形成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