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代中期,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崭新创作崛起于中国文坛。这就是所谓的先锋作家群体。先锋派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先锋派的作家们走出了一条饶有意味的文学创作之路。他们突破了传统小说重点在于"写什么"的范式和困境,转而表现出对小说叙事技法——"怎么写"的热衷,先锋文学由此徐徐拉开帷幕。之后,一批作家紧随其后,充分发挥文本实验的技能和才华,在叙事的迷宫中自由穿行,他们的创作实绩使先锋派的作品成为文学界一道耀眼的风景。先锋派作家共同的叙事特点表现为元小说技法(即用叙述话语本身言说叙事本身),注意调整叙事话语和故事之间的距离,追求故事中历史生活形态的不稳定性等。但叙事话语的个人化特点,如叙述人角色的设置,故事人物的符号化,叙事圈套,叙事猜测等,又使他们的作品面目各异而显得摇曳多姿。正是这种对文本形式及其结构叙事空间的探索,不仅为这些作家赢得先锋派的称号和评论界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先锋小说的出现为中国小说的发展方向和前途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叶兆言作为先锋时期的代表作家,其创作题材非常丰富,最耀眼的是追怀民国时期前尘旧事的小说。这些作品,后来被人们冠以"新历史小说"。但其后,叶兆言的写作表现出一种"杂花生树"的繁复意象。除了数量庞大的小说作品,叶氏还有数量可观的散文。叶兆言的散文表现了浓厚的"文人"情调,无论是漫谈古城南京、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好友,都显得学识渊博、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作家苏童认为:"叶兆言的性格为人绝对是儒家的,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腹经纶,优雅随和,身上散发出某种旧文人的气息。"叶兆言的小说多为"人情小说"(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若以描写的背景来分,叶兆言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民国为背景的秦淮遗事,一类是以文革至今大陆中低社会为背景的市井人生。除"人情小说"外,他还探索"成长小说"的写作,如《没有玻璃的花房》(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