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要不断创新,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师生可以共享学习过程的快乐,让语文教学更轻松。
1 利用电教媒体的形象直观,优化教学目标,突 破难点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备课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要与此特点相适应,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在课程精神的指导下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以牢固掌握教学内容为基础,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出师表》这节多媒体录像课中,笔者设置3个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文章的分析,理清诸葛亮为刘禅所提的劝谏内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当堂背诵的能力。3)德育目标:正确认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忠心,学习诸葛亮的爱国主义精神。这3个学习目标的设置,既没有脱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主动学习。无论是在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能力的培养上,以及在德育的渗透上,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有限指导下自己完成的。
2 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一节课上得是否优秀,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其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密切相关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决定了这种方式的教学应该是以导学为主的,教师只是在做指导性的工作。实践证明,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疑导学”的教学模式是较为适用的。
如在《墨池记》这节网络课中,教师所要做的只是抛出几个有难度、梯度的问题来,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并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直观、牢固。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设置除了传统教学中的“创境导入→明确目标→整体感知”外,还应着重对“反馈练习”这一步骤的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达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互相补充,积极发言,达到良好的反馈练习目的。
如学习完《出师表》的课文内容后,让每一个学生都利用“模拟网上论坛”的平台谈谈诸葛亮,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完《醉翁亭记》的课文内容后,找一篇类似写景的文言文片段,进行课内知识的迁移,利用信息技术中“提交、发布”功能的优势,师生之间互动练习。这种方式和传统的反馈练习相比较,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诗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制作“人机竞争的背诵比赛”效果,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把学习融入玩儿中去,寓教于乐。
3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大量素材,充实教学 内容
对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来说,备课这一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件中的绝大部分资料都是在这一阶段积累和搜集起来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备课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对课标和教材进行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研读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求得视野的开阔、资源面的扩大。通过网络来搜寻与课上内容有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以便于全方位刺激学生,促进他们积极地学习。
特别是在一些写景文章的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更是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如在讲到《醉翁亭记》时,笔者利用网络环境下载相关的图片、声音等信息,运用多种手段美化课件,在美的享受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效果。
4 整理加工素材,合理利用多种变化引起学生的 兴趣
利用网络环境开始收集起来的素材可以说是杂乱无章的,在搜集了尽可能全面的素材后,还要对其進行细致而全面的加工与整理工作,把它们按照课内、课外、文字、图片、音像等进行细致的分类,建立名目详细的素材库,为下一步课件的制作做充分的准备。建立这个素材库时,划分的名目越细,对今后的工作就会越有利,也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方便。
在建立了明确的素材库后,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将所有的素材有序地串联起来。教师在头脑中首先要有一个科学而合理的框架,它应该是纵横交错,可以实现多种交互的,应该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如在多媒体录像课《出师表》中,笔者首先划分详细的几个部分(复习导入、学习目标、第一条建议、第二条建议、第三条建议、第六段叙写的作用),在每一个部分里又细化为小的部分,这样化整为零,帮助学生学习。
5 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而多媒体的运用,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及至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一种单项的传授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为了不打破这种权威,往往处于封闭保守状态,更谈不上主动、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的朋友,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参与、沟通、平等协作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语文课一般具有情景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课文的背景、音乐、人文资料营造气氛或进行角色表演。这种情况下教师以朋友身份出现,师生交流增多,交互频繁,教师和学生人气都大大提高。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已经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做好这一教学环节的工作,为后面语文教学的课堂组织、课后检测都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与保证。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说,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前面必须要有合理二字,只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才能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才能共同体会教学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木厂口镇初级中学)
1 利用电教媒体的形象直观,优化教学目标,突 破难点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备课时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要与此特点相适应,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在课程精神的指导下去感知教材、理解教材,以牢固掌握教学内容为基础,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出师表》这节多媒体录像课中,笔者设置3个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文章的分析,理清诸葛亮为刘禅所提的劝谏内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当堂背诵的能力。3)德育目标:正确认识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忠心,学习诸葛亮的爱国主义精神。这3个学习目标的设置,既没有脱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主动学习。无论是在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能力的培养上,以及在德育的渗透上,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有限指导下自己完成的。
2 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一节课上得是否优秀,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其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密切相关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决定了这种方式的教学应该是以导学为主的,教师只是在做指导性的工作。实践证明,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疑导学”的教学模式是较为适用的。
如在《墨池记》这节网络课中,教师所要做的只是抛出几个有难度、梯度的问题来,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并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脑筋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直观、牢固。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设置除了传统教学中的“创境导入→明确目标→整体感知”外,还应着重对“反馈练习”这一步骤的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达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互相补充,积极发言,达到良好的反馈练习目的。
如学习完《出师表》的课文内容后,让每一个学生都利用“模拟网上论坛”的平台谈谈诸葛亮,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习完《醉翁亭记》的课文内容后,找一篇类似写景的文言文片段,进行课内知识的迁移,利用信息技术中“提交、发布”功能的优势,师生之间互动练习。这种方式和传统的反馈练习相比较,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诗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制作“人机竞争的背诵比赛”效果,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把学习融入玩儿中去,寓教于乐。
3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大量素材,充实教学 内容
对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来说,备课这一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件中的绝大部分资料都是在这一阶段积累和搜集起来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备课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对课标和教材进行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研读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求得视野的开阔、资源面的扩大。通过网络来搜寻与课上内容有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以便于全方位刺激学生,促进他们积极地学习。
特别是在一些写景文章的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更是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如在讲到《醉翁亭记》时,笔者利用网络环境下载相关的图片、声音等信息,运用多种手段美化课件,在美的享受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效果。
4 整理加工素材,合理利用多种变化引起学生的 兴趣
利用网络环境开始收集起来的素材可以说是杂乱无章的,在搜集了尽可能全面的素材后,还要对其進行细致而全面的加工与整理工作,把它们按照课内、课外、文字、图片、音像等进行细致的分类,建立名目详细的素材库,为下一步课件的制作做充分的准备。建立这个素材库时,划分的名目越细,对今后的工作就会越有利,也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方便。
在建立了明确的素材库后,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将所有的素材有序地串联起来。教师在头脑中首先要有一个科学而合理的框架,它应该是纵横交错,可以实现多种交互的,应该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如在多媒体录像课《出师表》中,笔者首先划分详细的几个部分(复习导入、学习目标、第一条建议、第二条建议、第三条建议、第六段叙写的作用),在每一个部分里又细化为小的部分,这样化整为零,帮助学生学习。
5 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而多媒体的运用,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及至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一种单项的传授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为了不打破这种权威,往往处于封闭保守状态,更谈不上主动、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的朋友,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参与、沟通、平等协作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语文课一般具有情景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课文的背景、音乐、人文资料营造气氛或进行角色表演。这种情况下教师以朋友身份出现,师生交流增多,交互频繁,教师和学生人气都大大提高。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已经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做好这一教学环节的工作,为后面语文教学的课堂组织、课后检测都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与保证。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说,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前面必须要有合理二字,只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才能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才能共同体会教学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木厂口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