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中国:将中国的《梁祝》带到世界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中国,1941年生于重庆,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他擅长使用高雅的西洋乐器演奏中国传统乐曲,其演奏风格既热情洋溢,又细腻婉转,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曲《梁祝》,经由他之手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近日,这位蜚声中外的音乐家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我的胎教就是听父亲拉琴”
  1941年,盛中国出生在一个音乐之家。父亲盛雪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教授,母亲朱冰主修声乐。他们共养育了十一个孩子,其中十个以音乐为专业,共有九人拉小提琴。
  由于出生在音乐世家,所以在妈妈肚子里头的时候,他的胎教就是听父亲拉琴。
  刚走出襁褓,他就能手拿两支筷子模仿父亲做拉琴状,嘴中竟可哼出父亲练习的曲调,连父亲拉琴的神态也模仿得惟妙惟肖。于是,把小盛放在桌子上表演“筷子拉琴”,成了这家人接待来客时的保留节目。


  五岁那年,家里特地举办拜师礼,他正式拜父亲为师。父亲从小对盛中国的艺术训练格外严格,要求他事不过三。拉琴动作纠正两次以后,第三回再错就要受体罚。“虽然我不提倡体罚,但是人潜在的能力有时候在高压时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很自然地,我要想办法,做到他要求的事不过三,一遍两遍就要做到。”父亲还让他读《古文观止》,读中国的名篇。“这些东西当时我觉得真是太枯燥了,但后来我发现太有用了。我懂外国的文化,但我的根在中国,应该把我们五千年文明,那些好的东西,继承它,发扬它,这是非常重要的。”
  日夜与琴为伴,盛中国从小感觉到“手里的琴是有生命的,它最理解我,也最懂我。记得有一次,我看着手中的提琴出神,不由自主地用脸蹭它的虎纹,心想:我这辈子就跟你在一起了,我的快乐、痛苦,一切都跟你在一起了。”
  “从我手中流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一粒种子”
  凭借过人的天赋和艰苦的努力,盛中国如愿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随后参与了不少音乐会演出和比赛,逐渐在音乐圈小有名气。1960年,盛中国被选派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在那里,他参加音乐界“奥林匹克”级的柴可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得荣誉奖,成为新中国最早在世界性音乐比赛中获奖的小提琴家之一。
  那时候一个国内的大学生需要十二个农民面朝黄土头顶烈日,辛勤劳作一年的收获来养活。一个留学生则需要国内十二个大学生来养活,十二乘以十二是多少?太多了。所以在莫斯科的时候,盛中国学到的不仅是提琴,也有对人生的理解。
  文革期间,盛中国也受到波及来到五七干校,从拨拉乐器变成侍弄庄稼。他每天要挑60担水,还需从别处运来大粪施肥。干完活儿后,其他人在床上休息时,盛中国则带着琴,到后山的果园里练习音乐。回家路上能捡些熟透的果子,晚饭时夹在馒头里吃,便让他觉得“很愉快”。去果园练琴,在晚上看一段“成语故事”,拿起笔写字,盛中国觉得自己做这些事情“是在和他们抗争”,“你们不承认我,我承认我自己。”这段艰苦的时期也让他思想情感有了巨大转变。他身上的“优越感”消失了,“如果没有经历那种苦难,我是不会有那个立场的……觉得心里头有东西了,懂得自己几斤几两了,也懂得对周围的人心怀感恩了。”重返乐坛后,有人对他说,感受到了他的音乐从华丽、流畅、炫技,变得深刻、感人。
  1978年,盛中国第一个登上刚刚解禁的北京舞台,并应邀到香港、澳门举行独奏音乐会。80年代起,盛中国开始在世界各国大量巡回演出——在澳大利亚的六个城市演奏《梁祝》等协奏曲,与钢琴家刘诗昆远赴南美举办音乐会……“最迷人的小提琴家”“中国的梅纽因”,重回乐坛后,赞誉再次接踵而至。
  他用农民播种来比喻自己音乐的意义:“我开这么多音乐会,定位很明确——不是娱乐的,完全是文化的。我的琴声,从我的手指中流出的每一个音符,像一粒种子一样播撒到我听众的心田中去。什么种子呢?崇尚美的种子,崇尚和谐的种子,崇尚善的种子。”
  音乐世界里的“梁祝”
  在盛中国的众多代表作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莫过于60年代中期,他从莫斯科留学归来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也成为他后来演奏次数最多、最受欢迎的作品。“我拉《梁祝》,简言之是用西方的小提琴演奏技法,与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语言做结合,我的拉法不是模仿唱腔,更重要的是刻画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年轻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他们对爱情的渴望……演奏《梁祝》,要有西方的那种装饰美、形态美,也要有从中国的水墨绘画中汲取的那种内涵,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一曲《梁祝》奏完,有听众给他写诗,还有上了年纪的人打来电话说自己一夜未眠:“我想起了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中,盛中国与日本钢琴家濑田裕子同样是一对伉俪。第一次与濑田裕子合作,盛中国就从她的琴声中听出与自己相似的音乐见解。一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伊始,两人成为越来越默契的搭档。
  30年来,在难以计数的舞台上,一把提琴、一架钢琴,两人牵手周游世界、同台演出,无数次地演绎着经典民族乐曲《梁祝》,也演绎着他们的爱情之曲。盛中国常说:“我和妻子在一起演出,就像在一个战壕里打仗的士兵,只能团结一心,共同进退。”

盛中国语录


  1.不仅仅是音乐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根琴弦,一根是天使的琴弦,一根是魔鬼的琴弦。真正的艺术家,能够帮助人们拨动内心那根天使琴弦。
  2.我的心壁很薄。我不知道这是优点还是缺点。聪明而不世故的人可爱,特别是藝术家,但这样的人大多数不成熟。人一旦成熟了,心膜就厚了,就不透明了,能打动和感染你的事物就少了。
  3.俄罗斯有句谚语:做客虽然好,自己家里更好。对我来讲,我需要的只是一个世界的音乐舞台,我的根是在中国。最终这个舞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我要让全世界了解今天的中国,了解今天中国的文化。
  4.小提琴演奏,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
  5.把手伸向西洋是对的,但更应关注和扶持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即便小提琴这样的西洋乐器,也要尽可能地表现本民族的东西,具有民族魂。人有灵魂,国家有国魂。国魂是从文化上体现的,所以要像办教育一样扶持它。
  (一航整理)
其他文献
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当全世界的球迷为世界杯击掌欢呼时,距地面30千米的高空中,一件橘黄色的球衣,正飘荡在泛着蓝色柔光的太空中。这件球衣属于英国足球俱乐部伍尔弗汉普顿,它被送上外太空,庆祝球队将于新赛季重回英超比赛。  送这件球衣“上天”的,是英国公司Sent into Space。成立7年来,这家致力于帮地球人完成太空梦的公司,将各种意想不到的玩意儿送上过太空:运动鞋、足球比赛门票、布绒玩偶、钻石
期刊
人心的温度在哪里?在工匠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操作之间,在陌生人温柔地展颜一笑之时,在你的语言、她的拥抱,我们每分每秒的接触中。人心的温度无所不在。  《三只冻秋梨》得来不易,三言两语道不尽的母亲心事,还是孩子的作者却看在眼里,和那年冬天的雪花一道,铸成了记忆的堤坝。失去心爱之物,只为换来老人的片刻满足,值得吗?母亲的毫不迟疑,奶奶脸上的幸福满足就是答案。  老爸平时没有什么存在感,却目光灼灼,关键时
期刊
爷爷一直不愿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他说,他要守着陪伴他几十年的老房子。  记忆中,爷爷总是在傍晚时,坐在院子里,叨咕着什么,就像是在和房子说话。他耳朵不好,听不见电话铃声,又不和我们住在一起,联系很不方便。于是,我想教爷爷使用微信,这样可以及时联系到他,也可以让他的生活更丰富。  周末,我们回到爷爷家。一见面,我就开始了我的“课程”——教爷爷用微信。爷爷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操着浓重的乡音,说:“学这个
期刊
万吨巨石砸烂半兽人大军,火星生物脑浆炸裂,质子背包喷射火焰,纳米合金舱门开启时的手闸,你听过这些声音吗?有一群人正在寻找它们。  《指环王》帕兰诺平原之战可谓影史上非常壮观的战役,有一幕是投石车吊起别墅大小的城墙碎块抛向敌军,岩石落地的瞬间,发出一连串类似肉酱挤压的咕吱声,让人想起包饺子拌肉馅的声音。这还真不是小孩子的无聊联想,而是很多科幻片的惯常手法。  《终结者2》中,液态金属人T-1000越
期刊
我家有个人,他的性格如同古井一般沉默。他是我爸爸。  5岁前,我只有逢年过节时能见到他,有时碰上节假日值班工资翻倍,他都主动要求值班。所以,我对他的记忆,只是模模糊糊一个瘦黑的影子。  他性格古怪,我多半也遗传了这点。在读初中后,我喜欢上隔壁班的男生晓天,并发现一个规律:晓天是劳动委员,每周五会监督班里的大扫除。我跟朋友换了班,把排在周三的值日改到周五,这样便能与他一起回家了。  我磨磨蹭蹭地等到
期刊
《中国好声音》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唱歌盲选节目。在这届比赛中,很多有实力的选手因为压力出现了失误。决赛时,原本李健战队在PK赛中差点全军覆没,形势堪忧,而仅剩的独苗旦增尼玛顶住了压力,超常发挥获得评委的全票,夺得了万众瞩目的冠军。“压力山大”可能会把状态压碎,也能让人走向成熟,走向辽阔。当你身处巨大压力的时候,如何与它相处呢?  艺霖:东北冬天腌酸菜时,把白菜装满缸后,需要在菜上面放一块大石头,把菜压
期刊
在成都时正值盛夏,热得人无所适从,好像浑身的汗毛也烫得打了卷儿,树木有气无力地绿着,聒噪着的、兴奋着的只有蝉。  它们特别有毅力,从早上叫到晚上,不辞辛苦地一唱到底,估计它们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好声音”!大街小巷、街道公园,蝉的叫声具有见缝插针的本事,无处不在,一群热爱歌唱的虫子发烧友完胜广场舞大妈的狂热。时常感觉无处可逃,那特殊的鸣唱始终如影随形,对这虫实在没有太多好感。就连拉·封丹寓言塑造的蝉
期刊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只不过当苦难过早地来临时,我们多少会有些措手不及。《黑板张挂在我的耳朵里》就讲了作者在某一重要人生节点的两段领悟:“坚持”与“自信”。“我”在少不谙事时,家庭便遭遇变故,父亲的重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是否继续读书,是摆在家庭面前的一道难题。父亲毅然决然,他的坚持让我有了后盾。而“我”的坚持则是想方设法地克服“红眼病”。  孔夫子讲,“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期刊
1.我是一名推销员,大多数时间要外出工作,经常感觉孤独寂寞。那晚,5岁的女儿珍妮来到我的卧室,说要送我一件小礼物。礼物用皱巴巴的彩纸包着,胶带乱七八糟地将它裹成了一个团。  2.珍妮满脸都是压抑不住的兴奋神情,我将她拥在怀里,轻轻吻了一下她的前额,然后打开了这个礼物。随着包装纸一层层被打开,一个圆圆的小脑袋露了出来,原来是一个玩具企鹅,黑黝黝的大眼睛,一张可爱的小嘴,脖子上戴着红色蝴蝶结,两只橘黄
期刊
面对环境的变化,大自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与丰富,用心感受你就会知道如何爱护它。  迪拜建造摩天大楼和新城的时候,对一波一波的海浪冲击,急待良策:既要阻挡海浪对人工堤岸的冲刷,又要不阻挡海水的流动。经过实验,最后建造了很多两个镰刀形对接但口子错开的环形防波堤,为了减缓冲刷力,又在海底堆积了一些原状的大石头。从很远的山区开采出来的石头,扑通扑通倒入海里。不久之后,出现了一个奇迹:大石头与海沙间,长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