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三尺讲台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教师的舞台。而学生只是一群听老师讲话,看老师表演的观众。《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喜悦。近年来,笔者试图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入手,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做了一点尝试,即让学生走上讲台,也当一回老师。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好处的。
一、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阶段,多年来,学生感到真正要学好语文困难比较大,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大多在旧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没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时代的要求。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更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控制,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句空话。而由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既消除了教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就自然多了一份亲近和默契,双方无拘无束,密切配合,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当然,走下讲台的老师也仍然要全程关注并做好点评和补充工作,避免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遗漏。
二、有利于培养参与竞争、共同合作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长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上课,对某些学生而言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但是,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中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特点,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上课”竞争。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课题,先举行“说课”竞争,即让参与者叙述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然后由全班评议,推荐出执教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三、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参与热情。对学生具有的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近年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地尝试,即指导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来代替教师上课,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由学生自己上课这一新颖的形式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即便教者“照本宣科”,也会给听者许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使听者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有意注意。他们会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判断,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作出反应,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这样常常会使教者措手不及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整堂课却会气氛热烈,小组之间的合作互助、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让教师目瞪口呆。这时,作为“总裁判”的老师再释疑,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就常常在课堂上见到教学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而引发全班热烈讨论的场面。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前讲演”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听说,帮助学生成功写作,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换言之,“课前讲演”达到了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效果。
关于“课前讲演”的基本模式,近年来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操作。
1.训练形式:每次语文课前,先由一位学生到讲台发表演说,限时2-3分钟,再由两位学生分别评价。整个过程教师要作随机引导,共花3-4分钟。
2.训练目标:(1)说:①说话的勇气和热情;②普通话的表述和朗读;③讲演要有中心、有内容、有情感;④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连贯性、简洁性、灵活性;⑤说话方式的选取和行为语言的运用。(2)听:①语句意义的整理和提要;②说话动机和话题意义的分析;③讲演过程中的优缺点;④针对讲演的主题、内容和方式的建设性想法和感悟。
3.训练内容:自我介绍、身边故事、新闻消息、名人名言、知识介绍、故事笑话、讨论对话、社会热点等。
4.训练过程:从自我介绍开始,自己拟题。(提示学生从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点、缺点、习惯、理想等不同方面来进行介绍。)学生在三天前定稿并熟读成诵。上课发言时可朗诵,也可以背诵,两位学生即兴评价。5.评价过程:在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决定性作用。我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判断人家说得怎样,再想想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然后更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好,为什么不足,由最初印象入手,让学生在“听—想—说—想—听”的过程中循环训练。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这种“课前讲演”的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听说训练。
五、有利于指导教师今后教学
由于学生听课很多,通过比较鉴别,他们已经能够对一堂课乃至一种教法的优劣做出粗浅的判断。在他们执教时,便会有意无意地借鉴和模仿那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会给我们教师很大启发,从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标准,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学生在执教时的一些先进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
当然,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并非教师自己就轻松了,只做个听众而已。教师一定要全程参与,课文的选定、备课、资料的提供、教法指导、课堂听课、课后评议、教学建议等,都要一一过问,全面指导,在选文上就要注意选择那些浅显的、易学易教的篇目。否则,撒手不管,教者准备不足、听者不感兴趣、课堂上乱七八糟,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指导,掌握各小组学习的进度,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学习的偏差,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知识的生成。根据学生在学习教程中出现的困惑及疑难,及时提出新的问题,供全体同学辨析,以引导学生思维走上正确的轨道。这相当于教师的二次备课,避免了备课时教师的主观猜测造成的错漏。
(责任编辑吕行)
一、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阶段,多年来,学生感到真正要学好语文困难比较大,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大多在旧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没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时代的要求。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更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控制,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句空话。而由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既消除了教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就自然多了一份亲近和默契,双方无拘无束,密切配合,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当然,走下讲台的老师也仍然要全程关注并做好点评和补充工作,避免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遗漏。
二、有利于培养参与竞争、共同合作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长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上课,对某些学生而言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但是,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中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特点,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上课”竞争。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课题,先举行“说课”竞争,即让参与者叙述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然后由全班评议,推荐出执教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三、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参与热情。对学生具有的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近年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地尝试,即指导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来代替教师上课,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由学生自己上课这一新颖的形式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即便教者“照本宣科”,也会给听者许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使听者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有意注意。他们会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判断,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作出反应,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这样常常会使教者措手不及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但整堂课却会气氛热烈,小组之间的合作互助、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让教师目瞪口呆。这时,作为“总裁判”的老师再释疑,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就常常在课堂上见到教学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而引发全班热烈讨论的场面。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前讲演”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听说,帮助学生成功写作,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换言之,“课前讲演”达到了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效果。
关于“课前讲演”的基本模式,近年来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操作。
1.训练形式:每次语文课前,先由一位学生到讲台发表演说,限时2-3分钟,再由两位学生分别评价。整个过程教师要作随机引导,共花3-4分钟。
2.训练目标:(1)说:①说话的勇气和热情;②普通话的表述和朗读;③讲演要有中心、有内容、有情感;④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连贯性、简洁性、灵活性;⑤说话方式的选取和行为语言的运用。(2)听:①语句意义的整理和提要;②说话动机和话题意义的分析;③讲演过程中的优缺点;④针对讲演的主题、内容和方式的建设性想法和感悟。
3.训练内容:自我介绍、身边故事、新闻消息、名人名言、知识介绍、故事笑话、讨论对话、社会热点等。
4.训练过程:从自我介绍开始,自己拟题。(提示学生从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点、缺点、习惯、理想等不同方面来进行介绍。)学生在三天前定稿并熟读成诵。上课发言时可朗诵,也可以背诵,两位学生即兴评价。5.评价过程:在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决定性作用。我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判断人家说得怎样,再想想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然后更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好,为什么不足,由最初印象入手,让学生在“听—想—说—想—听”的过程中循环训练。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这种“课前讲演”的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听说训练。
五、有利于指导教师今后教学
由于学生听课很多,通过比较鉴别,他们已经能够对一堂课乃至一种教法的优劣做出粗浅的判断。在他们执教时,便会有意无意地借鉴和模仿那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会给我们教师很大启发,从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标准,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学生在执教时的一些先进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
当然,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并非教师自己就轻松了,只做个听众而已。教师一定要全程参与,课文的选定、备课、资料的提供、教法指导、课堂听课、课后评议、教学建议等,都要一一过问,全面指导,在选文上就要注意选择那些浅显的、易学易教的篇目。否则,撒手不管,教者准备不足、听者不感兴趣、课堂上乱七八糟,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指导,掌握各小组学习的进度,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学习的偏差,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知识的生成。根据学生在学习教程中出现的困惑及疑难,及时提出新的问题,供全体同学辨析,以引导学生思维走上正确的轨道。这相当于教师的二次备课,避免了备课时教师的主观猜测造成的错漏。
(责任编辑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