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j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好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哩。我就遇到过这么三个老兄。
  第一位是个“话痨”。话特多,特能讲,特别喜欢讲。朋友们都说他表达欲特别强。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或在开会学习演讲比赛时,“话痨”就更来劲了。他在台上旁若无人,滔滔不绝。讲就讲呗,你要好好讲,一字一句讲,正正规规讲。可他却摇头晃脑,手舞足蹈,一嘴汤圆,囫囵吞枣。时不时夹杂一些晦涩怪癖的字、词、句,自以为高深莫测,却叫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讲到兴奋处,“话痨”还喜欢背诵一段古文古诗,什么之乎者也、来兮去兮。台下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一个个睁大眼睛、伸长脖子想听个明白却怎么也听不明白。愈如此,“话痨”就愈得意,以为自己讲得多么精彩。
  后来,有朋友当面怼他:你能不能好好讲话,起码要让人家听得懂、听得清、听得明白。怼得“话痨”一脸惭愧,打那以后改了许多。
  第二位是个“杠人”。“杠人”喜欢与人抬杠,争高论低,强词夺理。比如你说要好好读书,多读书。他却振振有词:读书要分清好坏,好书有益,坏书有害。你说娱乐界有阴阳合同、偷税漏税。他跟你强辩:那也不能把娱乐界说得一团漆黑,正像有一个作家抄袭,你不能说整个作家队伍都会抄袭。“杠人”这些“理论”,听起来言之有理,实际上是偷换概念,文不对题。
  后来有人告诫他,要好好说话,是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直接回答问题就行了,也不要说到张三,扯到李四,更不要钻牛角尖,把人往沟里带。据说“杠人”后来自学修辞、逻辑等语法知识,与人交谈大有改进。
  第三位是个“牛人”。“牛人”自稱“孺子牛”,他常对身边人说,你们都是主人,我是为你们服务的。这话听起来很谦卑,然而一到正规场合或坐在台上,“牛人”讲起话来就牛了,有时还摆个谱儿、揣个架子,派头十足,颐指气使,完全是一种教训人、命令人的口气。
  人们便在背后议论,有话好好说嘛,为什么不能以平和的口气、平等的态度对人说话呢?这些议论后来传到“牛人”的耳朵里,对“牛人”震动很大,从此说话不再那么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了。
  好好说话不仅与一个人的脾气性格、文化水平有关,更与个人素养、文明程度有关。简单说,好好说话就是要学会说话。好好说话也不是指尽说好话,好好说话同好好做人一样,道理都是相通的。
  李肖飏/图
其他文献
认真读书几十年,默默工作几十年,父母送上了山,儿女养成了人。其他的,家庭、房子、养老保险以及一定量的银行储存,这些都有了,而且,没有欠谁一分钱的债,也没欠谁一滴水的情,可谓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虽说没成得大名声,没有能够像模像样地出仕为官,可总也算是凭着自己的真实力评上了高级职称,出过书,发表过不少的专业论文,退休了还曾被公司和高校聘请为专家。一个几乎一辈子都在搞实用工程技术的、普普通
期刊
周幽王最终被敌军捕杀,应该说其下场是很惨的,不幸得很呀,怎么说他是幸运的呢?作为败国之君,他留下了千古骂名,又怎么能说他是幸运的呢?  这得说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为了让美人(褒姒)一笑,周幽王听信奸臣虢石父的主意,在没有敌情的情况下点燃了烽火,一股股青烟直冲云霄。诸侯们见了,以为敌军来犯,纷纷带兵前来勤王。可到了骊山一看,敌军的影子都没有,只见周幽王与褒姒在那里饮酒作乐。将士们见此情
期刊
一次去农贸市场买菜,看到一个卖黄瓜的摊子上,一张黄纸壳上写着四个大大的黑字“绿嚷黄瓜”。我愣了愣,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这“绿嚷黄瓜”是什么黄瓜?细一琢磨,恍然大悟,估计是摊贩把“瓤”写成“嚷”了,应该是“绿瓤黄瓜”才对。有些菜名,笔画多,难写难认,摊贩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常常是字认得人,人不识得字,于是,他们就用简单的同音字来代替。诸如“蒜、韭”之类的字,摊贩们干脆写成“大算三元一斤”“九菜两元一把”,
期刊
我差一点成了“有车族”。当我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纷纷成为了司机,什么自驾游、自驾聚会的诱惑接二连三地到来时,买车的兴趣陡然升高。我幻想着开着车加入与朋友自驾聚会的行列,甚至将车开到绿水青山的地方,在天地之间静心读书的场景。  但当我在单位隔壁的驾校交完五千元学车费之后,校方要我先回家,上网学习所谓的“科目一”。说是觉得自己可以考到九十分以上之后,通知校方,校方安排去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再进入“科目二
期刊
今年元旦,我正在家翻检《三国志》,经常闲置的座机突然响了,是一个自称青岛拍卖行郑雨的先生打来的:“请问,您有没有什么藏品或者文物要出售的?”我说没有。郑雨恳切地说:“您想一想看吧。”人家这样说,我便答应搜罗一下。  在书柜里翻了翻,发现柜底的豪华珍藏版的《世界传世名画》长期压着,不看,又占地方,于是就拨通了郑雨的电话,报了这部画册1998年买到手以后的情况。他问有没有收藏证,我念了证号。郑雨说:“
期刊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有痕可寻,但这是一个大学问。笔者学力不逮,仅就国人于19世纪视西方国家由“夷”到“洋”,谈些陋识,权当管窥蠡测。  应当说,历史上的中国也曾注视过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二十四史几乎每部断代史都设有专门记载外国情况的篇目,但语焉不详,称谓不清,如“西域”“大宛”等。清王朝自以为是居于他国之上的“天朝”,西方各国皆视为“化外蛮夷之邦”,用“夷”来泛称华夏以外一切外族的人和事,无论
期刊
我退休以后的生活概括起来大致是10个字,即:喝茶、听书、读书、写字、散步。以前每年还随单位出去旅游,后来走的地方多了,发觉都大同小异。“明清一条街”比比皆是,有些地方还人满为患,原汁原味已成奢望,于是也就兴趣索然。我平时不喜欢凑热闹,因此这几年几乎不出门,静下心来读书,倒也自得其乐。现在回过头来说说前面提到的那10个字。  一、喝茶。我喝茶不讲究,什么茶都喝,但最爱的还是绿茶和花茶。有人说真正喝茶
期刊
在我国医药史上,《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中草药典籍,在预防、治疗民众的“身病”方面,始终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钱本草》就不同了,它是唐人张说仿《神农本草》撰写的传世名篇,该文以药喻钱,借钱言药,明药理,述采集,谈用法,讲禁忌,在预防、治疗人们特别是官员的“心病”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作者张说(公元667~730年),字道济,洛阳人,历武、中、睿、玄四朝,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开元盛世,一代名臣
期刊
猪都督要办个农场,让谁来当场长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到下面明察暗访、征求意见,跑了3天也没有发现一个令他满意的对象。大家都说牛和马不错,公道正派,吃苦耐劳,猪都督却认为他们闷闷吭吭的,缺乏表达能力,说不出来务农治场的道理,不是当场长的料子。  猪都督皱着眉头,摇着大耳朵,一边苦苦思索,一边自言自语:  “叫谁当场长呢?叫谁当场长呢?”  这时候,路边柳树枝上蹲着一只鹦鹉,正对着猪都督喋喋不休地念
期刊
当代的杂文写作,我觉得最迫切的是求新,难觅新意的原因首先是题材疲劳。重复的老旧题材一遍遍拾起,很难翻出新意。写杂文的人笔力都比较成熟,即使选取老旧题材和重复别人写过的题材,靠笔力功底,也能成篇,所以造就了大量的没有新意的杂文。  杂文写作大量取材于中国历史文化,这类题材的杂文之所以写不败,我看倒不是缘于这类题材的魅力和有人孜孜不倦地读书挖掘和发现,而大多是重复别人挖掘使用过的现成的题材,走的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