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属称谓是具有血统与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人类学的研究认为,各个民族都有亲属制度,即使是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落后民族也是如此,亲属称谓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反映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含山县位于安徽省的中部,西邻巢湖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含山包括九个镇、一个乡,含山方言点分属江淮官话洪巢片。
一、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分类
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分类,主要将含山亲属称谓词分为长辈、平辈和晚辈三个方面。
1、长辈亲属称谓
含山方言中管外公外婆以及爷爷奶奶的父母亲叫“老太”,男性就叫“男老太”,女性就叫“女老太”。至于爷爷奶奶的那一辈,含山方言管爷爷叫“爹爹”,管外公叫“家公”或“阿公”,管外婆叫“家婆”或“阿婆”。含山方言中舅父、舅母、姑妈、姑父、姨妈、姨夫一般都按长幼排序,年纪最大的称“大舅”、“大舅妈”或“大舅母”,“大孃”、“大姨父”,其次按长幼称为“二舅”、“二舅妈”等,二伯父和叔叔按长幼排序,称为“大大”、“二爷”、“三爷”,伯母也按长幼排序,依次称为“大妈”、“二妈”、“三妈,也可称“二婶”、“三婶”或“二姥”或“三姥”等。
2、平辈亲属称谓
称呼对象 面称 背称
妻 称名 女人、老婆、家属
夫 称名 男人、老公、家属
内兄 哥 哥
内弟 称名 弟
大姨子 姐 大姐
小姨子 称名 小妹
哥哥 哥 哥
嫂子 嫂子 嫂子
姐姐 姐 姐
姐夫 哥 姐夫
妹妹 称名 妹妹
妹夫 称名 妹夫
堂兄 哥 哥
堂弟 称名 堂弟
堂姐 姐 姐、堂姐
堂妹 称名 妹妹、堂妹
表兄 哥 哥、表哥
表嫂 表嫂 表嫂
表姐 姐 表姐、姐
表妹 称名 妹、表妹
弟弟 称名 弟弟、表弟
含山方言中对于比自己年长的平辈无论是自己这方还是妻子那方,面称上女的都叫“姐”,男的叫“哥”,对于比自己年轻的,面称都直接叫名字。在叔表、姑舅和姨表姐妹和兄弟前面一般在背称的时候在前加上关系,如“表姐”,指姨表姐姐。
3、晚辈亲属称谓
称呼对象 面称 背称
儿子 称名 儿子
女儿 称名 丫头
大儿子 称名 大侠子
小儿子 称名 小侠子
儿媳妇 小+姓、称名 小+姓、称名、媳妇
女婿 称名 女婿
孙子 称名、孙子 孙子
孙媳妇 称名 孙媳妇
重孙 称名、外孙 重孙
外孙 称名 外孙
外甥 称名 外甥
外甥女 称名 外甥女
侄子 称名 侄子
侄女 称名 侄女
内侄 称名 侄子
内侄女 称名 侄女
含山方言通常将普通话中的“儿子”称为“侠子”,多人的话称为“侠们”,“女儿”称为“丫头”,而普通话中的“丫头”指未婚的女性,则没有“侠”这个称呼。还有,含山方言对于晚辈在面称上基本上都“直呼其名”。
二、含山方言中的一些特殊亲属称谓词
含山方言中还存在着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称谓词,下面我们就介绍几个比较特殊的称谓词。
1、姥姥
“姥姥”这个词在含山方言中一般用来称呼父亲的姐妹,即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姑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称姑姑为姥姥,但对于姑姑的丈夫,却称之为“男姥姥”在前面加上性别词以区分,或者称为“姑姨”。如果父亲的姐妹比较多,对于女性就称“大姥”、“二姥”等,对于她们的配偶,尤其是大姐的丈夫,在含山方言中称之为“男大姥”,但是在我家,通常称姥姥的老公叫“姑姨”。在仙踪方言中,对父亲的姐妹也称“姥姥”,但对大姐的丈夫,却称为“大姑姨”,尤其是“姨”,其实应该就是普通话“爷”在方言中的发音。
2、家婆、家公
含山方言中对外婆的称呼是“家婆”,其中“家”的发音为“嘎”,“婆”是轻声。对于“外公”,含山方言中是“家公”,其中的公是普通话中“爷”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对娘家亲属的重视程度。
(一)大大
含山方言中爸爸的哥哥有许多称谓词来形容,就以我家来举个例子,爷爷奶奶总共有四个儿子,老大称为“大大”,一般不会叫“大伯”,老二、老三、老四分别称为“二爷”、“三爷”、“四爷”。
(二)阿姨、妈姨
含山方言中,特别是老一辈的管自己的父亲叫“阿姨”,而普通话中“阿姨”既可以指有血缘关系又可以指没有血缘关系的女性。而含山方言中管自己的母親叫“妈姨”。
(三)伢
“伢”在含山方言中既可以指小孩的意思,又可以进一步表示为“宝贝”的意思,而表示小孩这个意思含山方言也可以用“侠子”来表示。
三、含山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的称谓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含山方言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它也具有一些独特之处。
1、相同之处
含山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亲属称谓一致的地方是均将母系亲属称谓与父系亲属称谓区别得十分清楚。例如,含山方言中将儿子的女儿或儿子称“孙女”或“孙子”,把女儿的儿子或女儿称“外孙”或“外孙女”等。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理的反映因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社会,其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是血缘亲族组织。在宗法社会中,财产的继承人是父系男性成员,故这样的文化心理需要在称谓中区分父系和母系亲属。
2、不同之处
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与普通话的不同首先表现在用词上。对于父亲的兄弟称“爷”或“大大”,按长幼排行分为“大大”,按长幼依次为“二爷”、“三爷”。在普通话中父亲的弟弟一般称为“叔叔”或“叔父”。北京话对于父亲弟弟的妻子称“叔母”或“婶婶”,而在含山方言中称“娘娘”,普通话中“兄弟”指哥哥和弟弟,含山方言中“兄弟”一般只指弟弟,在普通话里表示一家里有兄弟几人的意思在含山方言里一般用“家里弟兄几个”来表示这主要是范围的大小不同。
语言反映社会生活,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亲属称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特征,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汉语亲属称谓的语素组合特点深受汉族文化和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但在当前社会中,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人们多为独生子女,没有以前那种复杂的亲属关系,家庭观念趋于减弱,对亲属称谓的认识也越来越薄弱。这是一个很不乐观的现象,照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将来越趋于简化。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亲属称谓系统的研究,希望它能在现实中淡化的背景下,能在文化上保存下来,流传后代。
参考文献
[1]黄慧敏.巢瑚方言与蚌埠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之比较[N].友文社科,2003.
[2]孙琳.安庆方言亲属称谓词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N].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4).
[3]米瑞瑞.榆林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及其文化特征[J].文教资料,2011(4)
[4]高漩.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N].语言研究,2011.
[5]岳佳.耀县方言亲属称谓词语及其文化特征[N].西安社会科学,2010.
[6]喻黎.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形式特点[J],2011.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2009.
[8]蒋宗霞.安徽含山方言约“毫”及相关结构的用法[J].宿州学院学报,2007.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一、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分类
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分类,主要将含山亲属称谓词分为长辈、平辈和晚辈三个方面。
1、长辈亲属称谓
含山方言中管外公外婆以及爷爷奶奶的父母亲叫“老太”,男性就叫“男老太”,女性就叫“女老太”。至于爷爷奶奶的那一辈,含山方言管爷爷叫“爹爹”,管外公叫“家公”或“阿公”,管外婆叫“家婆”或“阿婆”。含山方言中舅父、舅母、姑妈、姑父、姨妈、姨夫一般都按长幼排序,年纪最大的称“大舅”、“大舅妈”或“大舅母”,“大孃”、“大姨父”,其次按长幼称为“二舅”、“二舅妈”等,二伯父和叔叔按长幼排序,称为“大大”、“二爷”、“三爷”,伯母也按长幼排序,依次称为“大妈”、“二妈”、“三妈,也可称“二婶”、“三婶”或“二姥”或“三姥”等。
2、平辈亲属称谓
称呼对象 面称 背称
妻 称名 女人、老婆、家属
夫 称名 男人、老公、家属
内兄 哥 哥
内弟 称名 弟
大姨子 姐 大姐
小姨子 称名 小妹
哥哥 哥 哥
嫂子 嫂子 嫂子
姐姐 姐 姐
姐夫 哥 姐夫
妹妹 称名 妹妹
妹夫 称名 妹夫
堂兄 哥 哥
堂弟 称名 堂弟
堂姐 姐 姐、堂姐
堂妹 称名 妹妹、堂妹
表兄 哥 哥、表哥
表嫂 表嫂 表嫂
表姐 姐 表姐、姐
表妹 称名 妹、表妹
弟弟 称名 弟弟、表弟
含山方言中对于比自己年长的平辈无论是自己这方还是妻子那方,面称上女的都叫“姐”,男的叫“哥”,对于比自己年轻的,面称都直接叫名字。在叔表、姑舅和姨表姐妹和兄弟前面一般在背称的时候在前加上关系,如“表姐”,指姨表姐姐。
3、晚辈亲属称谓
称呼对象 面称 背称
儿子 称名 儿子
女儿 称名 丫头
大儿子 称名 大侠子
小儿子 称名 小侠子
儿媳妇 小+姓、称名 小+姓、称名、媳妇
女婿 称名 女婿
孙子 称名、孙子 孙子
孙媳妇 称名 孙媳妇
重孙 称名、外孙 重孙
外孙 称名 外孙
外甥 称名 外甥
外甥女 称名 外甥女
侄子 称名 侄子
侄女 称名 侄女
内侄 称名 侄子
内侄女 称名 侄女
含山方言通常将普通话中的“儿子”称为“侠子”,多人的话称为“侠们”,“女儿”称为“丫头”,而普通话中的“丫头”指未婚的女性,则没有“侠”这个称呼。还有,含山方言对于晚辈在面称上基本上都“直呼其名”。
二、含山方言中的一些特殊亲属称谓词
含山方言中还存在着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称谓词,下面我们就介绍几个比较特殊的称谓词。
1、姥姥
“姥姥”这个词在含山方言中一般用来称呼父亲的姐妹,即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姑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称姑姑为姥姥,但对于姑姑的丈夫,却称之为“男姥姥”在前面加上性别词以区分,或者称为“姑姨”。如果父亲的姐妹比较多,对于女性就称“大姥”、“二姥”等,对于她们的配偶,尤其是大姐的丈夫,在含山方言中称之为“男大姥”,但是在我家,通常称姥姥的老公叫“姑姨”。在仙踪方言中,对父亲的姐妹也称“姥姥”,但对大姐的丈夫,却称为“大姑姨”,尤其是“姨”,其实应该就是普通话“爷”在方言中的发音。
2、家婆、家公
含山方言中对外婆的称呼是“家婆”,其中“家”的发音为“嘎”,“婆”是轻声。对于“外公”,含山方言中是“家公”,其中的公是普通话中“爷”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对娘家亲属的重视程度。
(一)大大
含山方言中爸爸的哥哥有许多称谓词来形容,就以我家来举个例子,爷爷奶奶总共有四个儿子,老大称为“大大”,一般不会叫“大伯”,老二、老三、老四分别称为“二爷”、“三爷”、“四爷”。
(二)阿姨、妈姨
含山方言中,特别是老一辈的管自己的父亲叫“阿姨”,而普通话中“阿姨”既可以指有血缘关系又可以指没有血缘关系的女性。而含山方言中管自己的母親叫“妈姨”。
(三)伢
“伢”在含山方言中既可以指小孩的意思,又可以进一步表示为“宝贝”的意思,而表示小孩这个意思含山方言也可以用“侠子”来表示。
三、含山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的称谓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含山方言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它也具有一些独特之处。
1、相同之处
含山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亲属称谓一致的地方是均将母系亲属称谓与父系亲属称谓区别得十分清楚。例如,含山方言中将儿子的女儿或儿子称“孙女”或“孙子”,把女儿的儿子或女儿称“外孙”或“外孙女”等。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理的反映因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社会,其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是血缘亲族组织。在宗法社会中,财产的继承人是父系男性成员,故这样的文化心理需要在称谓中区分父系和母系亲属。
2、不同之处
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与普通话的不同首先表现在用词上。对于父亲的兄弟称“爷”或“大大”,按长幼排行分为“大大”,按长幼依次为“二爷”、“三爷”。在普通话中父亲的弟弟一般称为“叔叔”或“叔父”。北京话对于父亲弟弟的妻子称“叔母”或“婶婶”,而在含山方言中称“娘娘”,普通话中“兄弟”指哥哥和弟弟,含山方言中“兄弟”一般只指弟弟,在普通话里表示一家里有兄弟几人的意思在含山方言里一般用“家里弟兄几个”来表示这主要是范围的大小不同。
语言反映社会生活,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亲属称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特征,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汉语亲属称谓的语素组合特点深受汉族文化和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但在当前社会中,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人们多为独生子女,没有以前那种复杂的亲属关系,家庭观念趋于减弱,对亲属称谓的认识也越来越薄弱。这是一个很不乐观的现象,照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将来越趋于简化。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亲属称谓系统的研究,希望它能在现实中淡化的背景下,能在文化上保存下来,流传后代。
参考文献
[1]黄慧敏.巢瑚方言与蚌埠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之比较[N].友文社科,2003.
[2]孙琳.安庆方言亲属称谓词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N].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4).
[3]米瑞瑞.榆林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及其文化特征[J].文教资料,2011(4)
[4]高漩.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N].语言研究,2011.
[5]岳佳.耀县方言亲属称谓词语及其文化特征[N].西安社会科学,2010.
[6]喻黎.仙桃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形式特点[J],2011.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2009.
[8]蒋宗霞.安徽含山方言约“毫”及相关结构的用法[J].宿州学院学报,2007.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院民族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