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升城市集聚与辐射引领能力,开展城市创新能力研究,构筑创新能力底蕴,促进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而产生对其他城市的辐射引擎效应和区域带动作用,为世界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从全新的角度探讨城市创新能力系统动力机制;从滨海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多重带动作用及其发展模式,提出中国城市应选择的引擎效应路径战略。
关键词:城市创新;引擎效应;系统动力;滨海新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51-03
一、城市创新能力及其主要表现
城市价值收益的获得及增长取决于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决定于城市创新能力。因此,城市价值收益状况是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表现。
引擎效应的城市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拥有的资源整合、扩张、控制并能转化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它表现为城市的资源整合能力;从要素作用的方向看,它表现为扩张能力;从要素作用的过程看,它表现为控制能力;从要素的最终产出看,它表现为转化和提高增加值的能力。
引擎效应的城市创新能力是个相对概念,不仅要看城市的经济增长、出口额增长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指标,还要深刻把握和理解城市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及要旨只有这样,才能系统把握城市创新能力的框架(见下页图1)。
二、引擎效应分析
城市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引擎系统。从主体要素来看,主要包括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介及金融服务机构等,其中,以企业创新主体为核心;从动力要素来看,主要包括源动力、推动力、传递力和牵引力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交叉与兼容的关系。每个子系统分别包含多个影响城市创新的要素,子系统的正常运转依赖于各创新要素的推动,城市创新总体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统一。
通过揭示滨海新区的超常发展带动新一轮城市发展的辐射、示范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国城市创新能力问题的深入研究,丰富和深化创新能力研究的内容,有助于推动企业、产业和国家创新能力的研究。运用滨海新区数据,使用VensimPLE(5.4b)系统动力学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运行时间为2007—2020年,仿真步长为一年。①
模拟结果显示,引擎效应对城市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引擎效应下,曲线开始较平缓,之后上升,表示各力呈正相关和正贡献,由于各力的相互配合,使得牵引力动力明显(见下页图2)。
在引擎效应下,牵引力三条曲线都呈右上方倾斜,且第三产业产值曲线在2018年将超过人均GDP,表明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标志着滨海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会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要实现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目标,应选择引擎效应路径战略。引擎效应战略是指城市政府利用引擎具有强烈自发的特性,通过培育引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和环境,积极扶持城市引擎的孕育、萌芽、发展、壮大,反过来再通过引擎发展促进各种因素环境的不断增强。同时,要因地制宜、坚持不懈地培育自己具有城市甚至国际竞争优势的引擎,进而使引擎扩张,使城市价值体系不断扩大,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战略框架内容如下:
1.分析识别引擎效应,积极完善引擎效应机制
遵循全球化思考、当地化行动的引擎效应战略原则,围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目标,及时分析和识别正在形成中的城市引擎效应。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机制,建立国家、城市及其所在功能区多方参加的平台共建机制,即“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国有资产,企业经营;开放联合,互利共赢”,不断探索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投资与运营新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运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通过私募设立方式,筹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满足新兴产业成果产业化阶段的资金需求,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整合各类政府投入,加强对大平台建设与运营、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的稳定长期支持;优化整合功能区、产业基地、孵化器、科技园等科技计划资源,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优化科技计划经费分配方式,在现有财政科技资金的研发补贴、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支持方式上,增加股权管理、购买性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允许新区研发活动实际发生的扩大支付范围,实施财政资金的切块化管理;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监理、审计、监督等模式,建立科技投入考核制度、绩效评估评价体系、诚信体系和追踪问效机制;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深度开发机制,通过成立成果转化基金,对政府资助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大学、科研院所无力推广的前提下,进行收购,二次开发后进行商业化推广应用,所获收益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基金,实现良性发展。
3.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引擎效应扩大和辐射
充分认识和利用全球及当地比较优势,促进引擎效应扩大和辐射。实施人才优先战略,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适合市场求的人才;围绕城市重点产业引进各类科技领军人才、高端创业团队和研发机构,全力培育各种专业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营造有利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快京津创新共同体建设步伐,发挥京津同城效应,探索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新体制和新机制,建立环渤海区域经济科技合作互动机制,促进区域间科技要素流动及合作开发,从共同需求切入,积极开展和推动环渤海地区各方的协作与交流,联合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增强科技创新对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4.积极完善科技支撑引擎效应的政策体系
重点围绕创新政策、公共服务、人居条件,改革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在城市现有科技政策的基础上,整合各功能城市已有政策,在重大原则和重要政策方面进行必要统一的同时,充分尊重其自主性,尽快形成和完善具有城市自身特色的创新政策体系;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促进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整合互动,加快知识产权资源的流动,形成与城市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竞争优势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执法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共享共用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完善重点实验室、市级高新区、孵化转化产业化一体化载体、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载体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5.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引擎效应创新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挥特色资源的突破作用。广泛聚集国内外高端技术和人才资源,用大企业集聚效应,采取产业链配套招商策略,实现制造集中化、研发高端化、购销全球化、要素配套化,形成以专业分工为基础、以产业合作与集群为联盟的密集创新网络环境;引进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促进外资企业研发本地化,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设立研发转化机构和承担科研项目;以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生活方式为重点,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引擎效应城市;按照人性化、智能化和效能化要求,创新生态城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着力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不断提高融合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家瑞.汽车构造(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邵云飞,谭劲松.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探析[J].科学学学报,2006,(4):1-11
[3] 滨海新区科技统计汇编[G].天津: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2011.
[4] 代明.创新型城市的探索之路——从特区转型看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实践[J].特区经济,2008,(3):15-17.
[5] 倪鹏飞,彼得·卡尔·克拉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吴明宇]
关键词:城市创新;引擎效应;系统动力;滨海新区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51-03
一、城市创新能力及其主要表现
城市价值收益的获得及增长取决于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决定于城市创新能力。因此,城市价值收益状况是城市创新能力的主要表现。
引擎效应的城市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拥有的资源整合、扩张、控制并能转化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它表现为城市的资源整合能力;从要素作用的方向看,它表现为扩张能力;从要素作用的过程看,它表现为控制能力;从要素的最终产出看,它表现为转化和提高增加值的能力。
引擎效应的城市创新能力是个相对概念,不仅要看城市的经济增长、出口额增长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指标,还要深刻把握和理解城市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及要旨只有这样,才能系统把握城市创新能力的框架(见下页图1)。
二、引擎效应分析
城市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引擎系统。从主体要素来看,主要包括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介及金融服务机构等,其中,以企业创新主体为核心;从动力要素来看,主要包括源动力、推动力、传递力和牵引力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交叉与兼容的关系。每个子系统分别包含多个影响城市创新的要素,子系统的正常运转依赖于各创新要素的推动,城市创新总体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统一。
通过揭示滨海新区的超常发展带动新一轮城市发展的辐射、示范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国城市创新能力问题的深入研究,丰富和深化创新能力研究的内容,有助于推动企业、产业和国家创新能力的研究。运用滨海新区数据,使用VensimPLE(5.4b)系统动力学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运行时间为2007—2020年,仿真步长为一年。①
模拟结果显示,引擎效应对城市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引擎效应下,曲线开始较平缓,之后上升,表示各力呈正相关和正贡献,由于各力的相互配合,使得牵引力动力明显(见下页图2)。
在引擎效应下,牵引力三条曲线都呈右上方倾斜,且第三产业产值曲线在2018年将超过人均GDP,表明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标志着滨海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会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要实现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目标,应选择引擎效应路径战略。引擎效应战略是指城市政府利用引擎具有强烈自发的特性,通过培育引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和环境,积极扶持城市引擎的孕育、萌芽、发展、壮大,反过来再通过引擎发展促进各种因素环境的不断增强。同时,要因地制宜、坚持不懈地培育自己具有城市甚至国际竞争优势的引擎,进而使引擎扩张,使城市价值体系不断扩大,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战略框架内容如下:
1.分析识别引擎效应,积极完善引擎效应机制
遵循全球化思考、当地化行动的引擎效应战略原则,围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目标,及时分析和识别正在形成中的城市引擎效应。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机制,建立国家、城市及其所在功能区多方参加的平台共建机制,即“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国有资产,企业经营;开放联合,互利共赢”,不断探索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投资与运营新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运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通过私募设立方式,筹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满足新兴产业成果产业化阶段的资金需求,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整合各类政府投入,加强对大平台建设与运营、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的稳定长期支持;优化整合功能区、产业基地、孵化器、科技园等科技计划资源,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优化科技计划经费分配方式,在现有财政科技资金的研发补贴、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支持方式上,增加股权管理、购买性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允许新区研发活动实际发生的扩大支付范围,实施财政资金的切块化管理;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监理、审计、监督等模式,建立科技投入考核制度、绩效评估评价体系、诚信体系和追踪问效机制;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深度开发机制,通过成立成果转化基金,对政府资助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大学、科研院所无力推广的前提下,进行收购,二次开发后进行商业化推广应用,所获收益按照一定比例返还基金,实现良性发展。
3.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引擎效应扩大和辐射
充分认识和利用全球及当地比较优势,促进引擎效应扩大和辐射。实施人才优先战略,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适合市场求的人才;围绕城市重点产业引进各类科技领军人才、高端创业团队和研发机构,全力培育各种专业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营造有利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快京津创新共同体建设步伐,发挥京津同城效应,探索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新体制和新机制,建立环渤海区域经济科技合作互动机制,促进区域间科技要素流动及合作开发,从共同需求切入,积极开展和推动环渤海地区各方的协作与交流,联合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增强科技创新对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4.积极完善科技支撑引擎效应的政策体系
重点围绕创新政策、公共服务、人居条件,改革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在城市现有科技政策的基础上,整合各功能城市已有政策,在重大原则和重要政策方面进行必要统一的同时,充分尊重其自主性,尽快形成和完善具有城市自身特色的创新政策体系;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促进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整合互动,加快知识产权资源的流动,形成与城市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竞争优势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执法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共享共用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完善重点实验室、市级高新区、孵化转化产业化一体化载体、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载体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5.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引擎效应创新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挥特色资源的突破作用。广泛聚集国内外高端技术和人才资源,用大企业集聚效应,采取产业链配套招商策略,实现制造集中化、研发高端化、购销全球化、要素配套化,形成以专业分工为基础、以产业合作与集群为联盟的密集创新网络环境;引进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促进外资企业研发本地化,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设立研发转化机构和承担科研项目;以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生活方式为重点,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引擎效应城市;按照人性化、智能化和效能化要求,创新生态城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着力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不断提高融合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家瑞.汽车构造(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邵云飞,谭劲松.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探析[J].科学学学报,2006,(4):1-11
[3] 滨海新区科技统计汇编[G].天津: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2011.
[4] 代明.创新型城市的探索之路——从特区转型看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研究与实践[J].特区经济,2008,(3):15-17.
[5] 倪鹏飞,彼得·卡尔·克拉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