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教授文化的过程,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英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背景中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真正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英语国家文化的情境,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学习 价值观念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英语国家文化的情境,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1.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寓于人的思想深处,它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支配力量,是对人的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观念形态。一定的价值观念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价值观念因其历史背景、哲学基础、生存环境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一般而言,语言交流并不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价值观方面的分歧。因为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不同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思想沟通的困难。
比如,西方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将成功作为人生不懈的追求,终生为之奋斗。所以,整个社会提倡平等竞争,推崇强者,肯定自己的才能是自信的表现。而在东方中国,更看重的是集体主义,认为个人的意志应该服从集体的意志,个人主义太强是种自私自利的表现。
2.习俗文化。习俗文化指的是,由历史风俗习惯积淀而成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在习俗文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节日习俗、称谓习俗、问候习俗、称赞习俗、致谢(歉)习俗、色彩习俗、饮食习俗、禁忌习俗等。比如,中国人见面时会问:“吃了吗?”“你到哪儿去啊?”这是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而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别人是否吃过饭或别人去哪里。而作为外国人,他会误认为你想请他吃饭,后者他会误认为你在打听他的私人事务,让他很反感,他会认为你没有必要打听他的隐私。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胡文仲指出,要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沉浸在目的语文化的氛围里。然而,我们客观的现实是:大部分学生在本族文化的氛围里学习英语。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
1.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对比,是语言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反复不断地比较,才能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正确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增强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东方人习惯以握手、鞠躬来表示友好,西方人更倾向于拥抱与接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在英国,人们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美国,人们比较随意,当然同性朋友交往时很少保持亲近距离,更不会手拉手、肩并肩,否则会被视作同性恋。与此相反,中国文化中,上级与下级,父母与子女,朋友之间,距离越近,越显得亲热。
2.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和习惯的了解。教师可在平时注意收集有关的电影、录像、图片等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场景,如餐馆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机场工作人员与乘客的对答、打电话时的用语及各种场合的谈话,引导学生觀察谈话者的语调、音调、谈话风格、表情动作、着装等,在观赏间隙或之后进行文化分析、评价。教师还可利用当今信息来源广泛的便利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直观再现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并做好跨文化的对比教学。多媒体教学比黑板教学在简介地理概况时更能发挥其独特作用,一目了然地展示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欣赏外国文化的能力。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学唱英语歌曲,特别是传统的歌曲,可举办英语晚会,多同外国人接触,切身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
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对于绝大多数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了解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靠间接地大量阅读有关的材料。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这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阅读报纸、杂志是了解当前英美社会各阶层、各种社会问题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成熟、全面。
综上所述,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培养,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周边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围绕“文化”二字做文章,在英语教学中要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寓文化于语言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吸收有关的文化知识背景,在学习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学习 价值观念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还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英语国家文化的情境,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1.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寓于人的思想深处,它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支配力量,是对人的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观念形态。一定的价值观念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价值观念因其历史背景、哲学基础、生存环境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一般而言,语言交流并不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价值观方面的分歧。因为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不同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思想沟通的困难。
比如,西方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将成功作为人生不懈的追求,终生为之奋斗。所以,整个社会提倡平等竞争,推崇强者,肯定自己的才能是自信的表现。而在东方中国,更看重的是集体主义,认为个人的意志应该服从集体的意志,个人主义太强是种自私自利的表现。
2.习俗文化。习俗文化指的是,由历史风俗习惯积淀而成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在习俗文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节日习俗、称谓习俗、问候习俗、称赞习俗、致谢(歉)习俗、色彩习俗、饮食习俗、禁忌习俗等。比如,中国人见面时会问:“吃了吗?”“你到哪儿去啊?”这是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而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别人是否吃过饭或别人去哪里。而作为外国人,他会误认为你想请他吃饭,后者他会误认为你在打听他的私人事务,让他很反感,他会认为你没有必要打听他的隐私。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胡文仲指出,要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沉浸在目的语文化的氛围里。然而,我们客观的现实是:大部分学生在本族文化的氛围里学习英语。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
1.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对比,是语言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反复不断地比较,才能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正确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增强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东方人习惯以握手、鞠躬来表示友好,西方人更倾向于拥抱与接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在英国,人们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美国,人们比较随意,当然同性朋友交往时很少保持亲近距离,更不会手拉手、肩并肩,否则会被视作同性恋。与此相反,中国文化中,上级与下级,父母与子女,朋友之间,距离越近,越显得亲热。
2.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和习惯的了解。教师可在平时注意收集有关的电影、录像、图片等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场景,如餐馆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机场工作人员与乘客的对答、打电话时的用语及各种场合的谈话,引导学生觀察谈话者的语调、音调、谈话风格、表情动作、着装等,在观赏间隙或之后进行文化分析、评价。教师还可利用当今信息来源广泛的便利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直观再现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并做好跨文化的对比教学。多媒体教学比黑板教学在简介地理概况时更能发挥其独特作用,一目了然地展示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欣赏外国文化的能力。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学唱英语歌曲,特别是传统的歌曲,可举办英语晚会,多同外国人接触,切身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
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对于绝大多数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了解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靠间接地大量阅读有关的材料。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这个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阅读报纸、杂志是了解当前英美社会各阶层、各种社会问题最直接的途径。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成熟、全面。
综上所述,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培养,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周边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围绕“文化”二字做文章,在英语教学中要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寓文化于语言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吸收有关的文化知识背景,在学习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