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连接效率低,越是需要BC一体化运营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是所有品牌都适合BC一体化运营。
  2015年5月,我在粉丝研究院的分享中第一次提出“BC一体化”概念时,主题就是“BC一体化是营销的必然路径”。
  至今仍坚持这个观点!
  BC一体化运营,从最初业界的不理解、质疑,到现在广泛接受,有可能像深度分销一样成为快消品的基本模式。
  BC一体化运营涉及几个概念:BC一体(BC技术关联)、用户运营、一体化运营。下面分别解析。

to B 与 to C 分离


  在F2B2b2C全链路打通之前,虽然分别有B2B和B2C运营模式,但to B与to C是分离的,分属不同部门,没有一体化运营。
  深度分销体系下,即使没有渠道数字化,也是有to B的客户运营的。依托B2B的to B的数字化运营,订单、政策、管理是主线,中台运营得当,对品牌商销售团队有赋能,但对经销商、终端店基本没有赋能。这是B2B推动艰难的重要原因。
  数字化B2B,最大的意外发现是政策直达终端,避免渠道政策灰色。据有的企业说,能够减少40%以上的政策浪费。正因为如此,在实践中是有抵触的。
  B2C是数字化渠道,胎里带的数字化。运营逻辑被称为“千人千面”。有夸大之实。核心点是两条:一是依据用户画像的“关联推送”;二是根据用户行为的推送“政策”诱导复购。
  没错!大家注意,就是复购导向。复购导向的用户运营,很容易得出快消品用户运营难的结论。
  把关联推送、广告推送和政策诱导复购编辑成程序在线上自动分发,就是营销自动化(MA,Marketing Automation)。

BC技术关联


  BC一体,首先是技术进步,让品牌商实现了BC在技术上关联。
  注意,BC一体是站在品牌商或经销商角度的语言体系,不是零售语言。
  品牌商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b2C。这是技术上的BC一体。
  搞数字化,关注技术手段的进步非常关键。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
  以我有限的技术了解,目前主要有两大技术:一是一物一码4.0;二是终端的“超级触点”。
  一物一码多数人都知道,就是二维码。但现在技术手段能够做到二码关联、三码关联。二码关联,一个是B码(终端码),一个是C码(用户码)。如此一来,就知道哪件产品在哪个零售店被哪个用户买走了。
  对品牌商而言,这是很重要的信息,在运营上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另一项技术,我称之为“超级触点”。我们知道,店主、店员、导购员对用户有很大影响力,但过去只限于交易(促销、导购),现在除了完成这些工作,还要连接用户。
  連接用户,不是从线下拉流量到品牌商的线上店,而是拉到零售店的线上店,即云店。每个品牌商给每家零售一个云店。可口可乐的BC一体化运营,把云店叫CP店。
  如此一来,每个零售店就是“双店”,线下门店+线上云店。我们称这种零售店为“新店商”。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小程序(有的称微店),把流量引到小程序,把门店的私域流量变成品牌商的流量,引起终端店很大反感。这种“去中心化”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
  一物一码4.0和超级触点,都是成熟技术。现在很多搞数字化的过分关注纯线上,对线上线下结合的技术关注不够,应该警醒。
  b2C是打通全链路的关键。如果以前有B2B(F2B2b)系统,那么,F2B2b+b2C=F2B2b2C,就完成了全链路数字化。
  全链路数字化是BC一体化运营的前提。
  如果已经有了B2B系统,那么,只要打通b2C就容易实现全链路数字化。
  如果还没有完成B2B,或者B2B不尽如人意,我建议先做b2C,再做F2B2b就比较容易。B2C是增量系统,F2B2b是存量系统。增量能激活存量。

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这个概念现在很火,但也搞得过于神迷。
  我本科是学计算机的,后来从事营销,结合得相对快一点。营销与互联网结合,产生了一个新词MarTech。MarTech=Marketing+Technology
  前面讲过,B2C的用户运营主要就是营销自动化(MA),关联推荐、在线广告技术,以及基于复购的政策诱导。
  B2B的运营技术就比较复杂。所以,虽然B2B普及率很高,但效果差强人意。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有系统,无运营”。比较而言,今麦郎和江小白的B2B运营就相对不错。
  连接产生成本,运营产生收益。有系统,无运营。结果就是有成本,无收益。所以,传统渠道对B2B的应用是有怨言的。
  B2B运营的关键是数据分析师。B2B的数据分析师,既要懂互联网,又要懂传统渠道,还要会分析,比较难得。有家B2B运营得比较好的老总对我说,数据分析师是他的“宝贝”。一个分析师,激活一片市场。
  B2B的运营,很难做成to C那样的营销自动化。to B的用户画像比to C难多了。所以,to B的数据分析师很难培养。
  B2C有前台和中台,但因为都在线上,其实都在“后方”。B2B的中台,数据分析师应该在“前方”(一线),否则便不能很好地与渠道结合。比如,对终端的线上分析,既可能是线上运营,也可能包括线下落地。

双私域运营


  比B2C运营和B2B运营更难的是BC一体化运营。其中包括B端运营、b端运营、C端运营,以及BC关联运营。核心是BC关联运营。
  BC关联运营有两个方向:一是从B到C,二是从 C到B。所以,BC一体化运营的中台人员,应该在“前方”(一线)。
  如果简单说清楚BC一体化运营,我觉得要用两个词:一是双私域运营;二是线上线下结合运营。   BC一体化运营,首先要搞清楚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全链路体系F2B2b2C中,用户(C端)到底是谁的用户?
  在电商体系,用户(C端)是品牌商(向平台购买)的用户。
  在新零售体系,用户(C端)是零售商的用户。
  在去中心化的体系中(比如品牌商的微商城),用户(C端)是品牌商的用户。
  总之,用户是某一家的用户,不可分享,用户运营只有一个主体。
  BC一体化恰恰奉行“双私域”:用户既是零售店的用户,也是品牌商(经销商)的用户。用户运营是多主体运营。
  双私域运营,这是BC一体化运营最重要的一条。
  BC一体化语境的用户运营,其实是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在共同运营用户,分别扮演不同的运营角色。
  因为用户是零售商(b)的私域,所以,零售商与用户在线上线下都形成了“认知、交易、关系三位一体”。
  因为是品牌商的私域,所以品牌商要在线上运营用户,同时在线下运营KOC。
  因为是经销商的用户,在政策推送激活用户上,经销商起着重要作用。
  没有零售店的运营,单个品牌的黏性不够。没有品牌商的运营,对品牌的认知不够。双私域就是双强化。
  双私域运营为什么行得通?关键就是增量。
  深度分销现在难度很大,原因在于终端无增量,只能瓜分存量。BC一体化运营,因为有C端运营,应该能够带来增量。
  增量就是对终端赋能,瓜分存量不是赋能。只要有增量,就能够激活存量。
  因为有C端运营,就能够引导C端流量的再分配。这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不少人受电商影响,认为用户运营一定是在线订单。这是错误的。快消品不仅货值低,而且即时消费,线下交易是主流。所以,完全可能是下列场景:线上运营,线下销售。甚至10%的线上销售能够带动90%的线下销售。

数字化重塑渠道关系


  刘昭老师的文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连接效低的品类,不适合BC一体化运营。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越是连接效率低,越是需要BC一体化运营。
  从刘昭老师的举例看,他的结论应该是:连接效率低的品类,不适合C端运营。
  连接效率低,实际上就是品类黏性差。汽车、家电不是购买产品,而是购买使用系统,使用即连接,品类黏性强。快消品品类,要么货值低、关注不够;要么购买频率低,同样关注不够。
  一个饮料老板说,我就是一个卖几块钱饮料的,用户怎么可能天天关注?
  这个思维方式明显受到电商影响。在电商体系,用户运营是品牌商运营;在新零售体系,用户运营是零售商运营。用户只有一个触点,要么是品牌商,要么是零售店。
  我的观点是:正因为快消品的黏性差,一个主体的用户运营难度很大,因而更需要BC一体化运营。因为全链路数字化改变了渠道关系。
  数字化全链路,带来渠道的巨大改变。
  第一,数字化全链路形成了多级交叉覆盖的渠道关系。
  传统渠道是分级运营,渠道关系是F→B→b→C,一级管一级,最后触达C端。但深度分销其实只是触达了b端。
  数字化全链路不仅是全渠道打通F2B2b2C,更因为每个节点都在线,任何两点或多点均可打通,形成了多级链路关系:
  1.两点间链路关系:F2B、F2b、F2C;
  2.三点间链路关系:F2B2b、F2B2C、F2b2C;
  3.全链路关系:F2B2b2C。
  这么多链路形成了渠道的多级交叉覆盖,品牌商的渠道影响力、控制力、响应力,都会大大提升。
  从另一个角度讲,用户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都能够建立关系。有关系,就可以建立运营体系。
  第二,从交易角度,任意两点间均可交易。
  交易(订单)模式可总结为X2F,即B2F订单、b2F订单、C2F订单。
  第三,从交付(物流仓配)角度,可以绕过中间环节,直达用户。比如F2b交付、F2C交付。
  第四,从运营角落,可以叠加运营。
  1.B端运营:F2B运营。
  2.b端运营:F2b运营、B2b运营。
  3.C端运营:F2C运营、B2C运营、b2C运营。
  所以,数字化全链路连接后,渠道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渠道,渠道关系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分级关系。

三大主体叠加运营用户


  BC一体化运营实际上是三大主体叠加运营,即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店三个渠道主体,因为通过数字化连接了C端,都获得了运营C端的资格。
  如果说快消品等品类因为黏性差,用户运营有难度的话,那么,三大主体叠加运营,就会改变这种现象。
  第一,零售商运营用户。
  零售商运营用户,不是基于品牌的运营,而是基于门店的运营。不是以线上为主,而是以线下、社群运营为主。正是因为线下和社群的强关系运营,虽然线上运营的黏性不一定很强,但动员用户的能力比较强。
  特别提示,零售商是运营用户的重要主体。即使是线上订单,也是在零售商的云店下单。或者线上运营,线下交易。
  第二,经销商运营用户。
  全链路连接,不会如电商一样由总部统一运营,而是把运营权特别是政策权交给经销商,一地一策。因此,经销商运营用户主要是提高用户活跃性。
  第三,品牌商运营用户。
  全链路连接,只要有一定规模,品牌商部门都不会参与交易和政策,那么,品牌商怎么运营用户呢?
  一般来说,决定用户黏性的有四大因素:SKU生态、社交、生活方式(内容)、订单频率。
  品牌商在SKU上肯定不如平台,但做得好的品牌商可以让云店有开放性,形成SKU生态。
  云店除了交易功能外,能否成为用户社交平台?看看拼多多,就在往这方面走。
  用户购买的是产品还是生活方式?从产品复购的角度或许频次低,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或许高频关注。
  SKU生态、社交、生活方式,这才是用戶运营的价值所在。至于复购,应该是用户运营的结果,而不是用户运营的目标。
  真正的用户运营平台应该是:交易是连接入口,场景是精神家园,社交是高频互动,内容是精神共鸣。
  以往用户运营的BUG,就是复购导向,功利性太强。
  交易思维是用户运营的最大障碍。

BC一体化运营在三度空间


  BC一体化运营是三度空间的综合运营。
  深度分销的B端运营在线下,电商的C端运营在线上,BC一体化运营在三度空间,即线下、社群和网络三度空间。
  在《新营销2.0:立体连接》一书中,我们提出场景体验、KOC圈层和小程序是三个关键词。这正是BC一体化运营的基本模式。
  用户运营,C端有普C、大C、KOC,除了普C,他们在用户运营还扮演其他角色。
  线下场景体验,这是大C、KOC扮演角色的认知阵地、关系阵地。
  小程序,这是连接用户的工具。
  通过线下、圈层和网络三度空间运营用户,通过体验、圈层传递认知,这难道不比纯粹的线上依靠“算法”运营有更多的策略空间吗?
  (刘春雄,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笔者最近参与某个大型集团的到家零售项目,此项目筹备过程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如何用好集团资源,如何推进跨体系沟通协调,如何兼顾重要高管的主张建议,还要考虑如果项目最后没有成功,怎么设计和推进项目,才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此时,更应该保持初心。多问自己,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做成项目,对于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不能因为任何原因妥协,推进过程有不同道路,但最关键的必须,一定不能改变。  
期刊
BC一体化运营,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在全链路体系F2B2b2C中,用户(C端)到底是谁的用户?  在电商体系,用户是品牌商的用戶;在新零售体系,用户是零售商的用户。用户运营只有一个主体。  BC一体化恰恰奉行“双私域”:用户既是零售店的用户,也是品牌商(经销商)的用户。没有零售店的运营,单个品牌的黏性不够;没有品牌商的运营,对品牌的认知不够。双私域就是双强化。  双私域运营为什么行得通?关键就是增
期刊
对于年轻人来说,便利店意味着什么?深夜食堂?灵魂避难所?还是解忧杂货铺?无论哪一种,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生活似乎离不开便利店了。  2021年,花样百出的便利店调酒再次把便利店推上了风口。在小红书上,相关话题的浏览量近1900万,抖音上的“便利店调酒”也有超过7500万播放量,绝对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顶流”。小红书还因此与全家便利店开设了一个快闪酒吧。  便利店在年轻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断演进,
期刊
1800万元  7月8日上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市影院停业补贴项目正式公示。上海市电影局将从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使用近1800万元,对全市345家影院予以支持。平均每家影院会获得约5万元的补贴金额。 800家  据Politico消息,全球800家公司从社交网络中撤出了数百万美元的广告,从可口可乐到福特再到联合利华(Unilever),多家品牌要求Facebook监控员更加积极地管理仇恨言
期刊
中国餐饮行业的四个时代  从1954年到2020年,中国的餐饮行业经历了四个时代,分别是国营饭店时代、大众家常时代、高端宴请时代和特色休闲时代。  1954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原有的餐饮企业都变成了公私合营的形式,被称为国营饭店。由于物资匮乏和供应条件有限,炒制的菜品相比过去有所退步;场景打造处于停滞状态,服务水平更是可以用清零来形容。  1980年,随着改革開放政策推行,市场允许私营
期刊
正所谓,品牌营销如战场,节日营销就是这场战争中的高光时刻。遗憾的是,基于节点频繁导致仪式感减弱、消费者对营销玩法疲软无感、众多品牌扎堆内卷难被记住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品牌经常陷入“不做不行,做又做不好”的节日营销尴尬。  节日营销到底怎么做才能出圈?  最近我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研究了100多个节日营销案例,梳理关于节日营销的思考,得出了以下4个结论。传递一个声音  节日营销的本质在于“共同经历
期刊
谢丽尔·桑德伯格,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之后出任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在是Facebook的二号人物。  从政府部门到Google,谢丽尔·桑德伯格曾经犹豫过,毕竟Google最初留给她的职位并不十分匹配她的理想和目标,但谢丽尔·桑德伯格听取了Google前CEO施密特的谏言: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不要
期刊
众所周知,网易云音乐擅于通过“视听联动”的方式与用户互动,其经典的“乐评地铁”“年度听歌报告”等营销活动就是平台强社交性的体现。近期,网易云音乐又发起了一场涵盖了听觉、视觉与心灵的三方联动,强化歌与人的联结。  網易云基于对当前社会心理景观的分析,发现日渐繁重的社会压力与复杂的社会关系让人们对自我认知越发模糊,人们试图在各类心理测试中找到个人定位。对此,网易云发起了一场测试“人格主导色”的H5活动
期刊
现在很多品牌企业都在选择BC一体化,因为品牌企业产品最终是要卖给C(消费者)的,但是多年来品牌一直无法触达消费者、连接消费者。这让品牌方非常恐慌,一方面是担心消费者被别的竞争对手的品牌给连接去了,另一方面是担心消费者的喜爱发生变化,有一天不喜欢自己的品牌了。  所幸的是,现在还有各种SaaS工具、各种企业数字化的方法(比如外勤365),很多品牌企业不但连接自己的经销商B,还通过B2b工具连接上了小
期刊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为市场营销做出了一针见血的阐释——“有利可图地满足需求”。  “有利可图”是营销的现实驱动,“满足需求”是营销的最终目的。  如果从结果倒推,“满足需求”又该通过怎样的路径实现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公司应该“通过提出价值主张——一组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利益来解决客户需求”,无形的价值应该“由有形的供应物来实现,它可以是产品组合、服务、信息和体验”。  价值一方面立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