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段作文习作的真实案例入手,针对高段学生面对写作时的畏难心理,对症下药,分别介绍了两大“锦囊”。用“锦囊一”——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和“锦囊二”——重视情感体悟,所见所感结合,呈现了两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习作指导方法。希望笔者的浅显之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现实题材;高段写作;真实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这句出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之口的名言,听起来尖锐,却道破了知识吸收的重要基石,即:唤醒意识。到了中年级,每个班级总有这样的学生:最头疼的是写文章,遇到命题作文,总是提不起劲来,文章内容浮于表面。问问他们,总说写不出,不知道怎么写。特别是处在同年龄阶段的男孩子,尽管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提笔时却略显词穷。
  难道只有“乖”孩子才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吗?不尽然。如何让顽皮的学生释放他独特的魅力。高年级的学生,生活的阅历逐渐丰富起来,现实中遇到的事情、具备的感受,使得学生的身心发展进程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来自独立个体的真实感受,是写作的良好基石,如甘露、清泉,让怯于写作的孩子重拾信心,逐渐变成会写文章,乐于创作文本的人。本文从高段作文习作的真实案例入手,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基于现实题材的习作指导方法。
  【缘起】部分学生缺乏写作的信心,谈“文”色变。
  中低段总体的写作要求不高,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随着年段的升高,学生之间习作差异越来越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习作出现了内容空泛,缺乏亮点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缺乏写作信心导致的。
  高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一味地指责,已经不能起到震慑、听闻的作用,良好的引导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得到正向的发展。
  【习作锦囊一】——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学生中,有些来自农村,有些来自城市,无论是哪般,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都是良好写作的基石,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朝夕相对青山绿水,常有摘野果,抓小鱼的乐趣体验;来自城市的学生,也是如此,引导这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对于提高作文丰满度具有极大的意义。如观察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季节更迭,飞禽走兽,插秧割禾,秋收春种……让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用小事充实写作的素材仓库,写作素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案例:
  教师以乡土为题材,布置一篇“我的乡土情”主题作文。开放式的命题和立意唤起了学生写作的共鸣,学生纷纷将自己感悟融入乡土,完稿后笔者择优与作家文章进行比较欣赏,欣赏习作中的亮点与不足,使学生体验到了习作的快感。
  学生习作选文《乡村的夜》节选:
  夜,悄悄地来了,降临在了这幽静的乡村。西方橘红的晚霞还在吻着渐落的夕阳,田野上笼罩着一片鲜红的霞光,如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渐渐地淡出了我的视线。伴随着夜晚的钟声,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淡下去了……那深红变成了绯红,又变成了浅红,最后又不知不觉地消失在天际,最早呈现的启明星,在那深蓝的天幕上闪耀着异常夺目的光芒,如一盏明光,高悬于乡村的心头,那般静谧,那般和谐,协奏出一曲柔和的乡曲。
  【习作指导锦囊二】——重视情感体悟,所见所感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体会家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与外界发生的联系。爱是无声无息的,是无怨无悔的,只有用心去体味才能感受得到。
  案例:
  孙学生以前总觉得妈妈在家整天唠唠叨叨,叫人厌烦。可有一次,当她作业做完睡下时,“猛然觉得热水袋已经对我这双冰冷的脚不起任何作用了”。在“我”冷得瑟瑟发抖时,妈妈重新把热水袋装好,“使我感动不已,在内心真正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
  小结:
  正是抓住了家庭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她真切地写出了对母亲的深情,甚至母亲那唠唠叨叨的噪音也成了“我喜欢听的美妙动听的音乐”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日新月异的社会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库。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历史文化、人文情怀,去关心人们的所思所想,还要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一切融入自己的文字表达中,便是作文提高的关键,也是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周一贯. “儿童作文”教学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编辑:刘 影)
其他文献
【摘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作者对极富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细微举止、景物片断等进行细腻的描写。熟练灵活地运用细节描写技巧,既能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的形象,又能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  【关键词】细节;技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环节和情节
【摘要】《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为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画面极具想象力,不见青蛙,却闻蛙声,用几只畅游的蝌蚪表现蛙声,其特殊的联想手法,表现的恰到好处,动静结合,实乃绝妙的构思。而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蛙声十里出山泉》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蛙声十里出山泉》;高中;美术教
【摘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种文体知识。文章从整合充实内容、看教材的变革、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写作训练四个方面阐述,旨在对教材的重组与整合、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教材;整合;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只是学习的跳板,在老师看来也就是实施教学的起点。如果教学仅仅是对具
【摘要】贯彻“学讲”理念,首先要组织学生沉潜于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并在空白处写下富有个性的感悟、心得,将思维成果文字化,为下一步研讨、交流做好准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交流;讲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发展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重任。教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努力
【摘要】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试验和调整,摸索出两个在完成读懂文意、领悟哲理两大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方法。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师生普遍反映比较难教难学的一本教材。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
【摘要】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课文教学的目标定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取向。本文对《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策略;《鞋匠的儿子》;对比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写人的文章,前面几篇课文介绍了巴金、钱学森、詹天佑三位人物,展现了名人风采——心系家乡,心系儿童,心系祖国。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
【摘要】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探究,打开思维的“闸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站在高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整篇课文、整节课来谋划,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一定思维深度、系列化的问题,辅以适时点拨,以激活思维,逐步引领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中,多角度、多层面有所发现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正确的预习策略,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即:从预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预习欲望;从掌握技巧着手,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从查、问、写着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一句看似平常的导语作用却不容小觑。导语运用的是否恰当,直接就会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更是擅长运用导语,先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学习的氛围,再循循善诱,成功的课堂自然是水到渠成。因此,能否很好地掌握导语的运用是区别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分水岭。  【关键词】语文课堂;助燃剂;导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一堂语文课上,要想立即吸引住学生的眼
【摘要】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对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激情导课、自主学习、联想想象、联系实际等步骤来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教学;有效性;游子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对丰富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