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了正月十五,我就可以在家门口的制衣公司上班了!”3月2日上午,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世纪广场招工现场,平桥区肖王乡的小姑娘王小燕高兴地说。她和几个同乡原准备过了元宵节还回浙江服装厂打工,没想到家门口的服装厂在招工,过来一试就被相中了。
留住王小燕的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信阳瑞懋制衣有限公司。负责招工的也是一位小姑娘。她在当天上午忙坏了,先后有近百名农民工来报名,并且都是熟练工。“一会儿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老板!今年完成订单不用愁了。”
在她旁边摆摊招工的是一位姓朱的小伙子,河南瑞孚实业有限公司的。他所在的公司专门生产出口用的梳子,当天也有几十人来填表报名。
这是当地政府组织的第六场招聘会,和前几场一样,主要是针对返乡农民工。
信阳:留住返乡农民工
信阳,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人口800多万,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00万人,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2015年春节前后,信阳有130余万人返乡。随着信阳经济发展提速,许多企业也面临用工荒问题。为解决这个矛盾,信阳市人社局和县区政府结合,组织了多场大型现场招聘会。据统计,进场招工的企业2000多家,提供岗位近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的近3万人,其中农民工1万多人。他们把这系列招工活动命名为“春风行动”。
据悉,为配合“春风行动”,各相关培训单位同步启动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进一步推广校企合作,进行“定单、定向”培训,帮助有就业愿望的闲散劳动力成功就业。目前,已有8700多名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
据信阳市有关部门预测,2015年全市可以留住近30万返乡农民工,而随着本地务工收入、劳动环境等因素的改變,这一数字未来几年还会上升。
河南:农民工省外务工逐年减少
信阳农民工的回流,只是河南省——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就业的一个缩影。
数据表明,2012年至2014年,河南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到省外务工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47.4%、43.6%和39.0%;选择在本地务工的比例逐年增加,分别为24.2%、30.3%和38.1%。
2月25日,河南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河南省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今年在河南省产业就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向本地“回流”,“就业本地化”趋势更加明显。
产业集聚区超八成人员来自本地
调查显示,今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务工人员中超过八成来自本地,来自本县(市)的占比接近六成,有省外务工经历的人员占比接近三成。而省内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超过两成进入产业集聚区就业。
“产业集聚区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的主要载体。”河南省统计局有关人士认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产业集聚区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钟摆式”流动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风险。
“南方回来的务工人员眼界开阔,接受过完整、正规的培训,回来后都是老师,现在个个都是带徒弟的能手。”临颍县产业集聚区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大量省外务工人员“回流”满足了产业集聚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对优质劳动力的需要。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更“顾家”
省外务工人员缘何出现持续“回流”?调查显示,“离家近、照顾家人方便”和“产业集聚区有适合自己的工种、岗位”是主要原因,占比分别超过七成和六成。
在河南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任温素清看来,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和人口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集中,解决了农民离乡务工所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除了更“顾家”之外,还有哪些新期盼?调查表明,增加收入、提高劳动技能、子女教育和加强劳动保障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长垣县小伙张进的选择印证了这些。27岁的他,精通厨艺,2012年到深圳坪山一家餐馆当上了主厨,每月工资7000元。虽说这笔收入不低,但他心里始终觉得家在河南,出来做事仅仅是开开眼界而已,迟早是要回老家,盖房、娶妻、生子……于是,今年2月,回到老家的他,在和几个小伙伴合计一番后,决定不再南下,而是到郑州去开餐馆。
张进的经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发生在长垣人身上。长垣,素有“中国厨师之乡”美誉,烹饪业内有“长垣厨师遍天下”一说。据悉,最高峰的时候,这个人口80余万的县,曾有5万多名厨师在全国各地就业。但随着河南经济发展,这些曾经背井离乡讨生活的厨师们,近年来加快了回乡创业的步伐。
产业集聚区加速新型城镇化发展
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发展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发展空间。河南省统计局的调查表明,一成半的产业集聚区务工人员已经在城镇买房和安家,而未来3年,河南省农村家庭打算在城镇买房和安家的比例超过两成,五成左右的产业集聚区务工人员打算在城镇买房和安家。
农村家庭对在城镇买房和安家有强烈期盼,能够提升子女教育质量和生活便利是主要原因。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进京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基于现状,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应加大产业集聚区内服务业发展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重点在于解决好农村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互融共进,从而解决进城农民工长期处于半市民化、两栖状态的问题,促进农村转移人口转得出、进得来、落得住,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于《河南日报》)
编辑/陈标华
留住王小燕的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信阳瑞懋制衣有限公司。负责招工的也是一位小姑娘。她在当天上午忙坏了,先后有近百名农民工来报名,并且都是熟练工。“一会儿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老板!今年完成订单不用愁了。”
在她旁边摆摊招工的是一位姓朱的小伙子,河南瑞孚实业有限公司的。他所在的公司专门生产出口用的梳子,当天也有几十人来填表报名。
这是当地政府组织的第六场招聘会,和前几场一样,主要是针对返乡农民工。
信阳:留住返乡农民工
信阳,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人口800多万,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00万人,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2015年春节前后,信阳有130余万人返乡。随着信阳经济发展提速,许多企业也面临用工荒问题。为解决这个矛盾,信阳市人社局和县区政府结合,组织了多场大型现场招聘会。据统计,进场招工的企业2000多家,提供岗位近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的近3万人,其中农民工1万多人。他们把这系列招工活动命名为“春风行动”。
据悉,为配合“春风行动”,各相关培训单位同步启动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进一步推广校企合作,进行“定单、定向”培训,帮助有就业愿望的闲散劳动力成功就业。目前,已有8700多名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
据信阳市有关部门预测,2015年全市可以留住近30万返乡农民工,而随着本地务工收入、劳动环境等因素的改變,这一数字未来几年还会上升。
河南:农民工省外务工逐年减少
信阳农民工的回流,只是河南省——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就业的一个缩影。
数据表明,2012年至2014年,河南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到省外务工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为47.4%、43.6%和39.0%;选择在本地务工的比例逐年增加,分别为24.2%、30.3%和38.1%。
2月25日,河南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河南省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今年在河南省产业就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速向本地“回流”,“就业本地化”趋势更加明显。
产业集聚区超八成人员来自本地
调查显示,今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务工人员中超过八成来自本地,来自本县(市)的占比接近六成,有省外务工经历的人员占比接近三成。而省内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超过两成进入产业集聚区就业。
“产业集聚区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的主要载体。”河南省统计局有关人士认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产业集聚区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钟摆式”流动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风险。
“南方回来的务工人员眼界开阔,接受过完整、正规的培训,回来后都是老师,现在个个都是带徒弟的能手。”临颍县产业集聚区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说。大量省外务工人员“回流”满足了产业集聚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对优质劳动力的需要。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更“顾家”
省外务工人员缘何出现持续“回流”?调查显示,“离家近、照顾家人方便”和“产业集聚区有适合自己的工种、岗位”是主要原因,占比分别超过七成和六成。
在河南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任温素清看来,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和人口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集中,解决了农民离乡务工所带来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除了更“顾家”之外,还有哪些新期盼?调查表明,增加收入、提高劳动技能、子女教育和加强劳动保障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长垣县小伙张进的选择印证了这些。27岁的他,精通厨艺,2012年到深圳坪山一家餐馆当上了主厨,每月工资7000元。虽说这笔收入不低,但他心里始终觉得家在河南,出来做事仅仅是开开眼界而已,迟早是要回老家,盖房、娶妻、生子……于是,今年2月,回到老家的他,在和几个小伙伴合计一番后,决定不再南下,而是到郑州去开餐馆。
张进的经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发生在长垣人身上。长垣,素有“中国厨师之乡”美誉,烹饪业内有“长垣厨师遍天下”一说。据悉,最高峰的时候,这个人口80余万的县,曾有5万多名厨师在全国各地就业。但随着河南经济发展,这些曾经背井离乡讨生活的厨师们,近年来加快了回乡创业的步伐。
产业集聚区加速新型城镇化发展
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发展为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发展空间。河南省统计局的调查表明,一成半的产业集聚区务工人员已经在城镇买房和安家,而未来3年,河南省农村家庭打算在城镇买房和安家的比例超过两成,五成左右的产业集聚区务工人员打算在城镇买房和安家。
农村家庭对在城镇买房和安家有强烈期盼,能够提升子女教育质量和生活便利是主要原因。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进京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基于现状,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应加大产业集聚区内服务业发展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重点在于解决好农村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互融共进,从而解决进城农民工长期处于半市民化、两栖状态的问题,促进农村转移人口转得出、进得来、落得住,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于《河南日报》)
编辑/陈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