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枚金代铜钱曾在沸水中煮过一刻钟,并在微波炉内高温烘烤过10分钟,锈无任何变化,两币的一些特征如下表:
首先说“承安宝货”,粗看币锈并无奇特之处。据我的经验,这币表层的锈不算硬,而贴骨锈却非常坚硬,币锈堆积于表面,造型自然。两币相比较,“承安宝货”的锈远多于“至宁元宝”,除去锈重,两币重量是大致相等的。但从两币特征分析,“承安宝货”应比“至宁元宝”重2克左右。我还有两枚“承安宝货”,锈蚀不如此币严重,大小及厚度均同此币,却也恰比这枚重2克左右,这就表明这枚“承安宝货”由于严重锈蚀而大幅减重。事实上因锈蚀而大幅减重的古币并不少见,本人就集有多枚。简言之,这种特色锈的腐蚀能力特强,导致钱币大幅减重。此币无破损,听声暗哑,再加之此币的锈色明显比刊之于各类收藏杂志的同类锈色的钱币更真实可信,故此币应是开门之品。
“至宁元宝”表面有红、绿、黑三种水银古,在强光特别是在灯光下配以放大镜可看得很清楚。据各种书刊说水银古是可信的真锈,也是在古钱中常能见到的,算不上奇特。奇特的锈是在币背紧挨穿廓左下方的两处小蘑菇锈(见图)。靠右的一处有三个小白点,实际上这是三个小蘑菇。在灯光下,小蘑菇的下部是很亮的黑水银古,小蘑菇顶部则呈现球形透明的银光。这种双色微型光亮的蘑菇锈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令人迄今无法制作的,再加上这枚钱表面的锈就十分坚硬,所以也应是开门之品。
估计有人要对这枚“至宁元宝”钱文提出质疑,但我要提醒质疑者,首先你必须招标请人制作出这种双色靓丽的特色微型蘑菇,再加水煮、高温烘烤无损伤之后,否则你的质疑就是苍白无力的。试想金国也是一个大国,铸钱处所并不唯一,要求钱文、材料绝对一致,是否妥当?特别是辽钱,各书皆称铜色水红,笔者个人认为,最多只能称辽钱的铜色呈水红者较多。辽国立国几百年,铸钱处所众多,几百年全国铸币皆铜色水红,你敢相信吗?果真如此,则辽国几百年如一日,犹如一个静止不变的社会,你敢相信吗?我坦言,我无法置信。看见一枚币平夷漫漶,则认为此种钱都平夷漫漶,这种观点未必完全正确,还得首先考虑锈的真伪,看今人能不能造出这种锈来,研究锈的真伪才是最重要的。钱文是可以仿得一丝不差的,这在假雕钱中已有先例,铜色水红是容易办到的,无铁的钱也是易制的,这些都只能作为古钱鉴定时的参考,惟独特色锈,今人无法制作,锈真则钱真。
我参观过博物馆的古青铜器,锈很有特色,且给人以玉锈的感觉,也看过博物馆出售的仿制青铜器,粗看锈还像回事,细看则了无特色,更无玉感,有人说几可乱真,本人实在找不出乱真的感觉。应该认真研究真锈,举个简单例子,各书都提到了红、绿、黑三种水银古,其实,还有蓝、黄水银古,只是少见。这后两种水银古在我集的古币中就有。
(责编:丁丑)
首先说“承安宝货”,粗看币锈并无奇特之处。据我的经验,这币表层的锈不算硬,而贴骨锈却非常坚硬,币锈堆积于表面,造型自然。两币相比较,“承安宝货”的锈远多于“至宁元宝”,除去锈重,两币重量是大致相等的。但从两币特征分析,“承安宝货”应比“至宁元宝”重2克左右。我还有两枚“承安宝货”,锈蚀不如此币严重,大小及厚度均同此币,却也恰比这枚重2克左右,这就表明这枚“承安宝货”由于严重锈蚀而大幅减重。事实上因锈蚀而大幅减重的古币并不少见,本人就集有多枚。简言之,这种特色锈的腐蚀能力特强,导致钱币大幅减重。此币无破损,听声暗哑,再加之此币的锈色明显比刊之于各类收藏杂志的同类锈色的钱币更真实可信,故此币应是开门之品。
“至宁元宝”表面有红、绿、黑三种水银古,在强光特别是在灯光下配以放大镜可看得很清楚。据各种书刊说水银古是可信的真锈,也是在古钱中常能见到的,算不上奇特。奇特的锈是在币背紧挨穿廓左下方的两处小蘑菇锈(见图)。靠右的一处有三个小白点,实际上这是三个小蘑菇。在灯光下,小蘑菇的下部是很亮的黑水银古,小蘑菇顶部则呈现球形透明的银光。这种双色微型光亮的蘑菇锈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令人迄今无法制作的,再加上这枚钱表面的锈就十分坚硬,所以也应是开门之品。
估计有人要对这枚“至宁元宝”钱文提出质疑,但我要提醒质疑者,首先你必须招标请人制作出这种双色靓丽的特色微型蘑菇,再加水煮、高温烘烤无损伤之后,否则你的质疑就是苍白无力的。试想金国也是一个大国,铸钱处所并不唯一,要求钱文、材料绝对一致,是否妥当?特别是辽钱,各书皆称铜色水红,笔者个人认为,最多只能称辽钱的铜色呈水红者较多。辽国立国几百年,铸钱处所众多,几百年全国铸币皆铜色水红,你敢相信吗?果真如此,则辽国几百年如一日,犹如一个静止不变的社会,你敢相信吗?我坦言,我无法置信。看见一枚币平夷漫漶,则认为此种钱都平夷漫漶,这种观点未必完全正确,还得首先考虑锈的真伪,看今人能不能造出这种锈来,研究锈的真伪才是最重要的。钱文是可以仿得一丝不差的,这在假雕钱中已有先例,铜色水红是容易办到的,无铁的钱也是易制的,这些都只能作为古钱鉴定时的参考,惟独特色锈,今人无法制作,锈真则钱真。
我参观过博物馆的古青铜器,锈很有特色,且给人以玉锈的感觉,也看过博物馆出售的仿制青铜器,粗看锈还像回事,细看则了无特色,更无玉感,有人说几可乱真,本人实在找不出乱真的感觉。应该认真研究真锈,举个简单例子,各书都提到了红、绿、黑三种水银古,其实,还有蓝、黄水银古,只是少见。这后两种水银古在我集的古币中就有。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