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英译对比研究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久负盛名,广为流传。该论文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英译文,结合与该词有密切联系的中国古诗词英译,从词汇、句子、整个篇章三个层面进行英译对比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开篇词;英译
  一、开篇词综述
  《三国演义》开篇词选自明代文学家和诗人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该词的词牌名为为《临江仙》,为咏史之作,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笔者在此收录了四篇具有代表性的译文进行具体分析,译文1,2,3,4分别出自:Moss Roberts,丰华瞻,龚景浩,张智中。
  二、词汇层面比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及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长河带走。“滚滚”因使用了叠音叠字手段而产生一种音乐美效果,同时兼具视觉审美效果。许渊冲依他的“创译”理论为指导,将杜甫的两句诗译为: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by hour.译文对仗工整,追求音、形、意三美。其中“滚滚”译为:hour by hour.以复现叠词艺术效果。以上四篇译文分别译为:译文1与4:on and on;译文2将其意译为:the torrents;译文3:roaring;不难发现译文1和4都重视到了原词的视觉审美效果,进入目的语时仍采用叠词,而译文2和3则过于直接,缺乏画面感,难以给予读者想象空间。
  “是非成败转头空”表达的是一种旷达超脱的情怀。其中“是非”一词四种译文皆处理为:right and wrong,无可争议。但“成败”一词,译文2和3均为: success or failure,而译文1为:pride and fall;译文4为:gain or loss;其中,译文1中pride: a feeling of pleasure or satisfaction that you get when you or people who are connected with you have done something well or own something that other people admire,即“骄傲,自豪,满足”,明显不符合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况且,fall作“失败”解时,常与于rise and fall,指“兴衰”。因此,pride and fall用在这里并不合适。译文4以“得失”代“成败”,将具体变抽象,且在无形之中把词义扩大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浊酒”是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译文1和4均为the wine jar,其实是借助西方意象wine代替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酒”,其实属于一种意境上升,达到等效翻译。译文2译为liquor,该词即可指:strong alcoholic drink 烈性酒;又可指:any alcoholic drink含酒精的饮料;所以译文2所选用的词也是合理的。而译文3为:a jug of cheap wine,其中cheap表示廉价的,质量低劣的,完全改变了原诗的感情和语气,显然不可取。
  三、句子层面比较
  原诗上下两片总共十个小句,首先就句子多少而言,译文1和4与原诗一致,但译文2为8句,译文3则为12句。译文1将原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均合并为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译为:The torrents of the Yangzi wash away heroes of yore.读来平淡直白,让人完全难以体会原诗滚滚长江向东流逝,不再回头,多少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该句的传神之处在于“笑”,用汉语中一个典型的动态词为我们展现出一位白发老翁淡定从容,谈笑古今的形象,同时显现出诗人鄙夷世俗、淡看个人荣辱得失的淡泊洒脱。译为:Chatting about the past and smiling in the breeze.一方面不够准确,古今怎么能用past来代替?另一方面,关键词“笑”译成“smile”塑造的形象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白发老人慈眉善目,朝人微笑,原诗的超脱之感就再也找不到了。所以,笔者是不赞成这样未经斟酌和推敲的合并的。再来看译文3“是非成败转头空”译为:
  Success or failure, right or wrong
  They do not seem to matter so much
  Once your back is turned.
  一行译作三行,这样的安排不仅与原诗差距较大,而且就译文本身而言,也过于跳跃,毕竟其它均为行行相对。再者就内容来看,该句译文加入代词they,句子也就多了主体,可是在这里they首次出现,指代不明确,所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且once your back is turned其实属于误译。因此,这样的译文是不合理的。
  就句式变化来看,除了译文1之外,其它三个译文均采取了不同的句式,主要是感叹句和问句,感叹句如:How many times has the setting sun spread its flame!有助于加强感情。问句的使用也有同样的效果,如:Still hang on the lips of people present?该句作为全词的最后一句,以一个问号结束全词,一方面是发问,引人深思,另一方面是加强语气,表达情感。因此,这里的问句其实是一个亮点。译文4为了表达原词意境,使用破折号不仅可以延长语音,而且能够形成对称美。   四、篇章层面比较
  (一)形式比较
  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的艺术》中说,“翻译是使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主要解决原文内容和译文形式之间的矛盾”。他认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同理,对于词的翻译亦是如此。如何保留原诗形式,再现原词形美特征是决定译诗成败的重要一环。就形式而言,原词每篇五行,且前三行较长,后两行较短。译文1和4保留原文形式,而译文2则完全改变了原诗形式,进行了压缩,每篇四行,且句式长短比较一致,全诗比较整齐。将一首词翻译成了一首诗,这样的改译分明完全失去了原词的味道,很容易在认识上误导译语读者,是万万不可取的。译文3上篇七行,下篇五行,篇幅拉长,通过之前句子层面的分析可知这样的译文弊完全大于利,不仅缺乏形美,且未能营造出原诗的意境。
  (二)韵律比较
  王希杰指出,“人们欣赏诗歌的时候,主要目的并不是寻找信息,而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在这里,语言就成了人们审美享受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译诗或译词若要成为人们审美享受的对象,就必须重视音韵之美。
  就韵律而言,原词基本以长元音结尾,如:xiong/kong/hong/shang/feng/zhong。使得原词读来雄浑高远,充满历史沧桑感。所以在译文中,要考虑是否保留原词的韵律。在四个译文中,译文2韵脚整齐,为aabb,ccdd;属于典型的诗歌形式,译文3采取了无韵诗的形式;译文1只有每篇的后两行押韵,其中上篇以长元音押韵,能较好传达原词高远的意境,但下篇却采取了短辅音押韵,未能传达原词悠长响亮的音韵效果;译文4押韵比较整齐,为aabcc,ddeff,但就因音韵效果而言,短辅音偏多,所以也未能很好的展现原词的音美。
  五、结语
  通过对四个译文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在汉词英译时,首先必须有非常透彻的理解,要借助注释及各种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仔细揣摩原词。
  在词汇层面上,英文构思用词需充满诗意,不能纠缠于表面现象,避免中式英语,要在翻译允许的状态下,寻找可能的表达方式,努力追求内容的精准以揭示主题。
  在句法层面上,要考虑是否有人称,因为主体安排会直接影响译文效果。与此同时,要考虑英文句法安排,必要时要考虑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篇章层面上,要考虑原诗的形式,韵律是否要保留。要明白句子的构思是依据整个篇章而定的,只有经典的意向处理才可以提升原诗的意境,因此,只有把每一个句子翻好了,章法才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丰华瞻.丰华瞻译诗集[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龚景浩.英译中国古词精选[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雷磊.杨慎诗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许渊冲.元曲三百首汉英对照[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7]张智中.三国演义开篇词英译之比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作者简介】
  张淑珍(1987— ),女,山西运城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知识型的人才,是具有创造力的新型的人才。而这些重担就落在我们教育者的肩上。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人才具备的素质。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等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关键字】课堂效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  作为一名老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语文
期刊
【摘 要】“说”是语言输出的口头形式,是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说”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水平。本文从培养“说”的技能出发,强调要多练,为英语学习提供好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说”的技能  “说”是语言输出的口头形式,是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说”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水平。
期刊
【摘 要】《时时刻刻》(《The hours》)是一部结构鲜明、意蕴深刻的电影,突出电影本性时空自由的特性,表达三位同时代不同时空女性的追寻生命独立的意识。本文通过对《时时刻刻》这部结构精巧、纹理细密、思想深邃的影片从剧作、视听结构出发展开电影与现实审美关系的解读、鉴赏。  【关键词】《时时刻刻》;审美原则;现实原则;现实  一、电影《时时刻刻》  (一)电影《时时刻刻》概要  电影《时时刻刻》(
期刊
【摘 要】台湾与韩国不仅有着地理历史上的共同点,更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发展史上呈现出相似的脉络。2007年至今,一批新导演的作品相继问世使台湾电影呈现出了复苏的迹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台湾和韩国电影业的比较,探寻台湾电影业衰落的原因,并通过对韩国电影业成功经验的分析给当下及未来的台湾电影发展指出可供借鉴的路径。  【关键词】台湾;韩国;比较;产业  2007年,钮承泽自导自演的一部“伪纪录片”《
期刊
【摘 要】“差点儿”,也可以说“差一点儿”。朱德熙先生率先对“差点儿+(没)+VP”句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企望说”,对外汉语教材在解释“差点儿”的用法时也基本上采用了“企望说”的观点。本文对“企望说”的不足进行了补充说明,并列举了留学生学习“差点儿”经常出现的偏误情况,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法意义;偏误情况;偏误原因;教
期刊
【摘 要】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政治觉悟,这是一名合格的主持人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在百花齐放的时代,主持人更应以一种新型的姿态,为受众带去更真实可靠的消息,更赏心悦目的外在形象,更标新立异的正面能量。用人特有的唯一性,开创自己的主持风格,并使之成为一种style。  【关键词】主持人;个性化发展;实事求是;创新思维  百度百科上有个词条叫“白岩松”。“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
期刊
【摘 要】古代绘画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一直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在艺术文化上创造了很多的高峰,同时也是世界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品论画自古以来是中国古代绘画审美的重要方式,以品论画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最初的写实工笔类型转向了以水墨为主的写意画,着重强调的是“逸格”和“墨戏”,作者虽然在作品上笔墨草草但是却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关键词】绘画作
期刊
【摘 要】在汉语词汇中,较广泛地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容易追求语言的对称,对词汇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对于避免产生此类偏误有重要的意义。“甜”、“苦”和“咸”在引申意义、构词能力及句法功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论述这些差异是对词汇的不对称现象的说明。词汇的不平衡现象有着社会文化、历史及心理等多方面原因,但同时也和与之相搭配的词语有着更深刻的联系,在使用与学习过程中更是不可忽
期刊
【摘 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礼貌用语,当今,作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两者之间的礼貌用语有很大的共性,但同时又有很大的区别。肯尼亚汉语学习者的母语为英语,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因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本文就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礼貌用语时因汉语和英语相对应的礼貌用语的缺失造成的偏误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语;汉语;礼貌用语;缺失  肯尼亚作为一个英语国家,它的官方语言主
期刊
【摘 要】我们站在一个思想和文化飞跃向前的时代,在经济文化突飞猛进的同时,曾经把人们连在一起的道德纽带——“集体意识”不断受到冲击、消解,多元价值冲突下社会问题频发,一个新的思想阶段正在孕育。本文在价值冲突论视角下,结合学者已有的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多元价值观;价值冲突;社会转型;集体意识  一、转型期的社会问题概述  我们站在一个思想和文化飞跃向前的时代,在经济文化突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