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航天精神 建设一流创新文化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fa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6日,随着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三名航天员平安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实现了完美收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和实施的主体单位,承担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三大核心关键系统的抓总研制任务。自工程实施以来,集团公司成功突破并掌握了火箭高精度入轨、航天员出舱、多飞行器协同飞行等16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为载人航天工程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集团公司在扎实推进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过程中,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 培育形成了以“国家至上、技术引领、勇于攀登、追求卓越”为指导方针的创新文化,构建了完整、合理并能持续激发员工创新活力、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航天创新文化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创新发展道路。
  始终坚持创新引领,
  大力培育具有航天特色的创新文化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奋斗史。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文化的因子渗透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在项目论证初期,我们从国家的战略需求、基本国情、任务拓展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和系统论证,明确提出了“发射载人飞船、建设空间实验室、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并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的水平,创造性地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在工程实践中,成功地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神舟系列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攻克了飞船总体技术、飞船制导、导航、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我们仅用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就实现了载人首飞,仅用了3次载人飞行就完成了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空间出舱的跨越,仅用了2次飞行就完全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太空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0年,在总结提炼航天事业50多年创新发展积淀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准确把握新时期创新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确立了“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创新推动富国强军、以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创新价值观,形成了涵盖精神层、行为层、物质层三大层次的具有鲜明航天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创新文化。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建设思路和途径,印发了《集团公司创新文化建设纲要》和《航天创新文化员工读本》。《纲要》的推行以及一系列创新文化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创新文化在集团公司的落地生根。
  在《纲要》的指导下,集团公司各单位制定了《创新文化建设实施计划》,成立了创新文化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等组织机构,各相关部门从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角度协同推进,循序渐进地建设并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文化体系。特别是,型号部门与企业文化部门密切沟通、大力协作,共同探索推动创新文化落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进创新文化与创新实践的有机融合,真正将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使创新成为员工的自发行为,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坚持融合共进,
  推动创新文化与创新体系协调发展
  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航天人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集团公司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注重发挥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和创新文化的支撑作用,以创新文化建设推动创新体系发展,以创新体系发展来检验创新文化建设成果。在创新文化实践中,集团公司各单位组织开展了创新论坛、创新金点子工程、创新大讲堂、创新案例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并日渐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创新文化在推进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建设一流创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以创新文化推动原始创新,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孵化带动作用。遵循“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价值观,集团公司大力加强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建设,积极构建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转化平台,努力打造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基地,先后建成的国家级研发中心以及重点专业研发中心,成为应用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重要基地。当前,集团公司已形成了以航天总体和专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主体、以13个国家级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中心等为支撑的、涵盖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与集成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一大批建设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以创新文化推动集成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航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具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系统集成创新是航天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之一。秉承“开放合作、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在重大工程的实施中,集团公司作为工程总体研制单位,将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贯穿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注重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和集成创新的“龙头”作用,在项目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注重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创新的有效结合,积极联合国内优势创新资源,高效集成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成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促进航天科技核心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是以创新文化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航天技术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国航天自创建之日起,始终面向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需求,在推动航天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同步跃升。发扬大力协同的航天优良传统,集团公司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先后与哈工大、上海交大、国防科大等著名高校建立了30多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形成了“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前沿领域创新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机制,为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集团公司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善攻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一是以重大工程为牵引,搭建创新人才成长的广阔平台。集团公司坚持以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和型号研制任务作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历练的平台。按照工程任务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就要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注重在工程实践中发掘人才、培育人才、造就人才,以创新人才队伍的优先发展促进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人才选拔和使用方面“不拘一格”,对于综合素质和能力优秀的人才,敢于打破年龄和资历限制,及时把他们推举到总指挥、总设计师等岗位上担当重任,让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解放、对新技术敏感、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特点,给予他们信任、赋予他们责任、鼓励他们求新。在人才发展方面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针对设计、研发、工艺等技术岗位,集团公司设置了主管师、主任师、总师等分级分类的技术职务发展序列,按专业建立了由国家级专家、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院级专家组成的三级专家体系及其相应的后备专家队伍,为创新人才铺设了清晰明确的成长道路,促进创新人才发展。经过长期的培养选拔,集团公司形成了一支以32名两院院士、100余名国家级专家、300多名学术技术带头人、400多名型号“两总”为代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二是以创新机制为推手,实施创新人才的有效驱动。集团公司不断健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通过事业吸引、政治培养、岗位造就、待遇倾斜、精神凝聚等措施,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创新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实行政治待遇、荣誉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职称评聘“五优先”,切实提升创新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实行重大奖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充分激发了优秀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从2010年开始设立航天功勋奖、创新奖、贡献奖等,集团公司每年拿出上千万元专项奖励贡献突出人员,其中航天功勋奖每人100万元,既营造了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也激发了创新活力和创造激情。目前,集团公司400多名型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45岁,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团队、嫦娥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东方红四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29岁。正是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刷新着科技创新和事业发展的高度。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集团公司视察指导工作,对航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了“朝气蓬勃、后继有人”的高度评价。
  三是以人文关爱为重点,构筑创新人才的精神家园。集团公司党组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对创新型人才给予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注重关爱员工,党政工团深入一线,大力宣贯“以人为本、包容自励”的创新理念,并尽心竭力为科技人才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牢固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尊重、保护创新型人才的活力和创造性。在型号任务出现困难和挫折时,领导干部主动承担责任,与科研人员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难题,对大家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压”。不断优化人文环境,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创新氛围,鼓励广大科技人才队伍继承和弘扬航天“三大精神”,以“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为己任,牢固树立“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价值理念,以实际行动兑现“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庄严承诺。
  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集团公司将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挖掘、继承、弘扬和发展航天创新文化,坚持追求卓越、创新无限的理念,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崔小花)
其他文献
★动 态  国资委党委坚决拥护中央决定打造阳光央企  9月1日下午,国资委召开党委会,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通报了中央关于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决定。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干部四局局长李春良和国资委党委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陈希表示,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决定精神上来。这次中央决定对蒋洁敏进行组织调查,充分体现了中央依纪依法严惩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不
期刊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恒则必成。党支部跨界结盟联动,围绕双方关切,有效地推动了重点难点问题解决  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下属的专业化公司,负责统一建设、经营和管理南方电网公司区域内的调峰调频电厂,担负着南方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旋转备用和黑启动等任务。公司下辖4个电厂(包括贵州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云南鲁布革水力发电厂、广东广州蓄能水电厂及惠州蓄能水电厂)、4个在建工程建设管理
期刊
“健康中国梦”是实现我们民族复兴的基础之一。但如果不能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无疑将会重创中国梦的实现。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习
期刊
激发活力,打造一支高效能的“梦之队”, 可从 “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士气 ”三个层面入手  为什么工作早就安排下去了,但却始终进展缓慢,推行不得力,员工积极性也不高?  为什么部门制订了规章制度,但有些人却不遵守,根本无法做到令行禁止?  为什么面对工作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员工们不能团结一致,全力解决问题?  ……  在管理过程中,你是否曾遇到类似的情况呢?  身为管理者,我们
期刊
李瑞涛,北京科技大学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他自幼酷爱书法,先后精心研习过历代名家书帖,尤其对《圣教序》《十七帖》《祭侄文稿》等尤有研究,由此打下了坚实的书学修养基础。书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书画摄影协会会长、中国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书协会员、北京东方古今书画院理事。  李瑞涛曾被中组部下派挂任重庆市九龙坡区副区长、党组成员,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资产经营部副主
期刊
淄博,乃“齐国故都”和“齐文化”发祥地。这里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先哲往贤的思想智慧、文化基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淄博人。舍生取义、急公好义、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在淄水博山间不断弘扬。  阳春三月,我有幸踏上了这片神奇的热土,采集和倾听着一位敬业奉献、助人为乐、家庭和谐,将正能量传递四面八方的淄博后人的动人故事。  他今年36岁,一米七三的中等个头,常带笑容的红润脸庞戴着一副眼镜,乌黑
期刊
书家杨化友无论工作如何忙碌辛苦,却总是怀着淡泊明志、修身养性的态度,广泛结交各地书画家,虚心学习请教,并抽出时间精力对历代书法名家的碑帖研究临习,笔耕不止,使自己的书法始终处于不断进取之中。  浏览书家的魏体书作,能够欣赏到完全不一样的书法线性美感。  他书写的“文以载道,静以修身”作品,可以触摸到其执著热爱书法艺术的远大志向。在这幅作品中,他将魏体与行书有机地结合,运用行书的笔法、畅逸的心境进行
期刊
中铁五局二公司以争做中国中铁同行领军企业为己任,以建设一流施工企业为目标,以“桥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公司自成立至今,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先后参建或独立承建过500余座桥梁工程,总长达40多万延米,创造了众多局内和国内第一。实践证明,公司通过对“桥文化”理念体系的精准提炼,多方位、全覆盖宣传,提高了职工对“桥文化”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发挥了多种作用。  一是增强了企业团队的
期刊
胡锦涛同志在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只讲了报告要点,没有念报告全文,此举为各级领导干部带了好头,开了历届党代会开幕式的先河。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亮相以来,会风、文风的悄然改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媒体见面会上做了一番简练、亲民、务实的发言。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打断官员发言,要求不要念稿,并频繁即兴提问。会风、文风在悄然转变,令人耳目一新。对于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期刊
近几年来,中铁五局六公司把加强劳务工的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员工素质,当作事关企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长抓不懈,精心构建员工培训体系,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关键:加强组织领导  公司设立了公司、项目部、架子队三级培训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公司劳务管理中心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各项目部和所属架子队分别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