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使数学实践活动由课外进了课内。这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所以课堂教学“综合实践”已经成为新课改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列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精当
选择恰当的活动内容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首要工作。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相符,将关系到活动开展的成效的优劣。
活动内容的选择有以下途径:
1.来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同样应与生活密切联系。在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活动内容形式较多,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过了上、下、左、右等方位后,可以联系班级学生的具体座位,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如在三年级学完“米的认识”后,可以安排“小米尺告诉你”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测量自己的身高等活动,牢固掌握“米”这个长度单位。
2.教材中延伸
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内容后,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组成活动课的内容。如在学生逐步了解、掌握了统计的有关知识后,可让低年级学生从课表中统计每个星期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各上几节课;可让中年级学生调查全班同学家里的电话、电脑、空调等的件数;可让高年级学生调查一周内学校的菜谱情况等,并绘制成统计表。
3.学习中生成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過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材料。如在学生学了大数目的估计后,不少学生就会产生怎样估计一叠白纸的厚度、一捆电线的长度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的开展:灵动
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实践中去,在“操作”“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研究学习,在研究学习中动手实践,在研究学习、实践操作中探究、创新。
例如学生在研究、探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探讨如何计算圆形花坛、圆形钟面、圆形桌面等实际生活中的面积,由于在计算中没有圆心标示,没有现成的直径、半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动手操作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可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积公式;最后应用公式,计算一圆锥体沙堆的体积。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所需要的数据,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学生在操作中学、在实践中学的指导思想。
三、活动过程中的指导:适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更加强调教师的有效指导,要求教师讲究指导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给予适度指导。
四、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一些方法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数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与记忆为特征的方法,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直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
(2)重视引导,规范操作。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个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使数学实践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一般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大致包括五个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环节进行相应的引导并规范学生相关的操作。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如《自行车里的数学》),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践活动,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入相应的活动主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规则和分配活动任务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二个环节,其任务是确立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具体任务,是对活动目的的具体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互动,通过协商确定活动规则和活动任务,以增进学生对规则与任务的理解,提高遵守活动规则和完成活动任务的自觉性。进行分组及各小组成员角色的分工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三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的任务,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是实践活动课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必要时应注意帮助协调小组内的人际关系。教师还要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为活动的评价和总结做准备。活动评价与总结是实践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由各小组报告活动的情况(活动的过程、结果和活动后感受等),再由教师做总结。教师应重点评价各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
(3)优化管理,拓展资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改进,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努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管理,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开设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条件的创建和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拓展实践活动课的资源。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做到恰当地选择活动的内容,以“做中学”的思想为指导,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予以指导,才能使这门有着新理念和新操作的新课程得以有效开展,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科学、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列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精当
选择恰当的活动内容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首要工作。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相符,将关系到活动开展的成效的优劣。
活动内容的选择有以下途径:
1.来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同样应与生活密切联系。在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活动内容形式较多,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过了上、下、左、右等方位后,可以联系班级学生的具体座位,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如在三年级学完“米的认识”后,可以安排“小米尺告诉你”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测量自己的身高等活动,牢固掌握“米”这个长度单位。
2.教材中延伸
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内容后,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组成活动课的内容。如在学生逐步了解、掌握了统计的有关知识后,可让低年级学生从课表中统计每个星期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各上几节课;可让中年级学生调查全班同学家里的电话、电脑、空调等的件数;可让高年级学生调查一周内学校的菜谱情况等,并绘制成统计表。
3.学习中生成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過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材料。如在学生学了大数目的估计后,不少学生就会产生怎样估计一叠白纸的厚度、一捆电线的长度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的开展:灵动
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实践中去,在“操作”“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研究学习,在研究学习中动手实践,在研究学习、实践操作中探究、创新。
例如学生在研究、探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探讨如何计算圆形花坛、圆形钟面、圆形桌面等实际生活中的面积,由于在计算中没有圆心标示,没有现成的直径、半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动手操作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可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积公式;最后应用公式,计算一圆锥体沙堆的体积。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所需要的数据,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学生在操作中学、在实践中学的指导思想。
三、活动过程中的指导:适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更加强调教师的有效指导,要求教师讲究指导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给予适度指导。
四、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一些方法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数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与记忆为特征的方法,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直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
(2)重视引导,规范操作。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个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使数学实践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一般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大致包括五个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环节进行相应的引导并规范学生相关的操作。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如《自行车里的数学》),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践活动,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入相应的活动主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规则和分配活动任务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二个环节,其任务是确立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具体任务,是对活动目的的具体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互动,通过协商确定活动规则和活动任务,以增进学生对规则与任务的理解,提高遵守活动规则和完成活动任务的自觉性。进行分组及各小组成员角色的分工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三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的任务,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竞争,共同提高。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是实践活动课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必要时应注意帮助协调小组内的人际关系。教师还要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为活动的评价和总结做准备。活动评价与总结是实践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由各小组报告活动的情况(活动的过程、结果和活动后感受等),再由教师做总结。教师应重点评价各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
(3)优化管理,拓展资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改进,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努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管理,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开设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条件的创建和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拓展实践活动课的资源。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做到恰当地选择活动的内容,以“做中学”的思想为指导,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予以指导,才能使这门有着新理念和新操作的新课程得以有效开展,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科学、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