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作者依托SWOT策略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解析,深入发掘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行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为当地旅游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旅游资源;SWOT;策略
一、优势(S-strengths)
1.旅游资源独特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广袤的草原、森林、沙漠,淳朴自然的民族风情,大量的历史古迹,为满足现代旅游者寻求原生态、追求自然的旅游需求提供了条件。
2.区位优势明显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相邻八省(区),毗邻京津都市旅游圈,客源市场庞大;与蒙古国、俄罗斯的国境接壤,每年为全区带来众多国际客源。
3.迟发效应
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在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起步晚、起点低的不足,变为高起点、高层次的规划与开发,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劣势(W-weak)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景区的住宿、娱乐、餐饮等设施条件有很大改善,但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仍然较突出。
2.产品趋同竞争激烈
草原旅游资源在内蒙古地区的地域差异性较小,旅游产品建设缺乏创新,产品的趋同化现象较为突出。
3.环境保护有待加强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系统脆弱,隐含着潜在退化倾向。草原景区的垃圾公害、地表水污染、草场被踩踏,土壤裸露、板结,旅游景区对此尚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三、机遇(O-opportunity)
1.品牌创新潜力大
自治区旅游局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和国家旅游“515”发展战略,推出“643X”品牌体系,将自身资源特色和全域旅游理念相结合。围绕“643X”品牌体系自治区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环渤海区域主打草原、冰雪等产品和线路,东北区域将结合北京冬奥会继续推出自身的冰雪和草原生态优势。
2.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京津冀地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高速公路网建设的加快,私人汽车的普及,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日益加剧,旅游出游能力迅速上升,旅游活动空间不断向外围扩展,形成了一个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为中心,以周边区域为目的地的大都市旅游圈。
3.区位优势创造机遇
作为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的经济走廊,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商务人员交往和文化交流会更加密切。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的崛起,为内蒙古自治区迅速拓展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也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资源保障。
四、挑战(T-tread)
1.经济发展对旅游业提出新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自治区第三产业的中坚力量,但未来发展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方面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2.地区间的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与我国旅游发达省区相比,差距明显。周边省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对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一定压力。
3.外来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旅游者带来的异地文化冲击强烈,影响着草原地区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民俗风情也渐渐淡化。蒙古族习俗礼仪的商品化,使得这些特定含义的习俗礼仪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所以内蒙古自治区应该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树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整体形象,提高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的竞争力,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为我国最重要的草原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陈佐忠,汪诗平,等.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刘俊清.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4).
关键词:旅游资源;SWOT;策略
一、优势(S-strengths)
1.旅游资源独特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广袤的草原、森林、沙漠,淳朴自然的民族风情,大量的历史古迹,为满足现代旅游者寻求原生态、追求自然的旅游需求提供了条件。
2.区位优势明显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相邻八省(区),毗邻京津都市旅游圈,客源市场庞大;与蒙古国、俄罗斯的国境接壤,每年为全区带来众多国际客源。
3.迟发效应
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在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起步晚、起点低的不足,变为高起点、高层次的规划与开发,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劣势(W-weak)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景区的住宿、娱乐、餐饮等设施条件有很大改善,但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仍然较突出。
2.产品趋同竞争激烈
草原旅游资源在内蒙古地区的地域差异性较小,旅游产品建设缺乏创新,产品的趋同化现象较为突出。
3.环境保护有待加强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系统脆弱,隐含着潜在退化倾向。草原景区的垃圾公害、地表水污染、草场被踩踏,土壤裸露、板结,旅游景区对此尚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三、机遇(O-opportunity)
1.品牌创新潜力大
自治区旅游局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和国家旅游“515”发展战略,推出“643X”品牌体系,将自身资源特色和全域旅游理念相结合。围绕“643X”品牌体系自治区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环渤海区域主打草原、冰雪等产品和线路,东北区域将结合北京冬奥会继续推出自身的冰雪和草原生态优势。
2.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京津冀地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高速公路网建设的加快,私人汽车的普及,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日益加剧,旅游出游能力迅速上升,旅游活动空间不断向外围扩展,形成了一个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为中心,以周边区域为目的地的大都市旅游圈。
3.区位优势创造机遇
作为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的经济走廊,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商务人员交往和文化交流会更加密切。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的崛起,为内蒙古自治区迅速拓展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也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资源保障。
四、挑战(T-tread)
1.经济发展对旅游业提出新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自治区第三产业的中坚力量,但未来发展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方面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2.地区间的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与我国旅游发达省区相比,差距明显。周边省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对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一定压力。
3.外来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旅游者带来的异地文化冲击强烈,影响着草原地区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传统民俗风情也渐渐淡化。蒙古族习俗礼仪的商品化,使得这些特定含义的习俗礼仪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所以内蒙古自治区应该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树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整体形象,提高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的竞争力,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为我国最重要的草原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陈佐忠,汪诗平,等.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刘俊清.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