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i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终身雇佣制被看做是日本式经营的“三大法宝”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劳动者雇佣习惯的形成除了有它历史性、社会性的原因外,也受到了来自日本文化当中“内外有别”这一意识的极大影响。
  【关键词】终身雇佣制;内外有别;日本文化;企业文化
  
  终身雇佣制是促成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日本式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习惯于将终身雇佣制度与年功序列制度、企业内工会制度一起称作日本式经营的“三大法宝(三种神器)”。关于终身雇佣制度的研究向来汗牛充栋,但多为对终身雇佣制的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发展历程、优势与弊端的研究。笔者认为,终身雇佣制的形成,不但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存在于日本文化深层次的原因。而这种文化方面的原因,尤以日本文化中的“内外有别”意识影响最大。
  1.终身雇佣制
  终身雇佣制,简单地说就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家企业供职”。当然这种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是以企业能够正常存续、以及个人不犯下大的差错和失误为前提的。简而言之,终身雇佣制为员工提供了只要埋头工作,就能够终身衣食无忧的生活保障。一般认为,终身雇佣制日本式经营的三件法宝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日本式经营的基石。
  终身雇佣制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条件。首先,其产生的基础在于日本的以一定的组合为基础来组成各种社会集团。其次,日本民族的集团意识更是终身雇佣制存在的有利保障。在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家”的观念,这种观念可说是集团意识的很好的表现。
  一般认为,从企业、员工、社会三个层面上来看,终身雇佣制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层面:利于协调企业劳资关系、减少在企业管理控制投入、提高效率、确保用人稳定、降低雇佣成本;加速企业资本积累;利于员工培训与教育;利于技术创新。第二,员工层面:压缩员工的求职成本;降低失业风险;便于享受福利待遇。第三,社会层面:能够有效地配置社会人力资源;降低失业率、有益社会安定。
  但是,终身雇佣制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第一,企业层面:不健康地扩大企业规模;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商业决策的速度和质量。第二,员工层面:使员工从事长时间劳动;限制从业人员流动。第三,社会层面:从整个社会来看,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给员工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终身雇佣制可称得上是日本式经营的中心支柱。这种制度的诞生有它的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而这种制度本身在具有形形色色的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弊端。
  2.日本文化中的“内外有别”意识
  在日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有自己的集团归属,而所谓“内外有别”意识则是指,对被自己看做自己集团内部的人待之以亲,而对被外部的人却敬而远之。这种意识可说是日本文化中的一个代表性意识,如陈岩认为,“从总体上说,决定和规范日本人的思维、心理、语言方式及行为模式的仍然是“内外有别”的意识”。也就是说,内外有别的意识表现在日本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里,不只是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甚至从语言角度来看这种“内外有别”的意识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仅就语言角度来对这种日本特有的意识做一简单的了解。
  许多学者在提及“内外有别”意识时都会首先谈及日语的称呼问题。比如,日语中内的读法是“うち”、外的读法是“そと”。而家的读法虽然是“いえ”,但日本人经常称呼自己的家为“うち”,称呼自己的孩子是“うちの子供”,而这一称谓习惯也沿用到了家之外的各种身份、团体之中,如“うちの会社(我们公司)”、“うちの社長(我们的总经理)”、“うちの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而对于外部的人,日本人称呼为“そとの人(外边的人)”。在敬语中,这一表现更加明显。比如日语敬语有一个原则就是不抬高自己人。例如因为企业中的上下级关系,下属称呼自己的上司时候都要使用“某某様(意为先生、女士等)”的敬称,然而在同其他企业的人士打交道时,提到自己的上司的时候不能加“様”这一敬称,而应该直呼其名。这一放在企业内部会变成失礼的做法,在企业外部就变得理所应当了。如此做法,固然是因为有尊敬外部人士的考虑,但可以看出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礼仪做法的区别之大。
  其次,这种意识对于日语中的人称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日语中对于“你”、“我”、“他”这样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有着非常严格的的规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谈话对象,其叫法也不同。另外,“内外有别”的意识在日语中的影响还表现在授受关系方面,这里不在赘述。
  总之,“内外有别”的意识对于日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文化的每一项特征。
  3.终身雇佣制和“内外有别”意识的关系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典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往往被人们看做是一个利益集团。然而,现代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维系着相关者利益的集团,更是一个道义的集团,而组成这个集团的最小分子,就是不同的人。从这一点上来说,企业更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
  而这种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放在日本企业的场合而言则更像是一个“家”。前面提到,日本社会无处不存在着一种“家”的观念,同样在日本的企业中也存在着这种“家”。同一个公司的员工,因为这种“家”的观念成为了一家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负有很强的责任心,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完善自己的“家”。同时,家也给自己提供了安全上的保障和衣食。而这正表现了“内外有别”的意识的关系,即,对于集团内部的人待之以亲。例如,宋晓真认为,“内外有别”意识的意义在于,(集团内部成员)“通过内部合作,履行各自对集团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集团则相应的给各个内部成员提供家族式的保护”。
  如前所述,终身雇佣制是日本式经营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提供终身劳动的机会,企业给予员工以衣食无忧的保障。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内外有别”意识的极好体现。比如,某大学毕业生A一旦加入了某公司,只要没有太大的过失、只要公司还存在,无论如何公司都有他的位置,都能拿到工资养家糊口。这是因为公司已经把A当做“内”的人来看待。而把他当做“内”的人来看待,是通过给他提供工作机会来实现的。有限的工作机会给了A就不能给其他与他同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公司对待作为本公司员工的A的态度是“内”的态度,而对待非本公司员工的B的态度就是“外”的态度了。这也就是前面说的“内外有别”意识的对待自己集团内部的人待之以亲,对待自己集团外部的人则敬而远之的态度。可以认为终身雇佣制很好地体现了日本文化中的“内外有别”意识。
  总之,“内外有别”意识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非常广泛,不只是在思维方式、语言等方面,作为现代日本企业的代表性雇佣方式的终身雇佣制的形成就受到了这种意识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吴志新.日本式终身雇佣制度特征的分析研究[J].文教资料,2006(12月号上旬刊).
  [2]吴建华,刘华英.试论日本终身雇佣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兼论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19卷),5.
  [3]杨颖.浅析日本终身雇佣制的优势与弊端[J].东方企业文化,2007(7).
  [4]陈岩.日语的「内」与「外」[J].日语知识,2003(1).
  [5]宋晓真.论日本文化的组成[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作者简介:刘文鹏,男,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其他文献
【摘要】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中,要严在当严时,爱在细微处。充满爱的严与表现为严的爱相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理解,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才能走进学生那复杂的心中,引领他们在健康快乐的道路上前进。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艺术;爱心;心灵;用心沟通    学校的学生管理,关键是班级的管理,班级管
期刊
【摘要】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有赖于各国教育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重视。在我国现阶段,许多有识之士都将素质教育看作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及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但由于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其出现时间并不长,对它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而,不可避免地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同时在教育界响起了重拾国学,倡导“读经运动”的呼声。本文拟就这众多的之思辨中,对国学教育理念对素质教
期刊
【摘要】本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着眼加强德育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更新德育管理思想、管理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激励水平,推进高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德育工作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乃至以后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世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的“隐性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它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试图从个体和制度两个层面来探究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寻找减少学生“隐性逃课”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逃课;对策    时下在高校中广泛流传着关于“逃课”的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对于这种逃课
期刊
【摘要】学生会、学生社团既是代表学生利益的自治组织,也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重要纽带。这就意味着学生会、学生社团不仅要立足学生,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管理。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    高校学生组织作为高校学生组织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学生自治组
期刊
【摘要】本文从辅导员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高校就业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就业形式多样化、学生主观情绪影响和辅导员自身问题等是制约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几大因素,并提出就业统计工作模式“早、活、全”三步抓的改进措施与具体方法。旨在建立更合理、更完善的就业统计工作模式,为负责毕业班就业统计工作的辅导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统计;改进    高校教育模式已经从早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两种版本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总结,文章从三方面介绍了在使用这两种教材时的一些有益探索和教法创新:如何把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如何倡导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仿真考证现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电工电子;新教材;探索;创新    最近几年,笔者一直从事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期刊
【摘要】古老的中国从宗法社会、小农社会一路风尘仆仆的走来,她历来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注重德育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历史上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无产阶级的理想是要把每个人的个性彻底解放,建立“自由的、民主的、平等的、福利的社会”,从而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完成文明对于愚昧的超越。本文将从现实伦理的角度出发来论证与《宣言》的思想和风格的判若霄壤的通往自由的理想之路。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理想;现实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高校教育培养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生存和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已经成了社会舆论的热点和高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焦点。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新疆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较全国更加严峻的格局下,关注解决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安全的重要途径,这对新疆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社会安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摘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暂不论故事本身的真实性。现在小学课本已不见踪影。但它仍然以民间传说和众多文艺作品等形式在社会流传,这种现象不利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不利于我国通认识教育或者博雅教育所倡导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利于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为秦帝国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秩序的维护;万喜良修长城的行为是作为百姓履行服劳役的义务;孟姜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