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uq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生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是传承古典文化、发展国学的重要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更有助于普及并深化国学教育,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接下来就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热着手,探讨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国学经典的整合运用,引导学生感受国学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国学经典;整合运用
  国学又称作汉学,泛指中华传统学术与文化。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国学篇章,但因文言文用词晦涩,和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很多师生都把国学视作最难啃的一根骨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整合运用国学经典,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热
  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正在兴起国学热,教师对国学经典的整合运用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言意义重大[1]。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选文都源自中国古代国学名著、文化经典,有丰富的内涵、浓郁的人文色彩,对学生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均致力于帮助学生构筑精神文化世界。例如:求学之道版块当中的《师说》、《劝学》等旨在启迪学生的内心,实施思贤教育;《谏太宗十思疏》、《烛之武退秦师》等经典名著则能强化学生语言文字功底,使学生具有文学底蕴,能引导学生感悟先贤的修身齐家治国之道,在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中正确树立价值观与信仰;《论语》、《诗经》、《离骚》以及《兰亭集序》、《蜀道难》、《琵琶行》等文质兼美的国学经典更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大力弘扬正能量,散发人文关怀的内涵。由此可见,加强国学经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至关重要。
  二、国学经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1.调动情感,加深学生理解 教师要善于挖掘蕴藏在教材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带着浓烈的情感向学生表达文本精彩的语言、优美的故事、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思想,让学生和国学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要整合运用国学经典,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和文本产生共鸣,在喜怒哀乐的情感熏陶之中体会国学经典的意蕴,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2]。
  例如:在讲解李清照所著《声声慢》时,如果教师能调动学生情感,就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词。从字面意思看,《声声慢》无非是描述秋雨梧桐、庭院女子、落寞悲愁。在古诗词中,惜春悲秋是常见题材,何况美人迟暮的李清照,只是她的悲意更凉、更重、更浓,漫空洒落的秋季凉雨就像一张网,在人心尖上滴满凉意,使人忍不住悲泣。当时的李清照跟丈夫死别、理想破灭、国破家亡,只能用秋雨叙说悲苦,叙说和点染却如蜻蜓点水,只是冰山一角,情绪与情感在文字的水面下仿佛汹涌的波涛。李清照经历跌宕起伏的一生,前半生幸福美满、无忧无虑,后半生流离失所、国破家亡,可谓冰火两重天,她以词代声诉说自己的万古愁情。历史错误地将这样一位胆识超群、才华横溢、情感细腻的女子投放到频发战乱的宋代,让她受尽折磨、煎熬,枯黄梧桐、点点秋雨恰好帮忙承受些她的悲愁。
  2 .坚持阅读,陶冶学生身心 实际上很多高中生并非不愿意阅读国学经典,只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太多时间,学生却没有时间去阅读、去赏析,或找不到合适的国学经典读物。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预留时间让学生坚持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从中发现趣味,找到合适的国学经典,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陶冶身心,缓解压力。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每天抽出固定时间,让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全唐诗》等国学经典,每天在国学氛围里浸润,持之以恒和国学经典零距离接触。为让学生保持阅读国学经典的兴趣、热情,教师还可整合国学经典,让学生每天轮流走上讲台领读,或购买国学经典书籍,让学生交换阅读,同时要求学生把阅读笔记做好,依据国学经典中所倡导的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等对照自身,坚持每日三省吾身,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修炼人格品质,陶冶身心。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国学经典图书,每一周至少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交流国学经典阅读习得,促进学生的友好关系,让他们共享知识,讨论国学经典中伟人的行为习惯、人格修养,赏析国学经典的精神、情操,接收国学经典的积极影响、正能量。
  3.加强实践,感受国学魅力 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高中语文教师都要加强多元化国学经典學习活动实践,提高国学经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程度,让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时更投入[3]。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的实践活动,因为成语是构成国学经典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具备独特的表达方式、固定结构,能体现特殊的含义,在语句表达中更是被作为整体加以运用的。很多现代成语都是从古代传承而来,是国学文化中散发着熠熠光彩的一颗明珠,所以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在黑板一角写出一个成语,让学生对成语知识更加重视,当学生积累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比赛,以地理、天文、植物、动物等分类,让学生展示自己长期积累成语的结果。教师还可有意识地在教室、走廊以及寝室等处悬挂古人图像及其代表作、经典作品,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每一天在课后背诵经典古诗词,陶冶情操,感受中国国学经典的韵律,感受传统文化的蕴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设置专栏“每日诗词”,让学生利用早读、课间休息等时间背诵、抄记,随时随地感受国学魅力。
  三、结语
  中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国学博大精深、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集中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高中生学习国学经典不但能丰富知识储备、夯实文字基础,还能提升文学修养、文化素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务必要积极营造传统人文氛围,整合运用国学经典,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传承国学文化的兴趣与热情,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爱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化国学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7(11):55-56.
  [2]孟进东.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国学经典渗透[J].高考(综合版),2016(03):33-34.
  [3]徐秋林.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03):68-69.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 514000)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的成败,现代教育理念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性;历史教学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从而愿学好学成为学习的主体。
摘要:中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以及不易管理等特点,这对教师的心理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实践表明,教师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保证,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本文以湖南省中小學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对待工作、对待自己、对待学生三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积极心理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隶属于木犀科(Oleaceae)木犀属(Osmanthus),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我国是木犀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拥有木犀属和桂花品种国际登录权威,但桂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属毛茛科黄连属(Coptis ch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名贵中药材。主要以根茎入药,药效成份为以小檗碱为主的多种生物碱。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
菊花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因其品种、花色和花型众多,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备受大众喜爱和研究者的青睐。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为菊花嫁接的优良砧木。DNA甲基化是表观遗
本论文应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黑尾近红鲌消化酶活性分布、酶促反应动力学、消化酶的性质及肠道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黑尾近红鲌对各种营养成分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