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j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找出当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等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提出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作为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在于处在人生的最佳年龄,对新事物接受比较快,而且专业理论较扎实,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这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劣势是对于教学理念方法的认识很少,要进行更新必须要有可更新的东西。因此尽快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
  1.1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现状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老教师相继退休,新引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成立的独立学院情况就更加明显,除了从校外聘进来的退休教师以外,自有师资基本是青年教师。老教师退休,青年教师数量多,导致师资队伍断层,包括年龄断层、职称断层和学术断层。虽然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但他们毕竟是教育战线上的新兵,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有的青年教师专业思想还不牢固,所以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着力培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爱岗敬业、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2 青年教师思想现状
  总的来说大部分青年教师是很好的,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备课,认真上课,主动向老教师请教,但是部分青年教师由于角色转换问题,仍然以学生的身份和角度看待社会、职业和工作,还不能从教书育人的高度的形成影响和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的形成。爱岗敬业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还不能达到高职教师的要求,职业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另外还有部分青年教师教师对工作没有安心,缺乏老教师的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没有为人师表的心理要求,没有教书育人的师生感情,因此在工作中挑肥拣瘦,利字当头,不干没有好处的事情,总觉得公务员待遇好,事情轻松,社会地位高,从而导致各高校青年教师,招聘了很快又走了,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在前一个教师一走马上又招一个新教师的情況大范围存在,特别是对于一些学校管理制度还没有非常完善的高校,这种情况就更严重。
  1.3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
  一般来说大部分青年教师一般只能基于学生整体的共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无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使学生感觉到有很强的“平淡性”,不能从内心深处打动和影响学生。在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就业、目前重庆的转户口等问题,教师不能很好地结合课堂实际,给学生比较正确的引导。
  1.4 青年教师的行为现状
  由于新进的青年教师,多数属于80后,其父辈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得比较多,使得孩子的个性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某些负面的影响,比如个别教师对学院工作漠不关心,自扫各人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学校集体活动不热心,不关心集体的事情,只管自己的课堂。认为学校的事情是领导的事情,和我们无关,本位思想的存在。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没有摆正好自己的角色与心态,同事之间发生矛盾,不采用沟通交流,直接做出一些有悖教师基本素质的事情来。
  2.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
  2.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领导力度,培养青年教师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青年教师需要有一个角色转换,在部分高校有助教过程,但是在教育飞速扩张的今天,几乎所有教师都是从直接从课桌前直接走到讲台前,他们发展方向不明确,因此需要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青年教师爱岗爱校爱国精神。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使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崇高的责任意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增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勤业精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2.2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确定培养目标
  青年教师的培养必须遵照成才规律进行。不同的青年教师有不同的基础。他们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的能力也不相同。如果采用统一的培养方案对于人、财、物都是浪费,而且效果并不显著。根据不同的个体,制订与之相应的个体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让每一位高校青年教师得到最恰当、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以笔者所在部门为例:教学部老教师根据新进来的教师的特点,对青年教师制定出了按照管理型、教学训练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四个发展方向,然后找青年教师谈话,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指出他们的培养方向,让青年教师也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
  2.3提高青年教师的认识、学历
  在青年教师走进工作岗位后3年时间里,他们在大学所学,能用到教学中的已经基本运用熟练,对于教学环节也基本掌握,此时青年教师步入迷茫期,觉得上课就那么回事,没有了激情。这个时候就需要青年教师,要么到外单位去见识新的教学理念,要么提高学历层次,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现在的教学情况,走出自己现有的教学定式。这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不管是走出现单位,还是提高学历,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来说都是相当必要的。特别是走出自己所在单位,将自己的做法和别人的做法拿对比,更具有教育意义。
  2.4 优化青年教师群体的科研力量
  培养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它不但是教师职称提高上必须的要求,同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也需要科研来推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在专业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应达到一定的要求,科研也应有一定的能力。因此普及科研理论,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学习科研方法,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学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形成骨干教师队伍。
  总之:高校教师肩负着21世纪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是高校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有生力量,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为高校教育事业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主要举措,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重要的工作任务,作为青年教师也应积极投入到自身的发展建设中,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业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与策略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2]张忠发,等.抓青年教师培养,促教师队伍建设.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3]张梅.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青年教师师资队伍素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14).
  [4]罗卫国.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职教通讯,2004,(6).
  [5]梅永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9).
  [6]黄学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云南农业教育研究,1997,(3).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许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其父母进入城市
【摘要】本文以苏轼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和文学艺术创作三方面为切入点,通过上网检索和查阅有关苏轼和道家思想的资料,通过(1)苏轼处世哲学中的顺应自然和洒脱;(2)几经沉浮后的完美自我调控;(3)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技道合一”这三个方面的论证,进一步阐述了道家思想对于苏轼人生的深刻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道家思想;苏轼;外儒内道;洒脱超然    中国唐宋时期,是佛家、儒家、道家思想同时发展、融合并达到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性,培养兴趣是关键之一。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开端引趣、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刻意求新、联系生活实际,拓宽知识、精心设疑和教学情境等。针对有差异的学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TM32处理器的超市商品导购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可以安装在购物车上随着顾客自由移动,利用无线传感网的超声波定位技术检测顾客在超市中的物理位置及行进
【摘要】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并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计算机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计算机教育已成为科学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计算机教育,完善计算机教育理论,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杜威极力批判了为遥远未来做准备的教育目的观,认为这种目的不能启发一个更自由、更平衡的活动,反而阻碍活动的进行.他认为教育没有超越自身的目的,它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即生
语文能力,概言之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大类,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如何联系?靠语感。语感在有效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得到提高,而写作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说,培
课堂是初中生学习与掌握英语知识的主渠道,为了使初中生能在课堂上做到有效甚至高效的学习,我们初中英语老师必须从高效备课入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努力构建乐学、高效的初中英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