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感情朗读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_77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学生理解课文,积淀语感的重要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到当代语文教育界的各级名师,都非常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重视朗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培养个性情趣,使学生充分享受到阅读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诗情画意,富有朝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的朗读既读不出“情”,也读不出”味”,更读不出“美”,有感情朗读只能流于形式。如何真正有效地实现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预习练读——感情朗读的奠基石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阶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可见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正确、流利、有感情”则清楚地规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程序性。没有“正确”,不可能有“流利”;没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布置学生预习练读,让学生圈划生字,遇到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之后放声朗读几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琅琅上口;读中反顾,找出难读词句,反复试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继续做到眼到口到,流利朗读。同时,还可以读给父母听听,既是给自己一个展示、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便于父母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纠正朗读中的错误、不足,一举两得。这样,家校结合,共同促进,在课前就为有感情朗读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预习时的良好基础,教师的课堂有效指导就能事半功倍了。
  二、注重范读——感情朗读的指向灯
  我们常常看到在孙双金、王崧舟等名师的课堂上,他们用引人入胜的范读,让孩子们沉浸在语言的世界里,不知不觉得融入情感,情动声发。可见,教师的范读是进行感情朗读训练指导的有效方法。
  只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把握范读的最佳时机,就能让学生在范读中不知不觉地投入,悄无声息地习得,自然而然地感染。如:在课文重点处,用范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主题或进入情境。如教学《再见吧,亲人》,教师就可以通过配乐范读,营造课文学习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听读中加深体验,沉入文本,直抵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词句优美的课文时,也可以用范读帮助学生欣赏和积累。如:教学《荷花》一课,我就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的荷塘,于是有了课堂“有滋有味”地看、“有滋有味”地读;“如痴如醉”地看、“如痴如醉”地读。当然,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的作用,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三、释义悟情——感情朗读的启明星
  茶要品,品方能知味;同样的道理,文本也需要反复品味,如此,方能体会其中的情感思想,丰富意义,方能“感于内而发于外”,才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在指导感情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字比较,让学生在朗读中意会,在比较中感受。如教学《慈母情深》时,在课题揭示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课题中的“深”字有无必要,通过为“深”组词,围绕“深”字质疑等方式,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母爱之深厚。由此,在朗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强调了重音“深”,读出那种无尽的余味。又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一系列的关联词,让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了“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是何等美妙,“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此时,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自然而然,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有感情的朗读至此水到渠成。
  四、想象体验——感情朗读的通天道
  在进行感情朗读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形象,还要让学生结合内心的体验,联系生活经验,并且把这样的体验有感情地读出来。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初步感知后,教师可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默读文段,想象“阿炳在二泉旁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听到了“优美”,听到了“苦难”……再引导学生透过这一个个词语理解阿炳的情怀。如此反复引读回诵,层层推进,孩子们的情感逐渐与作者产生共鸣,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又如《笋芽儿》一课中,当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笋芽儿长大后的喜悦,教师可以再次创设情境,边往黑板上贴笋芽图、翠竹图,边进行语言的渲染:看,可爱的小笋芽在春雨和春雷的呼唤声中长成的一株健壮的竹子。如果你们就是小笋芽,你想对谁说什么?孩子们把自己当作了笋芽儿,真切地感受艺术形象、获得了情感体验。此时教师适时安排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入境,常读常新。
  总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应把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等有机融为一体,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强化。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质上是一个品读文本的过程,是一个欣赏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体验情感的过程。实实在在地引领学生在这些过程中走上几个来回,整个阅读教学的品质必会得以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  微作文是一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就是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短幅作文写作的训练。这一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以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持久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成绩。本文以微诗歌、微新闻和微散文的训练方式为例,分析了几种微作文训练的创新模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微作文 激发兴趣 创新模式  按照惯常思维,大多数人会将“微作文”理解为微型作文,等同于“微
在Ad Hoc网络中,由于动态节点的灵活性,节点不断地加入和退出网络,如何对这些节点的信任度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估是完善信任管理系统的前提。在经典信任度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这正是告诉我们,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放手,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正如李希贵所说:“放手才会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一、巧妙点拨,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学讲计划指出:教师要变课堂的“主宰者”为学
本文主要就使用电子计价秤进行称重计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做些研究与分析,介绍了相关技术法规、测量原理及数学模型,重点论述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和评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在教学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能够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展现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设备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语文课程。  一、制作丰富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教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结合
设计了一个由底物控制的化学选择性合成含氟吡唑、哒嗪酮和吲哚衍生物的实验。此研究型实验是以不同碳链长度的β,γ和δ-含氟酮酸酯为底物与苯肼在对甲苯磺酸的作用下,以甲
近年来,随着加工业、建筑业及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手外伤患者日趋增多,严重者手功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我院手足外科于2009-08~2011-08对11例手外伤致拇指Ⅳ缺如[1]患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