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物以游心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庄首倡“虚静”思想讲究的“物我同一”。这一思想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结合,浓缩并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后经历了生发、阐释、改造、与完善,形成了对中国哲学思想、文学创作、美学意识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理论观念而被引入到文学艺术创作的范畴,对文学创作与传达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认真梳理了老庄有关“虚静”的观点及论述,剥离其中的虚无、迷离的消极意识,进而去研究虚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尝试探索文学创中构思阶段的一些独特规律。
  关键词:老庄;虚静;文学创作;影响
  一、老庄“虚静”学说的核心概念
  先秦时期,老子首倡“虚静”思想,他提出了道家修养的主旨为“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强调了惟虚方能容纳万物,使万物自由运行其中。惟虚怀若谷,方能宽宏大度,容人之过,不责于人。“守静笃”,讲的是应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守住“静”字不放,这是得道的不二法门。老子认为只有做到这六个字,才能体认到宇宙本原的“道”,才能保持人的心境永远处于虚静状态。他认为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的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而根源则是最“虚静的”,从而认为“虚静是生命的本质”。因此人们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达到“无知、无欲、无为、无事、无我”的状态,回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
  之后,庄子在吸收老子“虚静”思想的基础上,对老子有关“虚静”的论述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人间世》中说:“唯道集虚,虚者,心离也。在《天道》中说:“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虚静,就是要达到一种纯洁无杂、忘物忘我的空彻心境。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虚静状态呢? 庄子认为,要达到“致虚守静”的境界必须做到“心斋”与“坐忘”,必须忘了世间万物,忘了自己的存在,远离世俗切利害关系,不受私欲杂念干扰,以无知、无欲、无求的心态去感受世间的“道”达到物我同一达到“物化”的状态,才能真正的体会自然,认识自然,创作出真正与自然相通的艺术作品。在庄子看来,要与无限的“道”本体合而为一,人的心灵必需经历儿个阶段的精神修养。首先,要消解人作为生物性存在而与生俱来的生理欲望,使人不做本能欲望的奴隶。其次,要消解知性对于精神的束缚,不让由知识活动带来的是非、得失、荣辱等等烦扰心灵。最后阶段则是能在心灵绝对自由解放中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这为后来的文学创作者切入“致虚守静”体验的境界找到了理论渊源,也对后人的文学创造产生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虚静”说在文学领域中的渗透
  老庄的“虚静”思想,最早只是作为一种人生态度的哲学思想,还没有应用到艺术领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虚静”说被引入了审美的视野,进而渗透到文学创作实践中,这时“虚静”不仅仅成为创作之前所要必备的心理状态,而且在文学创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渗透着“虚静”的思想。
  最早把“虚静”说引入文学领域的是西晋文学理论批评家陆机,他在《文赋》中提到“伫中区以玄览”,强调一个好的作品要对外界事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观察,而在这个过程中人要不受外物干扰、思虑清明、心神专一,他所强调的是在创作之前主体必须具备“虚静”的心境,不受外物和杂念的束缚与干扰,内心清明,心神专一,这样才能实现全面的审美观照。所以,他认为“虚静” 是作者进行创作所必不可少的心态。但是这时陆机没有明确使用“虚静”这个概念,其“虚静说”还停留在思想叙述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老庄的“虚静”思想直接促使了魏晋六朝美学理想由“错采镂金”向“初发芙蓉”之美的转变,对于魏晋人那种“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审美观点的形成,产生了不一言而喻的影响。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之一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暖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平淡自然,和融淳朴,充满生机,富有情趣。正是在这种远离了秽浊握凝的官场.摆脱了仕途“尘网”羁累的田园生活中,“觉今是而昨非”的诗人庄周化蝶,物我两忘。感受到“复得返自然”的愉悦欣快,悟了“此中有真意”的宇宙人生之理。对道家人生哲学及其艺术精神的深刻解悟,不仅使诗中流溢出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生活情趣,而且内涵了自然朴真的精神。
  三、“虚静”思想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实现
  “虚静”是文学创作者所需要的一种态度,创作主体把老庄“虚静”精神吸收到文学创作中来,使“虚静”说成为文学创作思想体系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并渗透到文学创作的每一个环节。
  从“虚静”的现实层面来看,文学创作需要高度的投人和忘我的专心专心致志。大家知道,在《庄子》一书中有不少关于技艺的寓言故事。《达生篇》里有四则寓言,分别是“拘楼承绸”“操舟若神”“踏水如履平地”“梓庆削木为糠”。庄子利用这些寓言故事说明“达生”之“道”在于“斋以静心”。尽管这些寓言故事的宗旨是阐明体悟大道的途径,不是讲述艺术创作的方法,但却对人们认识艺术创作的规律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许多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者都把它引申为庄子对于文艺创作问题的见解。这就是说艺术家在创作之初,就应排除庆、禄、爵、赏等一切杂念.甚至“忘吾有四枝(通肢)形体”,以絕对的献身精神投人艺术创作。以高度的审美态度对待所描绘的事物。纯一不杂,恬淡虚无,使自己达到“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这正是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这种亢奋的创作态度是收获艺术仕作的基本前提。
  “虚静”中的聚精思索是创作灵感显现的最佳契机。老子“涤除玄鉴”的含义,在庄子那里得以继承和发展,庄子提出了“游心于物之初”,即游心于“道”的命题,并予以较为完整的理论阐述。所谓“游心”,是人的心灵在自己内心比界、精神世界中的遨游。“游心”是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如果我们再联系到刘腮的“神与物游”,这正是文学构思中的灵感思维。
  总之,老庄所倡导的“虚静”说,可以说是文学创作主体与万物合一,与自然相融所必备心态。文学创作者正是从中不断吸取其精华,提高自身的情操,不断摒弃世俗杂念,从而使其文学创造力获得最大程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刘勰,向长清释.《文心雕龙浅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张少康.《文赋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6]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与初中、高中的物理知识相比较,大学物理的知识更整体化,其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因此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大学生只有灵活掌握物理知识并且将物理每部分知识学习好才能更好更准确的解决物理难题。在中学阶段学生通过对物理学习培养了科学意识、创新精神以及科学精神,因此进入大学阶段后,学生更应该积极端正学习物理的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更要积极培养对物理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中只有积
期刊
摘要:田园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 它不仅仅是让孩子跑到田园里去,更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回归。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实现教学目标,是新时期教学领域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田园教育;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田园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 它不仅仅是让孩子跑到田园里去,更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回归。“田园教育”是基于杨元、陶行知、苏
期刊
摘要:《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其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细节性的叙事结构、淳朴性的镜头语言获得了受众的热爱。但该片之前在央视CCTV-9纪录片频道播出时却反响平平,而登陆哔哩哔哩网站后却得到广泛好评,究其原因在于互联网络这种新媒体传播平台以及借助新媒体平台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成功。  关键词: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  一、传播内容的特点分析  (一)平民化的语言表达  自建国以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纯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关于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工业化生产仍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表明,从花生壳中提取的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且植物多酚在人类疾病防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从花生壳中提取多酚的主要技术入手,通过实验对花生壳中提取多酚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壳
期刊
摘要:预习提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预习效果。常见的预习提纲设计模式有图表式、纲目式及问题式。  关键词:地理;预习;设计  预习是教学中重要一个环节。通过预习能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预习可明确重点,发现难点,形成愤悱心理,为新授课做好准备;坚持不懈的预习,的确能有较地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能力。  (一)图表式预习提纲:把预习内容设计成图表形式。包括结构式
期刊
摘要:中国哲学观强调“情景合一”,中国审美意识强调“物我相融”,他们无疑都是在强调绘画艺术中“情”和“景”的交融。在一定意义范围内,绘画艺术这个主体追求的是“情景合一”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情景合一;动态的概念;主体;客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1. 绘画艺术中“情景合一”的美学内涵研究  绘画艺术同宗教、哲学一样都属于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绘画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在人们头脑
期刊
摘要:当今很多教练和运动员都认识到了表象的作用,事实上,大多数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这一技能。也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从这一技能当中获益。据运动心理学的学者和专家的研究表明,表象训练对提高表象能力,促进运动技能形成、培养自主学习动机、提高自信心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表象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运动员去开发并熟练掌握这项技能呢?  关键词:表象;运动员;体验  一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还存在课程设置单一,只注重体能上的锻炼,由于一些设施条件、文化底蕴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形体与舞蹈恰当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中,能够提高体育课程的精彩程度,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提升创造力与审美力。本文重点观察形体与舞蹈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情况分析。  关键词:形体与舞蹈;体育课程;高校学生  形体也是舞蹈的一种,想要学好舞蹈,首
期刊
摘要:本文从引起兴趣、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开启思维、自主探究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分析了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一些感悟体会。  关键词:兴趣;情境;合作;探究;分层  从事多年初中数学教学,从最初的关注自己讲到今天关注学生的学,期间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迷茫困惑,也收获着不断探索的成功喜悦。下面是我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一些感悟:  1.引起兴趣。初中数学相对其它学科比较枯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就显
期刊
摘要:广播电视语言作品具有语言传播的集体性、表达手段的综合性、言语行为的整体性等 特点,对一件广播电视语言作品进行艺术性评价时,须从语据、语篇、语效三个维度入手,围绕主体、对象、目的、表达、效果五类指标,遵循艺术性原则、历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突出性原则进行考 察,判断其是否合目的、合期待、合体式、合度、合创造,使其达到整体和谐,从而具备艺术价值。  关键词:广播电视语言作品;评价维度;考察指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