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航天;电子元器件;采购风险;供应商
在2018版ISO3001《风险管理指南》标准中,把风险界定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英国皇家学会对风险的界定是:不希望的结果所发生的概率。概率是某一事件或结果发生可能性的度量。风险识别是指识别潜在问题或不确定性领域的过程,即要找到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风险。在日常采购工作中,企业往往对采购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意识不足,导致元器件交期延期,进而影响项目进度[1]。笔者将结合日常从事航天元器件采购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元器件采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如何更好地防范和处理风险问题,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一)供应商风险
供应商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到供货质量、成本及货航天元器件通常等级要求较高,对元器件采购有质量等级、封装形式、总规范及详细规范等方面的要求。供应商方面的风险主要有:缺少完善的供应商评价制度,选择供应商时,只是通过采购员简单收集供应商的营业执照、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及基本信息调查表等资料,没有对供应商的资质及信用进行深入调查,缺少对供应商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和完善的选择供应商的制度评价体系。供应商资料数据库的更新流于形式,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供需双方之间的沟通存在明显不足。供应商选择不规范和对于供应商管理不到位,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采购质量风险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管理看不见摸不着,短期内无法量化价值,无法像采购那样通过降本快速产生实际收益。因此,国内电子企业往往会忽视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日常出现的质量问题的跟进和处理,仅由采购员兼职管理,没有专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SQE)进行跟踪处理。航天元器件质量等级要求较高,国产元器件一般会要求质保单位监制和验收,进口元器件也需要通过质保单位做筛选。送检和送筛之前没有仔细核对采购元器件的相关要求,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例如:国产元器件的质量一致性报告、验收报告、筛选报告等资料缺失,元器件的批次、数量、质量等级和详细规范等与合同规定不一致。进口元器件批次不符合要求,产品证明报告(COC报告)上原产地信息不明,高仿品混入其中等等。这些质量问题出现后,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跟踪追溯机制,导致产品质量和性能无法保证[2]。
(三)采购计划风险
采购计划做得不到位或不科学,与原来的目标计划发生较大的偏离,导致混乱与紧急的采购局面,从而形成供应风险。全球疫情爆发导致某些品牌进口元器件存在超长采购周期和断供风险,采购计划没有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和提前备货,导致在市场货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即使采购成本上涨也无法采购到符合要求的进口元器件,这直接影响科研生产进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采购计划如果不采取严格的监督管理和科学的计划编制,就会导致采购环节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科研项目进度。
(四)采购进口元器件禁运和停产风险
航天进口元器件质量等级要求较高,多是高端产品,受到原产国的管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政策,美国商务部还制定了商品管制清单,严禁将清单内的电子元器件出口到相关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加上全球疫情因素的影响,在实际采购中,寻找货源越来越困难。除此之外,进口元器件断档导致停产风险也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已经停产的元器件仍然在一些元器件优选目录中。
(五)采购合同与供应商履约风险
合同签约日期与生效日期未商定清楚而产生的供应争议,包括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签约供应商征信低,工作人员对合同管理混乱等。供应商履约风险,在全球疫情之下,元器件供应商生产排产紧张、产能极度饱和,航天元器件由于质量等级高、技术状态固化等因素影响,短时间内可替代性极小。因此,如果供应商原本没有履约能力,签订空头合同,而短时间内又找不到可替换的供应商和相应的元器件,导致所需元器件无法及时供应,严重影响项目进度。某些项目的需求急切,需要紧急采购,就会通过预付款的形式跟供应商签订合同,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供應商不能退换货又不能退款,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六)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技术能力不足导致的风险
部分采购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较弱和专业知识不全面,导致所购元器件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能满足科研生产要求。因此,航天元器件对采购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进一步拔高,采购过程不能一味压价而忽略军标号、质量等级、封装形式、技术规范等更重要的元器件要求。一旦采购人员工作失误,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其次,采购人员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存在假公济私、牟取私利等行为会直接增加企业的风险。
(一)建立有效的供应商准入机制
首先,对新供应商的资信、供货资质等方面进行多方考核,必要时邀请相关部门一起到供应商工厂进行现场考察,提高新供应商的准入门槛,对不合格供应商进行及时剔除。其次,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信用资质、元器件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综合评价。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将信誉好、供货质量上乘的供应商纳入《合格供方名录》,并定期开展考核和评分,如果评分不达标,针对未达标项要求供应商进行限期整改。若仍然不符合要求,应剔除《合格供方名录》。此外,建立供应商保证金制度,按照合同采购金额支付一定的保证金,一旦出现合同违约或质量问题,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降低元器件采购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质量管控机制
首先,规范航天元器件的采购质量标准,严格按照《采购文件》里的质量等级、封装形式、技术规范、监制验收要求等信息执行采购[3]。
其次,设立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岗位,宇航元器件经过第三方质保单位验收和筛选,出现质量问题没有追溯机制,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跟踪追溯机制,对问题元器件的数量、质量等级、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机制,让专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负责追踪并确认供应商的改善报告及实施效果,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检查以及辅导,并参与新供应商开发与审核,同采购和研发部门一起给供应商进行打分。 最后,建立质量问题预防机制,并要求供应商填写《质量承诺书》,一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可对供应商进行经济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以降低元器件的采购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计划风险管控机制
加强多部门联动,制定好采购计划。发挥项目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生产制造部、航天需求部门以及物资部等部门的沟通,项目管理部做好市场需求评审,使项目需求更加准确。生产制造部和航天需求部门排出元器件的实际需求情况,物资部做好市场调研,对元器件的购买渠道、价格情况及供货周期进行摸底汇总,编制长周期、较高质量风险以及停产禁运元器件的需求计划清单。根据权重分析,提出年度预采购需求量,物资部可据此提前做好采购策划工作,适时采购。
(四)建立有效的元器件替代机制应对禁运和停产风险
首先,设计师应改变设计观念,航天电子元器件设计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所应用的电子元器件大多選择专用的或高端产品。如果设计师只将进口元器件作为设计首选,不仅会加大元器件选择成本,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其次,对于组建专门的元器件国产化负责部门,电子企业的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由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为主导,统筹安排相关工作的开展,加强多方技术协作与沟通,组建起专门负责研究国内外元器件的发展动态和制定国产化替代方案的工作小组,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使国产化替代工作更加高效、更加合理。另外,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文件,提高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质量。国家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自上而下推动相关工作,采用德尔菲法征询航天领域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国际电子元器件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和管理文件,并不断完善和落实。
(五)建立有效的合同评审与管理机制
首先,对合同中的内容进行明确,确认航天元器件的型号、检验要求,封装形式、质量等级以及技术规范等是否详细清楚。对于质量问题的处理、元器件延期交付的处罚、外贸合同中汇率问题的规定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其次,为避免可能发生的费用风险,应邀请企业财务人员及法务人员对合同内容开展评审工作,采购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一定要严格遵照采购程序,确保整个过程合规合法。最后,负责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合同内容、报价单及采购文件等资料进行再次检查核对,相关资料都正确齐全后再做好合同归档工作。
(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采购队伍
航天元器件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要求采购人员具备全面的元器件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责任心和人际沟通能力,而且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一定的思维高度。另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采购队伍,需要对采购人员进行多方培训以及道德风险控制与管理,规范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4]。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当前航天电子元器件采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应对风险的措施。当前,对电子企业来说,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因为风险与机会并存,减少对国外电子元器件的依赖,能够加快国产化替代工作,才能有效抵御风险,为国产元器件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
在2018版ISO3001《风险管理指南》标准中,把风险界定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英国皇家学会对风险的界定是:不希望的结果所发生的概率。概率是某一事件或结果发生可能性的度量。风险识别是指识别潜在问题或不确定性领域的过程,即要找到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风险。在日常采购工作中,企业往往对采购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意识不足,导致元器件交期延期,进而影响项目进度[1]。笔者将结合日常从事航天元器件采购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元器件采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如何更好地防范和处理风险问题,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一、当前电子元器件存在的采购风险
(一)供应商风险
供应商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到供货质量、成本及货航天元器件通常等级要求较高,对元器件采购有质量等级、封装形式、总规范及详细规范等方面的要求。供应商方面的风险主要有:缺少完善的供应商评价制度,选择供应商时,只是通过采购员简单收集供应商的营业执照、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及基本信息调查表等资料,没有对供应商的资质及信用进行深入调查,缺少对供应商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和完善的选择供应商的制度评价体系。供应商资料数据库的更新流于形式,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供需双方之间的沟通存在明显不足。供应商选择不规范和对于供应商管理不到位,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采购质量风险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管理看不见摸不着,短期内无法量化价值,无法像采购那样通过降本快速产生实际收益。因此,国内电子企业往往会忽视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日常出现的质量问题的跟进和处理,仅由采购员兼职管理,没有专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SQE)进行跟踪处理。航天元器件质量等级要求较高,国产元器件一般会要求质保单位监制和验收,进口元器件也需要通过质保单位做筛选。送检和送筛之前没有仔细核对采购元器件的相关要求,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例如:国产元器件的质量一致性报告、验收报告、筛选报告等资料缺失,元器件的批次、数量、质量等级和详细规范等与合同规定不一致。进口元器件批次不符合要求,产品证明报告(COC报告)上原产地信息不明,高仿品混入其中等等。这些质量问题出现后,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跟踪追溯机制,导致产品质量和性能无法保证[2]。
(三)采购计划风险
采购计划做得不到位或不科学,与原来的目标计划发生较大的偏离,导致混乱与紧急的采购局面,从而形成供应风险。全球疫情爆发导致某些品牌进口元器件存在超长采购周期和断供风险,采购计划没有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和提前备货,导致在市场货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即使采购成本上涨也无法采购到符合要求的进口元器件,这直接影响科研生产进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采购计划如果不采取严格的监督管理和科学的计划编制,就会导致采购环节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科研项目进度。
(四)采购进口元器件禁运和停产风险
航天进口元器件质量等级要求较高,多是高端产品,受到原产国的管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政策,美国商务部还制定了商品管制清单,严禁将清单内的电子元器件出口到相关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加上全球疫情因素的影响,在实际采购中,寻找货源越来越困难。除此之外,进口元器件断档导致停产风险也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已经停产的元器件仍然在一些元器件优选目录中。
(五)采购合同与供应商履约风险
合同签约日期与生效日期未商定清楚而产生的供应争议,包括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签约供应商征信低,工作人员对合同管理混乱等。供应商履约风险,在全球疫情之下,元器件供应商生产排产紧张、产能极度饱和,航天元器件由于质量等级高、技术状态固化等因素影响,短时间内可替代性极小。因此,如果供应商原本没有履约能力,签订空头合同,而短时间内又找不到可替换的供应商和相应的元器件,导致所需元器件无法及时供应,严重影响项目进度。某些项目的需求急切,需要紧急采购,就会通过预付款的形式跟供应商签订合同,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供應商不能退换货又不能退款,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六)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技术能力不足导致的风险
部分采购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较弱和专业知识不全面,导致所购元器件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能满足科研生产要求。因此,航天元器件对采购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进一步拔高,采购过程不能一味压价而忽略军标号、质量等级、封装形式、技术规范等更重要的元器件要求。一旦采购人员工作失误,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其次,采购人员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存在假公济私、牟取私利等行为会直接增加企业的风险。
二、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供应商准入机制
首先,对新供应商的资信、供货资质等方面进行多方考核,必要时邀请相关部门一起到供应商工厂进行现场考察,提高新供应商的准入门槛,对不合格供应商进行及时剔除。其次,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信用资质、元器件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综合评价。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将信誉好、供货质量上乘的供应商纳入《合格供方名录》,并定期开展考核和评分,如果评分不达标,针对未达标项要求供应商进行限期整改。若仍然不符合要求,应剔除《合格供方名录》。此外,建立供应商保证金制度,按照合同采购金额支付一定的保证金,一旦出现合同违约或质量问题,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降低元器件采购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质量管控机制
首先,规范航天元器件的采购质量标准,严格按照《采购文件》里的质量等级、封装形式、技术规范、监制验收要求等信息执行采购[3]。
其次,设立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岗位,宇航元器件经过第三方质保单位验收和筛选,出现质量问题没有追溯机制,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跟踪追溯机制,对问题元器件的数量、质量等级、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机制,让专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负责追踪并确认供应商的改善报告及实施效果,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检查以及辅导,并参与新供应商开发与审核,同采购和研发部门一起给供应商进行打分。 最后,建立质量问题预防机制,并要求供应商填写《质量承诺书》,一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可对供应商进行经济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以降低元器件的采购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计划风险管控机制
加强多部门联动,制定好采购计划。发挥项目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生产制造部、航天需求部门以及物资部等部门的沟通,项目管理部做好市场需求评审,使项目需求更加准确。生产制造部和航天需求部门排出元器件的实际需求情况,物资部做好市场调研,对元器件的购买渠道、价格情况及供货周期进行摸底汇总,编制长周期、较高质量风险以及停产禁运元器件的需求计划清单。根据权重分析,提出年度预采购需求量,物资部可据此提前做好采购策划工作,适时采购。
(四)建立有效的元器件替代机制应对禁运和停产风险
首先,设计师应改变设计观念,航天电子元器件设计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所应用的电子元器件大多選择专用的或高端产品。如果设计师只将进口元器件作为设计首选,不仅会加大元器件选择成本,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其次,对于组建专门的元器件国产化负责部门,电子企业的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由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为主导,统筹安排相关工作的开展,加强多方技术协作与沟通,组建起专门负责研究国内外元器件的发展动态和制定国产化替代方案的工作小组,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使国产化替代工作更加高效、更加合理。另外,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文件,提高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工作质量。国家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自上而下推动相关工作,采用德尔菲法征询航天领域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国际电子元器件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和管理文件,并不断完善和落实。
(五)建立有效的合同评审与管理机制
首先,对合同中的内容进行明确,确认航天元器件的型号、检验要求,封装形式、质量等级以及技术规范等是否详细清楚。对于质量问题的处理、元器件延期交付的处罚、外贸合同中汇率问题的规定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其次,为避免可能发生的费用风险,应邀请企业财务人员及法务人员对合同内容开展评审工作,采购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一定要严格遵照采购程序,确保整个过程合规合法。最后,负责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合同内容、报价单及采购文件等资料进行再次检查核对,相关资料都正确齐全后再做好合同归档工作。
(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采购队伍
航天元器件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要求采购人员具备全面的元器件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责任心和人际沟通能力,而且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一定的思维高度。另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采购队伍,需要对采购人员进行多方培训以及道德风险控制与管理,规范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4]。
三、结语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当前航天电子元器件采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应对风险的措施。当前,对电子企业来说,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因为风险与机会并存,减少对国外电子元器件的依赖,能够加快国产化替代工作,才能有效抵御风险,为国产元器件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